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9日

用ImageJ找物體的中心點並計算相對距離

最近收到一位研究生的來信

他想計算一個圖片中,數個物體的中心點,並且計算相對位置,問我怎麼做。
我把作法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找中心點



另外一個部分就是利用得到的資料,用excel去計算距離


以上影片是用Freez Screen Video Capture錄製的,錄的感覺還蠻順的。

後來發問的人有提出一個疑問,因為他提供的那張圖,其實只有六個橢圓而已,可是卻計算出22個點
這個問題來自於人類和電腦判圖的差異

當你細看那張圖,其實的確是22個黑色區域,可是人眼看時,會希望把部分黑色區域當做是陰影,但是電腦並不知道這件事,所以會發生判圖失誤。

解決的方法就是,手動把部分空白的部份塗黑,讓畫面呈現真實的六個黑色橢圓,這樣算才能得到真值。

2010年6月5日

芎林採黏菌

剛才四點多回到家,梅子提議要去採黏菌,因為她要帶黏菌給學生看。這倒是讓我想到,我今年也沒給學生看過黏菌喔。

反正黏菌採集地點離我家沒有多遠,所以簡單帶點東西就可以去採了。不過因為太久沒採了,忘記要帶什麼東西,想想,還好我以前有作紀錄
兩年前的我說,不用帶鋸子刀子什麼的,不過我還是要挑戰一下過去的我,這次硬是帶了手鋸和水果刀,看看用不用得上。

唉啊,還好我有挑戰過去的我,鋸子是不需要啦,但是小水果刀就需要了。因為這些黏菌都長在樹皮下的木材,要採起來還得把木材切下一點。還好木材已經爛掉了,所以用小刀子很容易就可以切下來了。





我們在採的時候,遇到香菇寮的主人,我就順便跟他聊黏菌的事情。這些放在菇寮外面的木頭都是用了兩年就淘汰了,因為養分都已經被分解掉了(香菇是分解者啊)。我本來以為他們會很厭惡黏菌,不過聽起來還好耶,因為香菇以外的雜菌太多了,所以也沒有特別討厭黏菌。

說著說著,我找到一大片都是黏菌的變形體,看起來好壯觀。本來我要誇讚香菇寮的主人說:「你們家的黏菌長得真多,真好」,不過還好沒有說出口,畢竟那個對他們來說是雜菌啊。誇讚下去就好像是抓小強的人誇讚人家說『你們家小強長得很多真好』。







看著這些黏菌,我在想,或許也可以用它們作成一個分解者的生態瓶吧

用文氏圖教分類

最近因為要給學生做瓶中生態系的作業,所以上網找了相關資料
DSCN1938
瓶中生態系的網站在此-->http://www.bottlebiology.org/

不過我在找的時候,連到另外一個網站也有說明作瓶中生態系的相關課程
http://www.learner.org/courses/essential/life/bottlebio/

看著看著覺得很有趣,繼續在這裡連過來連過去
然後就連到了一個區塊,是跟老師講科學本質怎麼教,要注意什麼部分
http://www.learner.org/courses/essential/life/
裏頭每個session都有一段影片,分別對不同主題作介紹


生命現象怎麼教
第一個session是在介紹生命現象,裏頭有一段是拍攝研究者和小孩子晤談對生物的先備知識。
研究者拿了許多東西問小孩,這是活的生物、死的生物還是非生物。
小孩子透過觀察、討論,進而歸納出他對生命現象的理解。

我覺得這個這個研究的互動,如果轉成課堂授課,倒也是蠻棒的教法。
在講生命現象的時候,過去都是平鋪直敘地說生命現象包括生長、生殖、感應和代謝(生生感謝)
可是如果要在這個部份加入探究的意味,就可以利用這種互動方式來教。
教師拿一個東西(屍體、石頭或是植物...),問學生,「這是活的生物、死的生物還是非生物。你怎麼知道它是哪種呢?」

這種問答的方式也不錯嘛!應該可以激起許多討論

分類怎麼教

那網站的第二個session在講分類
影片中,研究者讓小孩子用venn diagram作分類
venn diagram又稱文氏圖,基礎的圖形就是兩個有交集的圈圈,分別代表兩類生物,學生必須找出各種特徵,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

我覺得這個方法真的很棒,因為分類的基礎就是觀察、比較。所以我隔天上課時,就在黑板上畫圈圈,讓同學去比較山椒魚、壁虎。這兩種看起來很像的生物,其實也可以同中求異、異中求同。


或是比較軟骨魚和硬骨魚


教這個部份的時候,我是先讓學生們看看影片,看那些要被比較的生物的特徵。然後每排當作一組,每一組都要上台寫特徵,一組一組輪,而且輪過的人不可以再上台,一定要換人,這樣每個人才都有機會上台。

