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

用imagej加試算表繪製比色卡的檢量線

有網友來信問,想要將現成的比色卡做成更細部的畫分,比方說比色卡上的Nitrate是0ppm 5.0ppm  10ppm,想要做成有1ppm 2ppm 3ppm....

當然可以作,不過誤差會很大。所以後來我給他的作法只有用imagej將右邊待測物的濃度量化出來的方法。
color
作法在底下有附上影片,步驟依序是
1.取出色卡的RGB三色頻,判斷哪個適合畫出檢量線
2.量測各色的色彩數值
3.用試算表畫出檢量線與公式



002 001





影片中雖然是直接選用「看起來合適」的趨勢線,不過最好還是要進行迴歸分析,可閱讀下面兩份文件。

用Excel解決農業研究資料統計 分析的方法(四)-相關與迴歸
用Excel解決農業研究資料統計 分析的方法(八)-檢量線
利用Excel 製作檢量線

2015年3月28日

葡萄乾、針筒與棉花糖的探究實驗

這是由彰師大科教所的探究研習,講師是李文瑜教授

前段課程是介紹用一些簡單器材進行的探究實驗
IMG_20150327_093728

例如葡萄乾與雪碧汽水,可以用葡萄乾上升落下頻率作為應變變因,而操縱變因可用葡萄乾大小、汽水種類...。
IMG_20150327_093725


棉花糖放入針筒內,將空氣抽出後,可見到棉花糖變形,我在操作過程之中看到不同的壓力改變會導致不同的形變。拉放是緩慢減壓,再迅速增加。壓放是緩慢增壓,再迅速減壓。
IMG_20150327_101419

2015年3月22日

電腦示波器與訊號產生器的擴充電路板

這篇是延伸這陣子一直在作的示波器文章,應該算是這篇的續集。目前作的就是設計一個PCB,同時做成能夠作示波器也能作訊號產生器。


先用Eagle畫畫圖

sch


PCB佈線一下,左邊作為示波器,右邊作訊號產生器,各自有立體聲母座可以連接電腦。我在示波器的部份,另外做了Jumper,可以選擇是否要經過分壓電路,因為有些電壓訊號就不是很大了,如果再經過分壓,那訊號就小小的。


board



作好的檔案再轉成Gerber文件,全部都打包在底下
https://sites.google.com/site/pancala/Home/OscilloExpand.zip?attredirects=0&d=1


把文件送工廠打樣之後,拿到十來片PCB,接著就是焊接焊接
board


這就是成品了。
board
board

PCB上面的8個大洞,是想說以後可以直接把鱷魚夾和線焊接在那邊,不過目前就空在那邊就是了。

因為打樣了十片,所以有一些是可以分給別人的,不過就以後再說吧。

2015年3月18日

製作去人聲裝置

逛Make的youtube頻道時,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Project,叫做Sing a long Song Devocalizer,製作的是一個歌曲去人聲裝置,不用電力,也不用軟體,只要幾個零件就可以達成。

製作方式就不多說了,原始網站就有資料了
http://makezine.com/projects/make-39/song-devocalizer/

零件只要兩個3.5mm的立體聲母頭,還有兩個開關就行,照著圖片或影片焊一焊就行。


去人聲裝置01



去人聲裝置02



去人聲裝置03

用兩個開關切換出四種模式
1.正常立體聲
2.地線斷路,使左右雙聲道互相抵銷聲音
3.只播放左聲道
4.只播放右聲道

第三和第四的模式適用於KTV的伴唱帶,這些通常都把人聲加在單獨一個聲道,所以只要切換那個聲道,人聲就會消失或出現。

而第二種模式是比較神奇的,這是作者莫名發現的,因為他有次扯一個耳機時,因為耳機故障,意外發現只要地線斷開,左右聲道就會互相把另外一個聲道當作地線,然後造成兩聲道的聲音可以互相抵銷。

許多歌曲在混音時,為了讓聆聽者產生演唱者在中間的感覺,所以會把主唱聲混在左右兩個聲道,當我們把兩聲道反向時,就會讓這個主唱聲音消失,而只剩下配樂或是還剩下和聲。

當然,這個裝置也不是每首歌都管用,有些歌曲的混音方式獨特,所以這裝置根本沒用。youtube上有些短片的混音模式,用這裝置去聽時,反而出現特別現象,例如只留下人聲,而音樂聲都不見了。


這個跟生物有什麼關係呢?

