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9日

用uHandy觀察鴨跖草了解個體組成層次

這個課程是延續上次的「用洋蔥表皮了解植物表皮細胞的功能

前情提要就是既然已經知道葉子表面防水,可是國小又學過蒸散作用,知道葉子可以排水,那麼顯然葉子上有洞。

「ok,那洞在哪呢?長得又是什麼樣子呢?」這堂課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進行的。有別於教科書上直接觀察全部的動植物細胞,我先抓出核心問題,然後再用觀察活動去解決它,其實也就是科學方法的過程,是探究的一部分。

而這個觀察活動本身也是配合2-3生物體的組成層次所進行的,前一節課我也把「觀察水中微生物」設定成這個單元的探究活動。

這是很搞剛的工作,其實是為了增加討論的機會。我設定的問題就是,「透過顯微鏡你怎麼知道它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

看什麼?比較什麼呢?水中游來游去的微生物、出芽生殖中的酵母菌、柵藻或星盤藻、葉下表皮、口腔皮膜。你看到的一片細胞,究竟是一群單細胞的群體,還是一片多細胞的組織?

回到這個活動上,配合「個體的組成層次」,就是在看多細胞生物的分工合作。分工合作要分兩個部份來看,一是分工,二是合作。既然要分工,細胞就要作不同的事情,要作不同的事情,形狀就很有可能不一樣。而合作包括了「長得一樣的細胞彼此合作變成一群」,還有「作A功能的細胞群和B功能的細胞群一起合作」

這些概念透過鴨跖草的表皮觀察,都可以被實踐!看上下表皮細胞、保衛細胞、葉肉細胞彼此之間的關係

課程的流程很簡單,學生看影片學撕皮作玻片,然後這次改使用uHandy來拍照紀錄,方便比較與繪圖。除了觀察下表皮以外,也觀察上表皮,比較兩者不同之處(表皮細胞大小、顏色,是否看得到氣孔與保衛細胞)

提醒一個觀看小技巧,如果觀看時總是在氣孔位置看到一顆小氣泡堵在那邊影響觀察,請把表皮翻面觀察。因為氣孔在下表皮是凹向內的,如果你觀察的時候是把下表皮的外側朝上,那麼作水包埋的時候,水不容易滲進去凹洞處,所以你要反過來從下表皮的內側觀察。(其實喔,這個現象也跟植物的適應有關係,如果水這麼容易進入凹洞處,那麼氣孔就會很容易被水堵住了啊,裡面的氣體要逸出就沒那麼容易了)


學生直接看影片,step by step
DSC04779

玻片用uHandy加上iPad,吸一下免對焦,立刻觀察
DSC04777


DSC04778


用平板電腦作顯微觀察,最棒的事情就是可以任意比較。剛好這次不同學生各自拍到開開的氣孔和關關的氣孔,直接用尺去量,就知道氣孔開開的時候,保衛細胞會變胖還是變瘦。
DSC04773

這些拍到的影像,我都請學生先上傳moodle的私人檔案區。後續進行相關課程時,就可以請他們把這些以前拍的影像一一吐出來。

學生透過觀察活動進行顯微攝影,留下數位紀錄,然後變成自己後續第三章第四章的學習材料,讓課程能夠前後連結得更緊密,這是今年行動學習課程我要作的數位加值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