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池旁待了一會,下課鐘聲響了,突然我覺得蟾蜍的聲音改變了一點,不過有可能是鐘聲和學生的聲音掩蓋了鳴聲。我當下想了一個問題「在學校生活的蟾蜍,會不會因為上下課的時間,鳴叫聲有所改變?」
想到了問題,就要想辦法驗證,於是我找了我定點攝影的裝置,這次拿了小方攝影機,再加上一個高容量的行動電源,我打算錄個幾小時之後回去分析。
看得到我把裝置放在哪嗎?
再近一點,有看到一個鬼鬼祟祟的鏡頭在偷拍水池吧
擺著沒多久後來就下雨了,雨大到我都沒辦法走去收,一直到快七點左右我離開學校,趕快去把器材收一下,還好電池和攝影機都沒事。回家之後開啟檔案一看,從早上九點多至少錄到晚上快七點,超過600分鐘,算是蠻龐大的資料,要怎麼分析呢?
先隨便看一個晚上拍的短片,嘿,還看得到錦鯉亮亮的眼睛呢(下圖那粉紅線是我描上去的,不是原本的影片。小方攝影機有紅外線燈,所以算是能夜視的,原來魚眼睛也會反射紅外線。
因為我想研究的就是不同時間的蛙鳴,所以其實我只要找聲音來聽就好了,影像倒不是重點,頂多是用來對照時間點就是。
如何從龐雜的聲景資料中找出目標的聲音呢?用Audacity就可以作到。
我直接把一小時內60個影片,直接拖曳進Audactiy中,它這程式可以直接匯入聲音檔,然後把每分鐘的聲音檔放在不同的音軌。(小方拍攝的影片不大,所以可以直接這樣做,如果是用行車記錄器拍攝,檔案就會很大,就要用其他方式先把音軌分離出來,執行速度才會比較快)
如下圖所示,這就是把一小時的聲音濃縮變成一分鐘,如果對聽力的自信足夠,可以直接播放,聽60個音軌的聲音。不過這我可不行,所以我用看的!從聲音的波型還蠻容易辨識出不同的聲音類型,像是鐘聲、學生的吵鬧聲。我原先計畫想分析的「上下課對蟾蜍鳴叫的影響呢」?沒得研究,定點錄影的這天根本就沒波形中看在到蟾蜍叫。不過我倒是在晚上六點初的波型裡看到規則的聲音。
轉成頻譜圖來看看(這樣根本也看不出是誰好嗎)。我仔細聽了這一段聲音,發現並不是黑框蟾蜍,於是我就開資料庫來一種一種比對,發現可能是小雨蛙。這讓我還蠻驚訝的,因為我在學校從來沒看過小雨蛙,結果我居然是用定點錄影的方式聽見小雨蛙。
為什麼說是可能呢?因為聲音聽起來和資料庫裡的小雨蛙叫聲高低有點不同耶。於是我想到一個問題:「是我們學校的小雨蛙聲音與眾不同(可能我聽錯種),還是說各地的小雨蛙本身就有差異?」
要驗證這個問題不難,只要找到其他地點的小雨蛙就可以,但要怎麼找呢?簡單,上Youtube找就可以,我找了幾個影片,都是在不同地點拍攝的小雨蛙鳴叫,只要把這些影片抓下後,個別拿來分析頻譜就可以囉。
下面這段放在soundcloud的聲音檔,是我剪輯了另外兩地的小雨蛙聲音,再加上我們學校的小雨蛙聲音,聽起來聲音彼此就有差異。(也許可以做個方言研究)
即使是同一個體在不同時間的鳴叫,聲音間隔和頻率就有所不同了。看來未來可以拿這方面的經驗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探討了。
題外話,在這次的定點攝影經驗中,錄到了一個我一直想錄的聲音,那就是噴射機飛過校園的聲音。
我們學校常常可以聽到軍機飛過的聲音,不過學校的人們應該是聽到都麻痺了,問學生有沒有聽過軍機的聲音,他們還說沒聽過。這聲音,我以前就很想錄起來,有人可能會想,那就飛機飛過的時候按下錄音不就好了,不過實際上誰有哪個閒工夫在等待啊?定點攝影,還可以可以作為被動聲學的研究方式呢。
關於一開始想問的那個問題,其實研究的課題就是環境聲音是不是會影響生物的聲音呢?很多的研究的結果其實是會的。
在寫這篇文章的前兩天,剛好看到這篇文章《聽見大安森林的一天 綠林「聲」物學》
根據奕全的研究,他知道在森林周遭的鳥兒,會受到紅綠燈的改變而影響音量,因為許多紅燈時車子會停下來,到了綠燈時,所有車子一起啟動,特別是摩托車的引擎發動時會帶來很大的音量,你也會發現,同時在鳴叫的白頭翁就會自動調高音量來突破噪音帶來的遮蔽影響。同時許多鳥兒也會避開交通尖峰時刻,牠們傾向飛往公園內比較安靜的內部活動,當然一些大嗓門的鳥兒,比如八哥,似乎不太在意車聲的干擾,四處都可以看見牠們的蹤跡,生存力很強。再更早一點,在台灣生態聲學研究社群的臉書社團中,也看到謝寶森老師這篇研究城市環境中,交通噪音對鴿子溝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