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類遺傳講到「多基因遺傳」的時候,我會用調查全班身高的方式,在黑板上畫出身高分布圖。今年不知道是觸動了哪條神經,很想透過遺傳的課程教「尊重」,我會特別強調有些人會和大家不一樣,可是日常用品的「設計」都是以大多數人為主,往往忽略了少數人。有一天我的學生裡可能會有各行各業的設計師,到那一天,一定要記得「通用設計」。
說著說著我還會提起,每年的健康檢查都會檢查身高體重,那怎麼知道你的身高正不正常呢?重點就是你跟大部份人是不是一樣,也就是你是不是在鐘型曲線的中間位置。
可是,怎麼知道大部份人的身高是多少呢?我回想起實習時,曾經幫過體育組長做過體適能資料的輸入,所以我知道教育部有個教育部體適能網站,那裡有著全國的體適能常模資料。
我把資料抓出後,做成以下的圖表。那些95th、50th代表的就是百分等級,也就是PR值。舉例來說,把全台灣16歲的少男少女都抓過來量身高排順序,從高排到矮,中間那個就是50th,男生的身高是 170公分,而女生則是159公分。
把男性和女性的圖,放在一起之後,有意思的事情就在圖表中。每年教完七年級的小毛頭,放了暑假之後,就看到那群小個頭的男生一個個都抽高了,而那群睥睨男生的女生們,個頭開始被男生追過了。這圖裡,就有這樣的故事。
我會想做出這樣的資料圖表,其實還有個原因。因為我看電視上說到東加王國,他們的國家是由172個大小島嶼組成的島嶼國家,國民搭乘國內飛機前往各島時,居然有個特別規定,除了行李要秤重外,連人也要秤重,航空公司櫃台得按重量分配機位。這是因為東加王國的男性平均身高是177公分,女性是170,而且他們的體重自然也不輕。
有了7歲到23歲的資料之後,那小小孩呢?這資料也有,不過是在衛生署裡,這也就是兒童生長曲線。我想,有小孩子的應該都知道這東西吧。
衛生署和基層醫療協會都有提供這方面的資料。其實這個資料不是台灣本身的資料,而是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說明,這份資料是這樣來的:
自1997至2003年收集來自不同國家(包括巴西、加纳、印度、挪威、阿曼和美國 )、人種及文化,計8,440位0-5歲健康嬰幼兒的生長及相關資料來建立全球適用的標準兒童生長曲線。這些接受調查的嬰兒皆為:餵食方式以母乳哺育並適時的添加副食品、有良好的衛生照護、母親不吸菸等,處於良好健康相關因素的環境之下成長的。這個生長標準也證實五歲以前的兒童生長差異性主要是受營養、餵食方式、環境及健康照顧的影響,而不是受基因或人種的影響,因此適用於全世界各地的嬰幼兒。
其實在WHO的網站裡也有5-19歲的資料,不過我想台灣自己就有這方面充足的資料了,應該都是來自學生健康檢查的資料。說到這,我想我下週應該也來跟學校健康中心要個年級的男女身高資料,做成校內的身高分佈圖表,這樣學生們看到應該更有感覺。
從以上這些圖表中可以發現一個趨勢,人類身高的增長有兩個重要的時期,一個是1歲之內的那年,真的是一瞑大一寸,另外一個則是青春期時,過了青春期之後,要再長高恐怕就有點困難了。
不過凡有通例,必有例外,為了與世界接軌,所以我要拿林書豪當例子。昨天的新聞「林書豪鶴立雞群父母應有高個兒基因」
父母都近一百七,如何生出一百九的「豪小子」?內分泌科醫師分析,身高與遺傳有絕大關係,林的父母應有隱性高個兒基因,未表現出來,生出超高小孩的機率約四分之一。
林書豪高一百九十一公分,讓他得以躋身長人如林的NBA球賽。媒體報導林父母各為一百六十八公分,一張爸媽站在林身旁的照片,顯得「小鳥依人」。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楊晨指出,醫學界計算遺傳父母身高有一公式,男生是父加母身高,再加十一除以二,結果再加或減七點五公分,都屬正常範圍。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侯家瑋表示,身高天注定,遺傳基因占九成,後天運動、營養與充足睡眠占一成。但林書豪父母,仍有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機率,生出超高子女。侯家瑋認為,林書豪父母其中一人,應帶有高個子基因,但這基因不強,因而未能在自身表現出來。
令人更好奇的是,林書豪高中身高只有一百六十公分,怎麼竄高的速度這麼快?侯家瑋說,「不無可能」。他說,男生骨齡約十二歲,女生十點五歲至十一歲,之後生長趨緩,但有一種「體質性生長遲緩」,骨齡比實際年齡晚,即長高的時間拉長,「曾有人到當兵甚至結婚,都還會長高。」他推測,林書豪高中以後竄高,可能屬於此類。
如果我們這種中年大叔要跟林書豪一樣,看來只有砍掉重練的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