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8日

攀樹與玉山溪水棲昆蟲觀察

昨天生物學科中心辦了一場好棒的活動-8月田野生物材料蒐集實務活動,看報名的名單有80多位,不過實際到場的卻只有一半。那些沒參加的人真是可惜!

昨天的活動應該算是隱藏版的,到場時才給了個驚喜。行程和公佈的有些不同,除了玉山溪採集之外,居然有了個攀樹活動!




教練群是台灣攀樹協會的蘇俊郎教練等四人


攀樹的設備,除了必要的繩子之外,還包括安全帽、手套及吊帶。


蘇教練在前一天就已經先把繩子掛在樹上了,繩子和樹幹接觸的地方還有護套,防止過度摩擦。




不過並不是一直讓粗繩子掛在樹上,而是先掛上一條較細的,為的是防止松鼠咬斷重要的繩子。
要讓繩子能上到幾十公尺高的大樹,不是簡單的事,得先用這個重物拋到樹枝上,牽引一條繩子掛在樹上,之後才能把粗繩子掛上去。



利用繩結間的摩擦力,居然就能攀上大樹




這是由另外一位教練示範攀樹的方法(好像是蘇教練的兒子),技巧看似簡單,只要學一隻尺蠖在繩子上伸縮伸縮就可以了。不過實際上在操作時,也是有些人伸縮了十分鐘,還是保持在同樣高度。




在這些攀樹的人當中,攀的最有型的應該算是許慶文老師了!我想在場的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此人的身手讓人不僅懷疑起他上輩子應該是猴子。
許慶文老師1




經過一番「蠕動」之後,大多數人都能夠順利攀上這棵大樹,每個紅框就是一隻尺蠖。
遠看之下有兩種感覺,一種是覺得像織布鳥在大樹上吊掛的巢,另外一種,總覺得像是大屠殺之後被掛在樹上的屍體。




爬樹這件事,很多人小時候都想做,但是都被大人阻止。其實攀樹不只是上去看風景而已。更重要的是能讓科學家們更接近樹冠層的生物。像在熱帶雨林的樹,垂直分層很明顯,很多樹冠層的生物幾乎不會下到地面,要研究它們只能靠坐熱氣球之外,或是攀樹技術。

我記得第一次看到攀樹這種技術時,是看到這本書「爬樹的女人 : 一位科學家的另類生活實錄」,這是科學家Lowman, Margaret的自傳。內容的簡介如下

羅曼教授是舉世聞名的樹冠生物學家,也是一位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偉大老師與母親。她在澳洲用繩索爬樹,懷孕時利用採櫻桃的籃子登上尤加利樹,過著與常人迥然不同的生活。她以生動幽默的文筆,讓我們看到一位堅持理想、不屈不撓的科學家,如何突破身體、生理、自然環境、婚姻困境等障礙,走一條人跡稀少的路,終於完成個人的少年夢想,提攜了眾多莘莘學子,也為地球更美好的未來做出了貢獻。本書除了能夠擴展你的視野,啟發人生思考之外,那眾多令人莞爾、甚至笑中帶淚的細節,更使閱讀過程成為十分愉快的經驗。


這真的是一本好書,可惜現在沒有再版,但在圖書館裡應該還找得到。而最近也有另外一本在講爬樹的書,是由遠流出版的爬野樹的人,作者是蘇教練的師兄。看了這些書之後,一定能對攀樹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知道爬樹還能做什麼。

順帶一提,台灣攀樹協會偶而在台北市長官邸也會舉辦攀樹體驗活動,有興趣的人千萬不要放過。攀樹真的很好玩!回來之後,我就跟梅子計畫,看能不能找幾個有興趣的人一起,就在她學校辦一場攀樹活動。

延伸閱讀:
附註:最上面那張剪影,是阿簡蠕動上去之後正在休息的模樣,本來看起來很帥,不過看久之後,突然覺得像是被電線纏到,還是被樹枝插到屁股。



攀樹活動進行的時候,突然有一群老師驚呼,原來是看見了一隻蜂拖著蜘蛛走。趕忙衝上前去,原來是蛛蜂抓了一隻雌的白額高腳蜘蛛呢!



