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9日

我的釣魚心法-資料搜尋與紀錄

講過這麼多次的演講,終於有人問我:「 您的部落格文章產量十分豐厚,這些點子是不是有一套資訊蒐集的流程和方法?」

啊!問到核心了啊。平平都是坐在電腦前,為什麼我都可以找到這些有的沒有的東西呢?這就是我的釣魚心法啊。給你魚吃,不如教你怎麼釣魚,在那之前還得告訴你釣竿在哪。

第1個要認識的東西,叫作RSS。中文怎麼翻譯它就別介意了,知道它怎麼用,代表什麼意思就好了。如果你有追某些部落格新文章的習慣,那你更需要知道它。

進入那個網站才知道網站有沒有新文章,這樣太花時間了。最簡便的方式就是來人主動告訴你哪個網站有新文章,甚至把那個新文章送到你面前,這就是RSS做的事情,就把它當作「網路新鮮事」的郵差來看待吧。

我是用Google閱讀器來看 RSS的,而我也把蒐集到的科學相關部落格或網站,用Google 閱讀器的功能,把它們分享到我Blog的左欄,叫作「我的Science 網誌串聯」

再來講一個工具-瀏覽器,自從 firefox出現之後,我就改用firefox了,而幾年之後 Google 瀏覽器出現之後,我就發現這更棒了,所以我就移情別戀改用Google了。現在firefox我只有在批次複製flickr的圖片連結,和下載影片會用到。

Google 瀏覽器裡我最常用的兩個功能都在右鍵裡,一個是翻譯成中文的選項,另外一個是在Google搜尋的功能。看外文網頁的時候,直接翻譯成中文,可以讓我快速掌握內容,雖然有時候會翻譯出不倫不類的內容。

我在幾年前學過日文,這增加了我資料搜尋的廣度。沒學過日文的怎麼看日文呢?那就可以靠Google翻譯的功能了。除了Google瀏覽器裡的翻譯功能外,你也可以直接用Google 翻譯貼上全文或是網址,轉瞬間就變成中文了。

我在資料搜尋名詞的時候,很常去看它在不同語言的寫法,這除了用Google翻譯來做以外,維基百科也很好用。先搜了它在中文維基的頁面,然後再看英文維基和日文維基的頁面,這常常讓我發現許多新東西。


關鍵字下得好,搜尋就會很有意思。比如說要找科展,就別只找中文的科展,你可以找英文的 science fair ,或是日文相關的 自由研究。找教案,也可以找英文的 teaching plan 。或是找DIY,就找日文的 手作り。

當我知道了某個名詞在日文的寫法之後,我還會用Google的進階搜尋去看它日文的頁面,也看它日文的圖片、影片。這個方法可以增加搜尋的深度。


我蒐集日文資料還有幾個途徑,就是參加他們的郵件討論群組,以下兩個建議各位可以加入。不過日文是個門檻,找個懂日文的人教你加入之後,你就會源源不絕的理科教學討論資料了。看不懂日文也沒關係,反正你多少也看得懂他們的漢字吧?就算完全看不懂,Google翻譯可以拿來用一下啊。

実践生物教育研究会
http://www004.upp.so-net.ne.jp/jissen/

 新理科教育ML
http://www.rika.org/rikaml/

在接觸日本的網路資料之後,發現日本的科學社群非常多,以下幾個是日本某些地區的物理社群,他們通常每月聚會一次,每個人會分享一些教具教材,這看起來跟趴辣客很像吧,其實當初我就是和他們取經的啊。


橫濱物理
http://www2.hamajima.co.jp/~tenjin/ypc/ypcalbum.html

岐阜物理
http://www.straycats.net/index.html

愛知物理
http://www2.hamajima.co.jp/ikiikiwakuwaku/

學生物的為什麼要看物理呢?生命現象的展現不就是物理和化學的總合表現嗎?你當然要懂物理和化學囉。而且他們分享的東西都好有趣,怎麼不看。我常常就用裡頭看到的關鍵字丟去Google搜尋,然後就可以藉此找到更多網站資料。

關於生物討論的部份,在FaceBook上也有一個 全國生物地科教師討論坊 ,印象中是米蘭老師成立的,不過這是設定為不公開的社團。

以往我們看到一個很不錯的網站,值得參考的話,我們就只有放在自己電腦裡的瀏覽器,把它變成「我的最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我的最愛」,擺在自己電腦裡,終究不會變成「大家的最愛」。

幾年前,社會書籤的概念出現了,如果有個線上網站,可以讓你紀錄「我的最愛」,而這些資料又可以彼此交流,那麼「我的最愛」就可以變成「大家的最愛」。

這種社會性書籤,我首推 delicious。當你看到一個網站覺得不錯,把它的連結加到delicious的時候,也給它一個標籤,例如你看到阿簡生物筆記,就給他一個biology的標籤。這樣一來,其他人如果在 delicious搜尋biology標籤的時候,就可以順便搜尋到有人把阿簡生物筆記放進來。

