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人口少了多少?
這個案例的想法是來自這兩篇文
2009 我們的老闆越來越少了,皮要繃緊一點
2014 出生人口大減,教育正在大改變
第一個案例,大家都說現在少子化,要減班超額,不過有沒有想過到底會少子化到什麼程度呢?要少到幾年哪?要解決這樣的疑惑,必須從資料著手。
孩子出生之後去戶政事務所報戶口,這些出生資料會被彙整成人口出生數的表格,這在內政部戶政司的人口資料庫可以下載到那個表格,這個叫做資料,你光看資料,沒有辦法一目了然知道到底人少到什麼程度,所以我們必須賦予資料意義,將之視覺化成為圖,例如中間那張折線圖,有了訊息在裡頭,這叫做資訊。
「哇~你看到這圖一定哇哇叫」少這麼多啊,看到這圖之後,它給了什麼情報?我們可以問這些問題來萃取情報
- 形成解釋:這圖告訴你什麼?
- 發現新知:你發現什麼現象?
- 獲知因果關係:為什麼會這樣?
- 理解科學問題:這造成什麼問題?
- 解決問題:要怎麼解決問題?
- 發現新的問題:還看出什麼問題?
不過,只有一張圖,你未必能萃取出合適的情報,像是要問因果關係,你也許還需要其他的圖,人口成長圖可以是「因」,也可以是「果」。比方說學校班級數就會是人口成長的果,而結婚數,可能就會是人口成長的因。
案例二:會考能力等級的人數百分比
案例的想法是這篇文章
圖表應用-會考能力等級與人數百分比
細節在那篇文章有寫,這裡不細講。而且會考的委員會有說不可以亂講害別人誤會,所以萃取情報的部份,就自己腦袋裡想想吧。
案例三:選哪個方案比較優惠
案例想法是這篇
圖表應用-電信3G費用比較
想辦門號,但是不知道哪個比較划算,所以要收集各家電信公司的資料,不過電信公司的表格好複雜,不容易從裡面得到訊息,所以要把多個來源的表格轉換成圖。看懂圖,就能幫助決策解決問題。
知道了這些案例以後,那麼「存儲」怎麼變成「資料」呢?那就是下篇的主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