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發生在英國榆樹身上。2004年的Nature報導了一篇 Phylogeography: English elm is a 2,000-year-old Roman clone。英國榆樹都是無性生殖來的。兩千年前,羅馬人把榆樹帶到英國,用扦插法繁殖作為葡萄的爬藤支架,結果因為沒有基因變異抵抗疾病,幾乎全滅。
英國榆樹(Ulmus procera)被大量種植,常常是作為圍場邊界的一部分。到上個世紀60年代,成熟的榆樹成為英國鄉村一景,但自荷蘭榆樹病於1967年爆發以來,它們幾乎消失了。現在,對整個歐洲榆樹葉綠體DNA所做的分析,使得人們有可能來描繪英國榆樹從生到死的整個歷史。看來,認為是羅馬人將英國榆樹引進來支撐葡萄藤的說法是正確的。這種樹的根芽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而且還是雌性不育的。正是這種特點,使它2000年來保持不變。而由於缺乏生物多樣性,在面對一種不熟悉的病原體時,它便只有滅亡。這也及時提醒我們,在目前的歐洲榆樹育種和保護策略中應將多樣性考慮進去。
讀到這篇文章,讓我想起半年前聯合報的一篇「留住紫色傳奇 快救巨峰葡萄國寶樹」
聯合報 記者何烱榮/彰化縣報導
彰化縣府最近正全力搶救一株巨峰葡萄老樹,論樹齡,只有四十七歲,不算老,但它不僅是「葡萄之鄉」彰化大村人的驕傲,也是全台碩果僅存的巨峰葡萄「原始母株」。
老樹四十七年前自日本夾帶闖關入境,開枝散葉在台落地生根,在大村掀起寧靜的「紫色革命」,造就葡萄之鄉,老樹的傳奇故事,深深烙印大村人心中。
「它是全台最有經濟價值的老樹!」大村人形容「沒有一株老樹像它,徹底改變地方產業生態」;如今老樹瀕危,地方不希望老樹「紫色傳奇」,就此成為絕響。
四十七年前,有「紫色珍珠」之稱的巨峰葡萄四字,對國人來說,是全然陌生的名詞。「引進」它的大村鄉過溝村果農賴炳芳,二年前過世,老樹當初如何飄洋過海過來台?有二種版本。
一說是豐原有位留學日本的農業博士,夾帶闖關從日本長野帶回,賴炳芳獲知,專程拜訪這名博士,索取六支巨峰葡萄枝椏。賴與博士同時試種,博士沒成功,賴炳芳用扦插法栽培,從此讓巨峰葡萄在大村落地生根。
另一說是賴無意間看到日本長野縣成功育成巨峰葡萄的報導,專程前往索取了六支枝椏,用報紙包著藏在行李箱裡,夾帶引進台灣。六支枝椏有兩枝育成最好,他留下當「母欉」,其餘四株砍除。
不管老樹「身世」如何,老樹在過溝村開枝繁衍,子孫遍及彰化及鄰近的台中、南投等縣,讓原本以椪柑、水稻為主的大村地方產業徹底「變身」,成為台灣巨峰葡萄的故鄉,每年創造近廿億元產值。
歲月不饒人,去年老樹的雙胞兄弟壽終正寢,獨留老樹形單影隻,地方才驚覺老樹雖依舊開花結果,但樹幹斑駁、中空,也已老態畢露。
「這株巨峰葡萄老樹是台灣的國寶樹,一定要盡全力搶救。」縣長卓伯源說,縣府去年七月開始,找台中區農改場、大村鄉農會,攜手展開搶救,每兩月會診一次。
會診結果,老樹真的垂垂老矣,因年輕時「生育」過多,老來「體虛」老化加速,延壽之道,不但要「節育」還要以有機肥「補身」,即使如此,能再撐幾年?沒人敢打包票。
縣府原想把老樹移植到溪湖鎮的葡萄文化產業園區,台中區農改場長張致盛說:「老樹移植恐老命不保,還是讓它留在老家,終老天年吧!」
--
老葡萄樹病重 搶救巨峰母株-民視新聞
看到Nature的報導,再讀到這篇新聞,總是讓人不免擔心起來,如果新聞是真的,那株葡萄老樹是全台巨峰葡萄的母株,那麼意味著全台灣的巨峰葡萄幾乎沒有遺傳多樣性囉?那麼人們該擔心的,恐怕不只是這母株,還得擔心所有分出去的子代啊。
寫到最後,突然想以前設計的紙牌遊戲-疾病與生物多樣性。如果再更改一些遊戲設定,是不是可以展現"無性生殖可以生很多,生很快,但是疾病一來,很可能全滅"的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