只要愈多人這麼做,這個社會性書籤就會愈強大,他和Google搜尋很不同,因為Google搜尋是機器搜的,可是delicious是人主動建立的,所以搜到的資料就會更精確。

我最常看的就是用biology這個標籤去找看大家標了什麼網站,裡頭你可以選擇最近被標的,或是最常被標的。

或者你也可以用兩個標籤同時搜尋,比如說下面這個連結就是看有什麼網站同時被標biology,也同時被標fun。或是你可以搜尋biology +diy,這也很有趣呢。

這項服務不錯,不過都是英文的,有沒有中文的呢?台灣有類似的黑米書籤,不過我想看的類型,沒什麼人再加,還是算了。

除了delicious以外,英文的還有digg.com也很不錯。中國有個網站,叫作煎蛋,我覺得也很值得看,他們把外文的網站,像digg.com 、popsci.com等的新鮮資料翻譯成中文,你也可以直接訂煎蛋的RSS,這樣就可以快速獲得這些資訊了。裡頭包羅萬象,科技的、有趣的,什麼都有


當我看到有趣的網址,我做的除了紀錄在Google瀏覽器的書籤外,如果看到我也想跟著做的,我就會在 Google 文件裡紀錄下來,變成我的todo list,如果是有趣的,想和大家分享的,我就會貼在噗浪上面,這樣的分享,有時還可以引出更多相關的內容。

我在Google 文件裡的todo list ,清單項目高達數百項,都是我有興趣一試的,或是想再專研寫成專文的,生物筆記根本不愁沒東西寫。當我寫出自己的文章之後,那樣的知識我就忘不掉了,就成了我的知識,同時這個Blog也變成我的資料庫。

此外,電視節目也是我重要的資訊來源,不過我常看的就只有公視、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動物星球頻道、緯來日本台、電影台等。

電視資訊這麼多,我怎麼有時間看呢?我還有個狠招,就是快轉看電視。我家有買Tivo,看的電視節目都是事先錄影下來,有些節目如果我只是想知道字幕內容而已,我就會用最快的播放速度掃完整集,然後只有在特定我想細看的地方放慢速度看。如果這節目值得保留,就會存在Tivo的硬碟裡頭,再傳回自己電腦裡保存,最後再寫成Blog的筆記文章。

我很喜歡DIY做些東西,在找這些資料的時候,科展群傑廳裡有很多很棒的資料。那些科展作品的研究方法是最值得一看的,這絕對不是只有要做科展的人才需要看,你有興趣玩東西的都應該去看看。前幾年有件作品是做音效卡的應用,超棒的。可以拿音效卡測速度、時間,這種完整的應用,看科展作品才會知道。另外,我之前有玩紫外線濾鏡,也是從以前的科展作品中得知,要怎麼搭配玻璃紙,才能得到濾鏡的效果。

再來講到影片的部份,講到線上影片,一定會提到YOUTUBE,但是裡頭影片這麼多,哪裡有有趣的影片呢?有時我看到網路介紹時,我就會在Youtube 中特地尋找,看看有誰會把這影片加入他的影片清單,而會加這影片的人,常常還會加其他有趣的影片,就這樣像老鼠會一樣,就可以找到更多資料了。

另外,YOUTUBE上有些人也會建立頻道,很值得訂閱來看,每週有什麼新影片,YOUTUBE就會送連結到信箱裡來,這些影片頻道都不錯,可以看一看。
http://www.youtube.com/user/WAOkagaku
http://www.youtube.com/user/NationalGeographic
http://www.youtube.com/user/djxatlanta
http://www.youtube.com/user/achu2003cn
http://www.youtube.com/user/Filmmartmedia


大量閱讀非常重要,我碩班念的是交大,畢業後辦了校友證,豐富館藏的圖書館提供給我大量閱讀的機會,幾年下來看的書也要近千本了。不過有的時候要找資料,還是得從網路上找,搜尋時,用對關鍵字就很重要了,搜電子書,就要加上 filetype:pdf,如果想搜教學動畫,就用 filetype:swf,這些其實在Google進階搜尋裡就可點選了,所以不用記著怎麼打,只要知道可以這麼用就好。

即使在偏鄉,只要有網路,要聽演講也不用煩惱,找對地方,就有一輩子都看不完的演講,我在這篇線上演講裡,放了許多連結,都是政府機關或是學校辦理的演講或課程的實況錄影,只怕你沒時間看。

最後再講幾個知識來源,這些是我訂閱的電子報,這些都能提供不少最新消息。
學會運用這些資源和技巧之後,別忘了還要實作才會變成你自己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