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河與海:走訪新竹海邊雜記
寫了幾篇的新竹海邊的事情,應該去看看那些我寫過的地方,或是我在資料上看過的地方,於是趁著下午有空,就開車到這些地方去看看了。 第1個去的地方是南寮舊港,其實我之前一直把「新竹漁港」叫作「南寮漁港」,其實真正的南寮漁港是這邊,但是早就把真正漁港功能交給了「新竹漁港」了,現在這是休閒用的,端午節可以拿來划龍舟,新聞裡稱這為「南寮地中海」,旁邊還有一些地中海風格式的建築。 走到南寮舊港旁,遠眺頭前溪出海之前的樣子,遠景是新竹和竹北之間的竹港大橋 南寮舊港雖然沒有大船進出了,但在旁邊還是有小船停靠。這些小船在Google Map的衛星圖上也看得到呢。 轉個地方,改到新竹漁港的北防坡堤,旁邊有片淤積的沙灘,我下去走走,卻意外發現這些石頭。這是浮石,是火成岩,最大那顆跟人頭一樣大, 台灣大百科全書 說台灣沒浮石產地,那這些是哪漂來的?中國嗎? 沙灘上滿滿都是蚵殼,這些是怎麼來的呢?棄置入海再漂來的嗎? 幾個寶特瓶又吸引我的注意了, 娃哈哈营养快线 银鹭。 這些又是中國漂來的寶特瓶 狗屍,狗頭意外的完整,但腐壞的情形很詭異。隔天再去看,已經半個身子埋到沙裡了。 換個地方到南防波堤之南的沙灘,來了才發現,原來 我以前就來過了 ,只是當時是瞎闖的,沒意會到這裡是防波堤之南。 在這篇《 多時影像與DEM資料應用於頭前溪口變遷分析 》提到「新竹漁港南防波堤以南的地形,於港口興建初期有明顯侵蝕現象,2000年以後則有緩慢堆積情形,而漁港北防波堤北側河口處則一直處於堆積狀況」 這裡就是緩慢堆積的那個沙灘啊,上次寫那篇《 看新竹的滄海桑田-海岸線的變遷 》,寫到有個工程「新竹漁港疏浚及港南海岸迂迴供砂的工程」,現在看到陸上這根管子,就讓我想到這該不會就是那個供砂的管子吧?不過現在沒看到工程。 繼續南下,到了海山漁港,查資料的時候看到這裡有個定置漁場。業主在新竹外海有定置魚場,每天把漁獲送回港內,一般民眾也可以直接來此購買現流的第一手漁獲。 不過每天拍賣的時間不定,得看漲退潮,我推敲似乎是漲潮前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吧。這海山漁港是個候潮港,漲潮了船才能入港。 漁獲很多樣,不過我實在不認得,只看得出有管口魚。 先前參加 溼地的研習 時也有來這,不過都是退潮的時候來,這次沒特別挑時間,來的時候剛好是在漲潮,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