第一,混音跟神經系統的感知有關,要怎麼混音才能讓聆聽者產生演唱者站在面前的效果呢。

第二,播放BBC某些可用來教學的影片時,若是我只想播放音樂,而不想播放英文旁白時,就可以用這個裝置來去人聲,然後再由我自己配上口白。

用Google表單玩遺傳活動

教科書裡的遺傳單元有兩個活動,都和統計有關係。一個是大家判斷自己的身體特徵是顯性還是隱性,然後看看跟班長一不一樣,這個活動名字其實應該叫做「我跟班長像不像」吧?因為每次只有問跟班長一不一樣,都沒有問一下學生彼此之間到底像不像。另外一個活動則是兩人一小組模擬生10個小孩的活動。

像那個「我跟班長像不像」的活動要變成「我們像不像」的活動,當然有解,那就是把課本活動改成用「性狀數字」來呈現就行,就如這篇「七個性狀很容易像」所提到。以往的作法我都是讓學生填表之後,算出性狀數字,接著我就讓一個一個學生輪流喊出自己的數字,看看有誰會一樣。

今年要作這活動之前,我突然想到反正學生人手一台iPad,乾脆來用Google表單來作類似問卷調查的表單就行了嘛!而且順便連課本上那個美人尖的遺傳一起來作好了。

用幾分鐘做出兩個表單,再把表單連結放到Moodle,上課時再利用實際操作結合Moodle,就可以快速收集學生的結果了。

這個就是「人類遺傳性狀」表單填寫的畫面

1



而這個就是「美人尖遺傳」的畫面,就是那個兩人一組,模擬生10個小孩的過程。


2



接下來就是結果了,透過資料篩選功能,可以快速得知誰還沒有把資料上傳,然後可以一目了然地讓學生們看到彼此的異同,看有沒有人跟你同一個性狀數字,就知道有誰跟你一樣了。而且因為可以蒐集到非常大量的資料,所以可以作一些不一樣的分析喔,比方說,雖然班上同學沒有人的性狀跟你一樣,但是也許別班就會有喔。

另外,既然是六種性狀,應該就會有64種組合,不過會不會有哪些組合都沒有人呢?


性狀數字2



再來是「美人尖的遺傳」,以前用黑板上這課時,都像是在考驗師生的數學能力,因為總是要把全班數字加總,現在有Google表單,大家上去填寫之後,我就把公式建一建,拉一拉,就可以看到全班,或是全數任教班級的狀況了。
美人尖遺傳2


不過,今天教的過程,這些資料最後都還是由我來主導解說,我也在想也許可以作些引導,變成由學生自己去觀看分析和研究裡頭的特殊之處,然後再由學生來發表。

2015年3月15日

西海岸觀察生物

本來這篇應該只有記錄漢寶濕地的生物,不過因為從漢寶溼地回來的隔天又去了新屋海邊,所以乾脆算成西海岸。

去漢寶溼地是因為高中生物學科中心在那有個兩天研習,所以我就跟著去參加了,有不少東西都是第一次看到。

像是蝦猴,炸過的吃過一次,但是活的可沒有看過。這次除了講師用鏟子挖出來一隻外,我也在沙灘上看到死掉的一隻。

蝦蛄02



死亡的這隻比較容易觀察外部型態特徵
蝦蛄04


蝦蛄05

我試著把螯足的可動指往下壓,結果發現螯沒有辦法密合耶,那怎麼捕食呢?
蝦蛄07


手指指的地方是蝦猴的洞
蝦蛄11


牠們的洞穴內側光滑的驚人,究竟牠們用哪裡抹的呢?
蝦蛄12


附近抓蝦猴的大哥順便抓到的海豆芽,分類上是「腕足動物門」,真是個很不熟的動物啊。
海豆芽01


隔天我們跑去新屋海邊,撿到一個扁船蛸的殼,這個前一天在漢寶海邊也有撿到一個呢。這是一種章魚分泌出來的卵盒,只有雌章魚才會作這個。
扁船蛸01
扁船蛸02
扁船蛸03



