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100學年度的顯微鏡課程紀錄(1)

我覺得我最大的優點就是會一直想怎麼樣做才會更好,今年的顯微鏡課程,我也不斷地思考著應該怎麼做。


先說解剖顯微鏡和複式顯微鏡吧,教科書裡是先教複式顯微鏡然後才是解剖顯微鏡。不過我想到接下來的課程都是使用複式顯微鏡,所以我對調兩者的教學順序。另一方面是顧慮到這是學生第一次到實驗室,如果要講規定、分組等等,再教複式顯微鏡的操作,那麼我勢必沒辦法在一節課中完成。不過如果是解剖顯微鏡,那就簡單多了,一節課的時間是足夠的。

不過明年的課程安排,我會試著和我們的教學團隊溝通,看看可不可以乾脆把解剖顯微鏡放到下學期再教就好了。

再來就是顯微鏡的教學流程,哪個構造叫什麼名字這個我就沒講了,我請學生自己看課本去對,認識了就在課本的構造上打個勾,我只講那些和課本不同的構造。比如說有些顯微鏡沒有反光鏡、有些的粗細調節輪是作在一起的,不是分開的。

解剖顯微鏡的操作,除了看字母玻片之外,我還設計一個簡單的解密任務,就是要學生去找出鈔票上的密碼。

其實在2008年的實驗教學紀錄裡,就可以看到我已經是那麼做了,只是今年再換個方式罷了。
我事先準備好佰元鈔票,請學生去找「壹佰圓」下方的英文字,看看它真正的字母順序應該是如何。







我本來以為那串英文字母,一定只能靠顯微鏡才看得清楚,沒想到有個學生隨手拿起鈔票看,就可以把那串英文字母念出來,而且事先他並不知道那串英文字母的含義。這學生的眼力也太厲害了,讓我一直想到那個「紀昌學箭」的故事。

紀昌跟神箭手飛衛學射箭。飛衛說:「學射箭要練好不眨眼的技能」,所以紀昌就聽老師的話,每天盯着織布機上的梭子。過了兩年,紀昌練到用錐子刺眼皮,眼睛能夠眨也不眨。

飛衛說:「你還必須練好眼力,把細微的東西看得很大很大,才可以開始學射箭」

紀昌聽從老師的吩咐,在窗口用一根牛毛綁住一隻蝨子。他每天盯着蝨子,漸漸覺得蝨子變大了,三年之後,他眼的蝨子好像車輪那麼大了。

飛衛高興地說:「你已經掌握了射箭的入門技術了。」紀昌繼續學習,終於成為一個箭無虛發的神射手。

我那個學生應該將來可以變成神射手,不然就是可以變得跟寫「微物圖誌」(micrographia)的虎克一樣,把蝨子看得這麼清楚,只是我學生可以不用顯微鏡啦。






而今年複式顯微鏡的教學課程裡,我開始使用顯微鬼腳圖來評估學生對顯微鏡的方向操作。我在每個人的學習單上寫下不同的四個數字,我要求他們確實用顯微鏡觀察鬼腳圖找出對應的英文字,藉此我就可以評量出他們到底會不會操作方向了。

不過有點可惜的是,我們沒辦法讓每個學生都使用一台顯微鏡,所以有些時候,會有人陷入發呆無事的狀態。

因為每組在這項作業的完成時間不定,因此我就會讓先完成的組進行下一階段-水中小生物的觀察。

在這項課程進行前,我還不會發下為每組提供的乾草浸液,直到該組完成之前的課程,我才會帶著他們專屬的那杯,去進行一對四,或一對五的取樣教學,其重點在於取水面上的薄膜。

附帶一提,今年我沒有使用出版社提供的活動紀錄簿,而是改用自己設計的學習單讓學生來紀錄的,不過水中小生物的觀察我倒是沒有讓學生紀錄些什麼。

這幾年用的紀錄簿是在這個單元裡附上許多小生物的照片,讓學生去勾選自己和同學看到的生物,但是我發現我無法去評量學生是不是真的觀察到那些東西。後來我回到這個單元去想,究竟看水中小生物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為不應是認識小生物,而是要知道如何製作玻片標本,然後看到小生物。因為我認為目的是如此,所以我的評量準則是"能看到水中小生物",就是去看學生會不會尖叫喊著"好噁心",或是會去描述小生物的活動情形。

最後一個是動植物細胞的觀察。這個部份我參照劉新老師的作法,觀察洋蔥、水蘊草和口腔皮膜細胞的標本。

我讓學生跟著我在webcam下製作以下5項標本,每組製作一份,一次作完之後再進行觀察。

  • 水蘊草葉片(浸泡清水)
  • 水蘊草葉片(浸泡鹽水):我先泡在鹽水數分鐘之後,再發給各組
  • 洋蔥表皮細胞(未染色)
  • 洋蔥表皮細胞(染色後)
  • 口腔皮膜細胞(染色後)

兩種水蘊草的細胞觀察,是為了講滲透作用,觀察植物細胞的細胞膜。

洋蔥表皮細胞有別於"先觀察完然後在同一片再進行染色"的作法,改採分為兩片來觀察,是因為學生用之前的作法時,其實會忘記染色前到底有沒有看到細胞核。

一節課進行標本製作、觀察和繪圖,其實時間是足夠的,因為製作的方式很簡單。不過如果要進行討論,我就會建議還要有半節課的時間,用電腦放顯微圖片來協助進行討論。因為畢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老師想要學生看到的東西。

以上就是今年顯微鏡課程的流程紀錄,希望明年可以再繼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