今年年初(1/23)皮卡彎老師邀我一起去芳苑看大杓鷸,中午的時候招待我們到一家餐廳用餐。餐桌上一盤蒸魚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從外型看來應該是一尾比目魚,不過我對魚實在不熟,那天問了廚師,結果她說這是"皇帝魚"。這個答案不算解答啊,因為比目魚不都叫作皇帝魚嗎?
被叫作皇帝魚的原因,據說和朱元璋有關係。這種魚以前是正常樣子的,有回朱元璋吃它的時候,吃了一半吃不完,把魚丟回水裡時說了一句:「我回頭再來吃你」。結果這被被吃了一半的魚沒死,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傳說歸傳說,比目魚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絕對和朱元璋沒關係。
那天在餐桌上看了這條魚好久,實在不知道名字,於是當場用手機上網查資料庫,看看這條魚是誰,後來在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裡的臺灣本土魚類之數位典藏計畫,看到可能的答案-重點斑鮃。
每回吃魚的時候,只要魚頭是完整無缺的,我都會想辦法包回來做標本,至於魚身就免了,我覺得那好難處理。回家之後把整顆魚頭泡在加了嫩精的水裡,讓他腐爛分解,過一陣子再撈起來泡雙氧水。那些上顎、下顎都會散掉,但顱骨會完整留著。
我收集了一些魚的顱骨,倒是還沒看過比目魚這類的顱骨。當我把這顱骨放在手上觀察的時候,發現它長得真的很有意思。
從它的背側來看,右眼已經移到了頂端;從左側看,會看到右眼和左眼在同一個平面。
歪掉的還不只是眼睛,就連從顱骨後測(連接脊椎處)觀察,也可以看到它的顱骨也是歪斜的,枕骨大孔(中間那個洞)和連接脊椎的地方,不是在同一條鉛直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