不過光是這樣教,我覺得還不太夠,你可以看見學生在黑板上寫的都是課本上的敘述,我想,如果要提升教學的層次,或許可以是在教分類前,把各種重要生物的圖片編上編號作成照片,印六份,各組觀察去做分類,這樣也不錯。可以提升認知層次,不是只有記憶而已。

我在看影片的時候想到一件事,分類教學的順序或許可以顛倒,因為動植物是我們最熟悉的,是不是可以從最熟悉的開始教,動物、植物和其他。然後再加入真菌...。一路擴大,開始圍出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範圍,這樣不知道好不好。

喔,對了,說到分類,月鈴老師在教檢索表的運用時,有個開場蠻有趣的,就是用抓鬼學二分法,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明年就可以學著試試看。

2010年6月3日

用google服務上生態系的課程

教室能上網真好!

在能上網的教室環境上課,感覺真好,想要什麼資料立刻就可以呈現,在各種網路服務這麼發達的環境,怎麼可以不好好利用利用呢?

除了我上一篇提到的,在教室上網找圖片和影片的上課方式以外,我還蠻常在教室裡用我的blog上課的。

因為我現在跟google算是很好很好的朋友,我若是要找我blog的文章,我只要在搜尋框裡打【阿簡 關鍵字】就可以立刻搜到我的文章。例如我要找我之前作五色鳥骨頭的文章,我就只要打【阿簡 五色鳥】就可以立刻找到。

有些情況還更誇張,我甚至只要打關鍵字就可以在第一篇找到我文章,像是顫藻,我覺得我好像成為顫藻的代言人,為什麼第一篇就是我的呢?

除了找我blog的圖文來上課以外,最近我還用google的地圖和街景來上課呢,上什麼課呢?就是生態系。

之前我說可以把自然帶進教室?,可是如果是上生態系呢?總不能把生態系搬進教室吧?不過還好有google的服務,搬進教室也不是不可能啊。

例如,我要從新竹地區的河口開始講生態系,我就可以用google地圖來呈現


街景授課的下課時間,我跟學生玩起一個無聊遊戲,就是把街景的小黃人抓起來隨便丟,比賽看誰能夠先找到小7。雖然看起來很無聊,不過倒是讓我想到一個更有意義的遊戲,就是用google街景找特定物種。

例如用google街景找筆筒樹、找針葉植物。雖然看起來好像很難,不過只要找對地方,就沒問題啦。

偶爾也要讓你看菜是怎麼作的-google示範教學

老師好像常常都會說:「課本上有什麼不懂的,或是想更深入了解,你就上網去找資料來看」。
可是說歸說,作歸作,學生如果真的不懂的,最後還是去找奇摩知識家,使用二手、三手的知識。就算已經說可以用google查,他們還是沒聽進去。

我最近講動物分類的時候,就一直想,是不是有辦法在課堂上加上網路搜尋的教學呢?

於是,我決定作一個好像很偷懶的決定,就是上課時直接上網找媒體來教學。

例如,我講到刺絲胞,我就直接在Google瀏覽器直接打刺絲胞,可是搜尋出來的資料不一定是我要的,因為我想要找英文的資料,然後用英文繼續進行搜尋。可是我要怎麼知道它的英文是什麼呢,所以我就用維基的英文版去看,或是用google翻譯的功能。找到英文之後,也可以找學名,有了這些關鍵字以後,我再把它們丟進圖片搜尋裡,就可以找到許多我要的圖片了,至於影片呢,就到youtube去找。當然偶爾也會踩到地雷,例如我找刺絲胞(nematocyst)的影片,好幾次都找成某樂團的MV,找錯沒關係啊,搜尋本來就是這樣啊。

整個搜尋的過程看起來很複雜,不過只要和瀏覽器搭配好,速度可快很多很多,像firefoxchrome這些瀏覽器都有滑鼠手勢的外掛,所以只要拖拉放就可以立刻搜尋。

會這麼做的目的,無非就是希望學生能透過觀摩老師如何作,以後如果自己有需求的時候,也能夠如法炮製,搜尋到合適的資料。

2010年6月2日

海綿寶寶教我們,蟹老闆會脫殼

這次在上動物分類的時候,我講到螃蟹會脫殼,就放了這段影片



姐果學生看完之後,一大堆人跟我說,那個海綿寶寶的蟹老板也會脫殼耶。
說是蟹老闆要去參加聯誼會,結果不巧居然脫殼了,於是陰錯陽差地就請海綿寶寶躲在他的殼裡,去代為參加。哇,這麼有教育意義啊,一定要找來看看。

於是就上噗浪問,看有誰能找到,沒多久網友pury0331就給了我影片啊,而且是快轉兩倍的呢




後來小p老師在土豆網裡也找到了影片的後半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vqDkNzJEpQ/

我就說嘛!海綿寶寶可以教我們很多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