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製作課程
每年在科展季節時看到學生們展出的看板,或是看科展群傑廳裡的得獎報告時,心裡常會有些惋惜。惋惜的是為什麼不把辛苦做出的實驗結果好好的呈現出來呢? 我自己也指導學生作科展,所以我可以料想背後的原因有兩種,一個是來不及,另一個則是根本沒發現自己圖表有什麼問題。 以往我的作法是,在我這組作專題的學生,我會在他們作圖的時候,才跟他們說要注意些什麼。但是其他組的學生我就沒辦法常常這樣做了,他們的圖表都是到了交件,沒時間可以改的時候我才看到。那時候再跟他們說,你們這個圖不行喔,我得到的回應往往是「來不及了」或是「我看別人都這樣作」 作一張圖要多久?你可能想,資料放進Excel拉一拉,頂多五分鐘就出來了吧?錯,如果你是認真作實驗,一張圖會用上個把月的時間,想想看,你這個圖是不是要作很多次實驗才能做出來?作實驗之前要不要充足的實驗設計?從實驗設計、執行、測量到最後的製圖,整個研究不就是為了那個結果圖表嗎? 圖到底有多重要?思考一下吧,如果你要在短短數分鐘內報告完你的實驗,你會用什麼樣的視覺媒材?最好的就是實驗設計圖、結果圖吧。又或是,你在讀別人的報告時,你會看的又是什麼部份呢? 一張圖可是歷經數週或是數月的努力,隨隨便便作一張圖,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自己的實驗。 坦白說,圖的好壞不一定能影響科展結果。報告裡弄了爛圖表並不會因此而被扣分,因為大家都一樣爛,但是圖表作得好就有加分的效果,兩個水準相同的科學報告放在一起,一個有用心作圖,一個則是預設值直接出圖,到底哪個比較好,可想而之。所以這篇並不是一個教你做出一個會得獎的圖,而是要告訴你怎樣的圖才是讓人看得順眼的圖。 以下的圖片多是來自我幾年前寫的 圖表製作原則與技巧 ,另外我再補一些說明圖進去。內容是參考自 Mary H. Briscoe "preparing Scientific illustration " 1995 Springer,以及林榮耀教授於2010科展指導教師研習營中的授課內容。我有將那些圖放在這個簡報檔中 圖表製作原則與技巧.ppt 為了讓學生在正式進入研究前,對圖表資訊視覺化「有感」,所以我安排了三階段圖表製作的課程。 第一階段,講的是圖表製作的原則,並且讓學生就現有的專題或得獎科展中尋找有問題的圖進行評論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