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1日

顯微鏡與細胞的行動學習課程(2)-學習玻片標本製作

延續前篇之後,再來談的是如果有學生已經學會了,接下來要作什麼?當然就是自己作玻片,看玻片囉。過去的教學,我只能等大家都學會了,才能讓學生統一開始學習製作玻片,但是目前我既然已經利用行動載具,讓學生達到1:1的師生比,當然可以讓學生得以繼續往下個進度學習囉。



這些影片都是八月份就先錄好等著用的(這篇

製作微生物觀察的玻片 http://youtu.be/DaZF4yPETrA
製作口腔皮膜細胞標本 http://youtu.be/rLMVtu5XjK4
製作水蘊草玻片標本 純水 http://youtu.be/kYm8QNRPzDE
製作水蘊草玻片標本 純水與鹽水 http://youtu.be/STdJXpydPGA
製作洋蔥表皮細胞標本 http://youtu.be/nBzzgr8hNiE
製作鴨跖草下表皮標本 http://youtu.be/qLWwM6JCJ9M



2014-09-15_13-26-08

2014-09-15_09-34-27



學生應該從這些玻片裡看到什麼影像呢?我也透過教學平台放了一張綜合圖片,讓學生先知道會看到什麼,然後才去找那些影像。不然常常都會出現一個狀況是,學生跟你說看到了,可是你去看卻發現是一片模糊。這樣作以後,我就可以先確認學生是不是看到類似的樣子。
學生拍攝的顯微照


這種個別化學習課程實施前後發生什麼改變呢?第一,以往作玻片時,藥品用量非常大,即使我已經分裝成點眼瓶,也還是要三四個班之後,就要再補充藥劑。但我現在六個班級重複做了兩次玻片,使用次數比以往多,但是用量卻比以前少。原因是學生知道到底該加多少染劑或清水。

第二個不同是衛生紙的用量減少,以前幾個班就要用掉一包衛生紙,現在一包衛生紙用好幾個班還有剩。也是因為學生用影片細部觀察,知道染劑該有的量,所以不至於添加過多,當然就不需要衛生紙。

第三個不同是,需要我協助撕葉下表皮的人大減,撕皮真的有點技巧,看課文、看圖片或是看老師用實物投影機示範ㄧ次,比不上可以按自己速度重複看影片示範。

第四個不同是,老師的喉嚨不再啞。以前我上課第一週的第一天一定沙啞,但是今年度的課程,即使我擔任專任,課程比較多,往往一天有六節,但是到現在都還沒沙啞。因為我需要同時對全班講話的機會減少。以往我會沙啞的原因都是面對群眾說話時,不當使用喉嚨提高音量所造成,但現在多的是跟學生個別談話的機會,所以就不會沙啞了。(一對一聊天,幾乎不會沙啞吧)

傳統講述的課堂上,沒辦法讓每個學生有個別化的學習進度,因為老師必須控管所有學生都在同一個進度,學的快的要逼他停下來,學得慢的要逼他加快速度,或是放棄他,要求他在不熟悉顯微鏡的情況下,硬是要開始下一階段的學習。

這些資訊設備的引入之後,我總算也能作到差異化教學了。之前就想過,如果要作差異化教學,恐怕要有好幾個我同時出現才能作到吧,還好現在有iPad和預錄影片以及完善網路環境,過去的分身乏術,總算突破。

現在看看那些慢了的組,我可以怎麼作呢?突然頓悟一件事,為什麼我要用一節來當進度單位了,如果我把整個顯微鏡到認識細胞,當作是同一個課程的話,那麼就沒有落後的問題,我可以讓這些學生在下次上課時,還可以從上次不懂的地方開始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