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7日

動植物生理的生命教育

不熟課程的人可能疑惑怎麼我總是說國中生物有動物生理和植物生理。

我得先將國中生物的課程架構說一下,國中生物上冊第三章是營養,內容包括食物中的養分和能量、酵素、光合作用、消化系統。第四章是運輸,內容是植物運輸構造、植物怎麼運輸、血液和淋巴的循環。

這兩章用功能區分把動植物的生理作用切開來談了,這樣的分法忽略了生物的整體性,我認為要能更完整的看出生物全貌,應該是講了植物的構造之後,講怎麼進行光合作用,怎麼運輸儲存,然後帶到動物如何攝取養分、並利用循環系統將養分送到全身,最後再帶一點點養分轉換成能量的呼吸作用。

這個學習階段裡的生命教育內涵,藏在植物這個面向裡頭。從教科書的安排,你很難感受到植物其實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有感覺,會成長,是和我們完全不同的生命型態。因此我會在這課程裡帶著學生去認識這些巨大或微小的生命。

我們看大樹、摸樹皮,看它怎麼感應環境,怎麼生長,或是看小草、小樹苗,看它們怎麼在強敵環伺的樹蔭下活下來。


動物生理裡怎麼看生命教育呢?仔細想想喔,教科書裡或是課程裡,可能會出現多少疾病啊?

肥胖症、胃潰瘍、便秘、心臟病、象皮病、血絲蟲病、植物人、中風、小腦萎縮症、半身癱瘓、巨人症、侏儒症、甲狀腺亢進、糖尿病、呆小症....。

當呈現給學生這些疾病的症狀時,引來的是哄堂大笑?尖叫?還是尊重?

生理學家或醫生對身體器官的了解,許多都來自於疾病。當某人出現某種疾病之後,醫生再去追查到底是哪個器官怎麼了,然後才知道原來那個器官發生異常會造成這疾病。

所以身為老師的人,當你用笑謔的口氣講著疾病症狀時,你有沒有想過你在塑造什麼樣的生命觀點?


十多年前,九年一貫課綱剛出現時,那時候陸陸續續冒出好多議題,性別教育啦、人權啦、生命教育點點點。每次開領域會議時,教務處就會因應上級要求,轉請各領域要融入這些議題在教學裡頭。我記得那時候我就會想「喔,很難耶,教科書裡就是那些硬梆梆的知識,是要怎麼融入這些進去啊」

可是經過這些年的課程重組和嘗試之後,我發現那些重大議題(性別平等、環境、資訊、家政、人權、生涯發展、海洋教育)根本就已經藏在課程裡頭了,只是我們沒有仔細發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