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4日

又看玉米筍

又來觀察玉米筍了,雖然兩三年前就看過一次(從玉米筍到玉米棒),不過這回刀下留筍看的是不同的角度。




先細算一下有幾枚苞片,有12片呢,不知道是否是個穩定的數量?



玉米筍和橘子算是認識單雙子葉維管束排列方式的好材料,長相和課本示意圖幾乎一樣。不過玉米真的只能用玉米筍啦,而且越接近基部越像。如果選了玉米,或是看玉米筍的中段,就會看到中間白色的薄壁組織開始增多,然後就越來越不像示意圖了。




其實這些薄壁組織也就是那些單子葉植物莖還能加粗的主因了。單子葉的樹木莖是會變粗的,不過不像雙子葉那樣有次級生長,可以長新的維管束,單子葉植物如椰子是內部長新的薄壁組織,維管束並沒有變多。





像旁邊這就是小的亞歷山大椰子,隔壁的就是大的,莖著實加粗了啊




這個是2009年砍的檳榔樹,中間白色的就是髓,薄壁組織。這個跟課本示意圖就長得很不一樣,拿這去問學生,每個都說是環狀維管束啊。所以啊,如果是教單子葉植物的維管束,拿玉米筍就很好用,然後再一把小刀,可行的話,再配個玉米,這樣就可以看出莖加粗的趨勢是什麼了。



再回到玉米筍,這次觀察還看到一個特別的現象,玉米筍尖端會旋耶,可是長成玉米之後,沒印象有旋的,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呢?
我看尖端的玉米粒還沒那麼成熟,猜想那邊成熟之後,也許就不那麼旋了。也或許是說,本來排列都是直的,後來基部的玉米粒成熟變大,玉米梗也變粗,所以基部開始旋,而頂端則動作較慢,其實是沒旋的,可是底下旋,上面看起來就像是有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