大家一群人圍著牠們倆拍照,偶而蛛蜂也會被嚇到,暫時拋棄蜘蛛,但是過沒多久還是會飛回來。對這隻蛛蜂而言,困難的不只是水平的拖移,還包括了垂直的方向。現在牠就要努力的把蜘蛛拖上矮牆。我想蜘蛛和蛛蜂可能差不多重量吧,如果情況換成是我們,要我們拖著一個和自己一樣重的東西垂直爬上牆壁,怎麼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牠就是辦得到。


至於最後蜘蛛被拖到哪裡去了呢,我沒有繼續跟下去,因為我突然想起上次被胡蜂螫到的事情,我想我如果再被螫到一次,真的就「謝謝再聯絡」了,所以我還是趕緊逃之夭夭。



下午另外一個活動就是玉山溪的水棲昆蟲觀察

這是鳳山溪的支流,水質因為太清澈了,所以蟲也不多,而且現在也不是蟲多的時候。帶領活動的除了劉月梅老師之外,還有新竹縣關西鎮釣魚暨環保協進會總幹事的劉創盛先生。



在劉先生的指導下,這些水棲昆蟲的身份也一一被指認出來了(以下如果有寫錯,應該是我記錯)

這個看起來綠油油多汁甜美的是石蠶蛾的幼蟲



平常會躲在用小砂石做的巢中




這個是短腹幽蟌的稚蟲,尾部的束狀物就是它的鰓。它對環境的耐受力很強,從未受污染到中度污染的溪流中都可以看到。




這則是扁蜉蝣的幼蟲,那對複眼真是大到令人嫉妒!這種通常會出現在未受污染到輕度污染的溪流中



在地人最知在地事,所以要問這條河川乾不乾淨,問裡頭的生物最清楚。而水棲昆蟲明顯大隻、生活史長,又在食物網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自然成為河川指標生物的代表。

在特有中心的這篇文章《以水棲昆蟲為指標生物評估台北外雙溪水質 》提到了 (奇怪字和字之間為什麼都要留個空白呢?)


我 國 環 境 保 護 署 環 境 檢 驗 所 將 水 棲 昆 蟲 列 為 重 要 的 指 標 生 物 , 做 為 河 川 水 質 評 估 的依 據 。 一 般 將 水 質 污 染 情 況 區 分 為 四 級 , 分 別 是 貧 腐 水 性 ( oligosaprobic, os)、 β 中 腐 水 性 ( β-mesosaprobic, β m) 、 α 中 腐 水 性 ( α-mesosaprobic, α m) ,以 及 強 腐 水 性 ( polysaprobic) 。 據 該 所 出 版 的 「 台 灣 河 川 底 棲 生 物 手 冊 - 水 棲 昆蟲 」 一 書 , 依 此 四 種 水 域 舉 出 台 灣 各 水 域 代 表 之 底 棲 生 物 。 貧 腐 水 性 是 指 未 受 污 染或 稍 受 污 染 之 河 域 , 在 台 灣 此 種 水 質 的 河 域 大 多 位 於 河 川 之 上 游 , 代 表 性 底 棲 生 物包 括 石 蠅 、 網 蚊 、 扁 蜉 蝣 、 流 石 蠶 、 長 鬚 石 蠶 與 渦 蟲 等 。 β 中 腐 水 性 是 指 輕 度 污 染之 河 域 , 多 位 於 河 川 之 中 、 上 游 , 代 表 性 底 棲 生 物 為 縞 石 蠶 、 扁 泥 蟲 、 雙 尾 小 蜉 蝣、 石 蛉 與 蜻 蛉 等 。 α 中 腐 水 性 是 指 中 度 污 染 之 河 域 , 多 位 於 河 川 之 中 游 , 代 表 性 底棲 生 物 是 姬 蜉 蝣 、 水 蛭 與 水 蟲 等 。 強 腐 水 性 是 指 嚴 重 污 染 之 河 域 , 多 位 於 河 川 之 中、 下 游 , 此 種 河 域 水 已 變 成 黑 褐 色 而 且 發 出 臭 味 , 代 表 性 底 棲 生 物 為 紅 蟲 、 管 尾 蟲及 顫 蚓 。




所以這條玉山溪的確是條乾淨的溪流,至於上回我召喚草履蟲的那條水溝,有紅蟲又有顫蚓,想當然爾,「嚴重污染」絕對當之無愧!

不過嚴重污染還是能帶來點好處,像台北的三腳渡,就因為污染太嚴重,有一堆紅蟲(我猜是顫蚓),而紅蟲又能作為鰻的飼料,所以一度成了全台最大的鰻飼料供應地。只是時代在變,鰻也不愛吃紅蟲了,改吃其他魚飼料了,三腳渡也就逐漸落沒了,雖然那邊應該還有數不清的紅蟲。

漫畫家劉興欽曾經有個作品,主題就是漁民撈紅蟲的景況,這張圖在<劉興欽畫民俗>枯草污泥紅蟲多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