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師先列出一張性狀名單,一特徵的性狀最好是二到三個 例如 臉型:三角、圓形、蛋形 虹膜顏色:黑色 棕色 耳垂:緊貼、分離 眼皮:雙、單 美人尖:有、無 列出足夠的特徵,至少要能組成一張完整的臉 材料: 硬幣二枚 白紙一張 性狀名單 步驟: 1.二人一組,先用兩枚硬幣決定性別 (正反/反正 為男性 正正/反反 為女性) 2.依序用硬幣決定臉型、耳朵等特徵,教師得先在性狀名單上做出什麼樣的硬幣 組合可以產生何種特徵(例如正反為圓臉,反反為蛋形臉、正正為三角臉) 3.學生一邊決定特徵,一邊在白紙上畫出他們創造出來的小孩 討論問題: 1.你創造出的人像不像班上的任何人,為什麼? 2.你看過小孩和父母不像的例子嗎?那是怎麼發生的? 3.相同的表現型是相同的基因型決定的嗎? 3.如何用這個例子來解釋生物多樣性? 延伸作法: A.讓學生先畫出扮演的父母表型和基因型,然後學生根據父母來決定小孩的特徵。 比較父母和小孩樣子的不同。 B.讓學生自己決定身體特徵的名單,然後繪出全身的樣子 參考資料 Joan E Bennett via Barb Salvo: Biotechnology Workshop at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River Falls, WI: Genetic Education Center INET 以下是和活動類似的動畫 http://www.bionetonline.org/flash/baby19.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