另外,還在海灘上撿到某某頭足類的卵囊,看樣子很像是烏賊的卵囊,不過不太確定就是了。
頭足類卵囊02
頭足類卵囊05

頭足類卵囊11


裡頭還可以看到幼體在裡頭呢
頭足類卵囊12


最後則是兩個哺乳類在看另外一種哺乳類。這裡是鹿港彰濱工業區,這裡在看的則是白海豚,每隔15-20秒鐘就會游到水面。根本沒辦法拍照,因為眼睛看都來不及了。
看海豚

2015年3月14日

觀察齒舌

週末烹煮朋友送來的澎湖中卷時,突然想起前些時候,在科學maker社團裡,一些老師們在觀察的齒舌,於是我也跟風來看一下。

要看中卷的齒舌,首先得找到中卷的嘴巴,也就是俗稱龍珠的口球,然後再裡頭找到舌頭。圖中左下角就是口球,從裡頭可以找到硬的嘴喙,也就是左上角那兩片。至於齒舌則是放在玻片上的透明玩意兒。

中卷齒舌15


拿出來仔細觀察,一看就能明白叫做「齒舌」的原因了。齒舌是軟體動物的進食器官,上面有許多小齒,可以用來刮取食物。(搜尋一下radula的影片,就可以看到很多貝類怎麼用齒舌刮東西吃的影片)
中卷齒舌05


以下則是顯微鏡下觀察的樣子中卷齒舌19


中卷齒舌16


2015年3月12日

行動學習看植物的花與果

下學期初的第一個活動是看花看果實,這個活動對我來說最大的困擾就是講解子房在哪,怎麼切子房。

因為學生們帶來的花不一定是同一種,因此每一種都要特別講解,再來是學生以前通常沒有看過子房,更別說切了看胚珠。一對一教學還可以,一遇上大班教學,就頭痛了。等到真的把胚珠放在顯微鏡下,還遇上要跟學生溝通的困難。

知道問題出現在哪之後,就要找方法解決了,最近一年發展出一套行動學習的教學模式,這次的花果觀察就用這樣來套用。事先把觀察影片(文末)錄好,而且是把學生會帶來的每種花都先錄好,包括朱槿、百合和杜鵑。影片的內容從介紹花各部位,到怎麼切,還有切開來放在顯微鏡下,要看什麼,能看什麼都講解,再配合上每人一台iPad和能搭配平板使用的手機顯微鏡。

學生用iPad觀察花和果實01

其實這套模式就是在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學生根據自己帶來的花朵點選影片,然後適時暫停畫面,動手自己操作,我頂多只要再幫學生複習一下手機顯微鏡的操作方式就好了。



手機顯微鏡能夠看花粉也能看胚珠,學生利用平板拍照之後,我和他們就可以藉著平板的大螢幕進行溝通,學生能夠直接點選畫面詢問、討論和紀錄。

學生用iPad觀察花和果實102



以下這兩張百合的胚珠和花粉照片,都是從學生的平板電腦抓出來的,他們這樣就能清楚地看出各構造的細部特徵。

百合胚珠 百合花粉


學生每人都有個人使用的平板和顯微鏡,但他們自己會發展出合作的模式,兩人共同觀看影片,共同進行動手操作。這一年下來,我發現女生比較會發展出合作模式。
學生用iPad觀察花和果實101



學生用iPad觀察花和果實12


學生用iPad觀察花和果實11

學生用iPad觀察花和果實07



雖然是讓學生帶朱槿、杜鵑或百合,但也是有意外發生,這個學生一上課拿出了一朵玫瑰花,結果我就忍不住一直笑一直笑,因為我的學習單要求他們要算花瓣和雄雌蕊的數目,所以這個學生只好認份的一直算一直算,害我好開心,喔,他算了112片花瓣、316枚雄蕊。

學生用iPad觀察花和果實14


底下就是幾個實驗觀察的影片

朱槿 http://youtu.be/uJMcNB1ho6Y
杜鵑 http://youtu.be/MEeBZjdOLbI
百合 http://youtu.be/_XnZI16IFWA
梅子的觀察 http://youtu.be/RjFN756TeVA
蕃茄的觀察 http://youtu.be/dD8veLEmDhY
豌豆的觀察 http://youtu.be/vscsrQvnQ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