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0日

科學家長什麼樣?課程裡的生涯教育


這期科學人刊載了一篇小短文,介紹一個Tumblr這微網誌的新網站「科學家看起來就像這樣」(This Is What A Scientist Looks Like )


科學家長什麼樣?如果去Google  scientist這個詞,出現的畫面大多都是穿個實驗衣,頭髮不是少就是亂的白人,手裡不是拿個燒杯試管,就是在看顯微鏡。



這種刻版印象在很多食品的廣告也常出現,也許很多國中生也是這麼想像科學家的吧?我之前寫這篇《讀「科學教育,決勝未來」有感》,講到國中生喜歡科學卻不想當科學家,我覺得有個原因是,他們不知道什麼是「科學家」。

這個網站上,倒是提供了認識科學家的另外管道,他們邀請各領域的科學家來貼照片、寫自我介紹。哇,你看看,這些是科學家真正的樣子。




前陣子學生在輔導課被囑咐一項作業,要學生問老師,覺得學生自己以後適合做什麼工作,要把這寫在生涯輔導紀錄裡頭。這個作業一出,一去上課時,就一堆學生擠來問,我只能隨口掰出我能想像到的各種職業:理髮師、畫家、律師、設計師、工程師、醫生...。

我突然想起,我們的課程裡好像沒在介紹科學家喔?頂多就是孟德爾、達爾文而已嘛。
可是我之前看美國的小學教科書,就有看到他們會介紹科學家耶(很多都請NASA的人),甚至大學教科書裡也有,前陣子我也看到台灣的高中教科書也開始介紹了。那國中呢?

我以前曾經想過一個活動,要學生去剪分類廣告,看看求職欄裡的科學職業有哪些,但是我一直沒有實施。現在想想,應該是可以將生涯發展議題融入來做的。

在課綱裡頭有講到,生涯發展的目標包括:
(1)瞭解自己,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價值觀。
(2)認識工作世界,並學習如何增進生涯發展基本能力。
(3)認識工作世界所需一般知能,培養獨立思考及自我反省,以擴展生涯發展信心。
(4)瞭解教育、社會及工作間的關係,學習各種開展生涯的方法與途徑。
(5)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培養組織、規劃生涯發展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環境的變遷。


未來免試入學的超額比序項目裡有項適性輔導,它的要求是根據生涯發展規劃紀錄,如果學生的選擇、家長建議和教師的建議都符合者,就可以加比較多分。我猜想,這項就算實際上不一樣,也很有可能會被改成一樣。

這個跟非導師的應該沒什麼關係,但是我還是會想,當一個學科老師,我能做什麼?雖然不至於可以告訴學生將來應該念哪個高中、高職,但是至少可以讓他知道一點點科學家在做什麼吧?

我一些學長姊、學弟妹或朋友正在當台灣的科學家,不過常常看他們被研究以外的事情拌著,好像很難做好科學家的角色,唉...。

講點課程上也許可以操作的,除了那個找分類廣告的以外,另外也可以要求舉出你知道的科學家,這要做點限制,不然都是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之類的。限制在台灣,也許不錯,或者更限制在領域?

另外,我們有時候辦科學講座或校外參訪,也許可以仿照那網站講的某個活動,畫出想像中的科學家,在認識前(參觀前)和認識後(參觀後),各畫一張。

其實教育部講的那幾大議題,我常在想可以怎麼融入,並不是只是為了形式,而是我很認同那些不會被考試的議題,那些的確應該讓學生們了解。

最後補一下,浩克其實是科學家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