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

溝通裡的相對方位與絕對方位

這篇是個雜談紀錄,講的是溝通裡的方位、角度。

算是延續這兩篇的感想
用樹脂土製作的細胞模型
生物課程裡的模型製作


10/1參加了一個研習,主辦的老師在指引大家路線的說明上,用了一個我很少見到的指引
「進校門後直走.......走東北方的樓梯」

我看到的時候,覺得很驚訝,也很欣賞,因為用的是絕對方位的指引喔,以前遇過的指引,像是進門左轉、右轉的,或是大樓左邊樓梯上來之類的。其實常常會因為座標原點的改變而錯失方向,一種是我們走一走歪了一下,左右轉就混亂了,另外一種就是指示者是站在大樓裡頭說左右的,可是我們是面向大樓的,兩人的左右是相反的。

那麼用絕對方位就是萬無一失了吧?其實也不一定,舉幾個例子,我搭高鐵到台北的時候,會聽到月台廣播說「要前往哪裡哪裡,請往東出口」,然後我就聽到有路人抱怨「啊我怎麼知道哪邊是東邊?」。還有,google導航會說「前方三百公尺,向東」,那個也會讓人一頭霧水。

晚上跟梅子講到這個,就討論到很多關於方位的現象。比如說他親人小時候在中國,指引方位就是用東西南北,到了台灣才發現怎麼台灣人不是這樣指引方向的。

方位的指引有很大的學問呢,城市裡用絕對方位指引的前題,是自己一定要知道東西南北在哪裡,這在地廣人稀容易見山的城市,或是有方正規劃格局的城市裡(例如台北、高雄、曼哈頓),應該是不難。

但如果身處在地下的車站月台,或是快速移動的車輛裡,這就不容易直接判斷絕對方位,所以這時候反而用另一種方位指引會容易得多。


教學裡的方位指引

講這些方位,其實還是會講到跟教學溝通有關係的事情,方位有一個關鍵是座標原點放在哪,顯微鏡的教學上也有座標原點的問題。我想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視野,喔喔,其實不是喔。其實是粗細調節輪喔,有些顯微鏡機種的粗細是做成同心圓的,所以有些溝通上就會出現問題呢。

以前我教顯微鏡的時候,有時候會發現學生怎麼弄不太懂我在講的是哪個調節輪?因為我是在顯微鏡後方(或前方),有時候就會說用「裡面」的粗調節輪。當粗調節輪成為「裡面」的時候,這個方位的座標原點在哪呢?就是顯微鏡的直立軸,所以靠近直立軸的粗調節輪就成了裡面。但是學生如果是把同心輪的輪軸當作座標原點的軸,他就會覺得「裡面」的調節輪是細調節輪。

哈!想不到吧,兩人的座標原點不同,就會有這種問題啊!所以如果要溝通顯微鏡的調節輪,就用大輪、小輪就可以了。





除了顯微鏡以外,還有什麼方位溝通的問題呢?我晚上在臉書發文,就收集到大家好多意見,都超級有意思的!

江鳥鴻:等臂天平也有一樣問題,方向不同『右盤』就不同,學生對騎碼要加那邊有困擾。話說我用了半節課討論這件事~

我:剛開車的時候,內外車道的分法也困擾我呢,內外的座標原點位在遠離身體或車輛軸線的安全島

我:內分泌外分泌的分隔,也並非就是體表,而是上皮組織

Yenwen Chiu 天平也有這種題目:左盤、右盤

Yi-fen Chen:西亞古文明中,有個「地中海東岸」地區,學生會說:「地中海右邊」⋯這就有趣了,是誰的右邊? 古埃及曾有上埃及、下埃及的說法,學生會「直覺」在地圖上面的是上埃及,在下面的是下埃及⋯ 😬😬


空間概念
再來談談空間概念,最近因為對地質感興趣,所以就在翻現在國高中的地科教材,這比以前我們學得多太多了,好多新東西。但是翻著翻著,就覺得這超需要空間概念的,而且還要擁有飛天遁地,任意切換視角的能力。

比方說要月亮的變化、四季、日夜,這個很多學生都很難弄懂變化的成因,為什麼呢?因為要理解這些,你得飛到太空中,從太空的角度看日月地的關係。

要看河川的侵蝕搬運堆積,又得把河道剖一半,從側面透視高低落差。要看河道的侵蝕,又要飛到河道上空,在上空面向下游理解一條河。要看懂皺摺斷層,又是整塊地層切開,從地底下側視。看地質圖的時候,還要從地表的符號,建構出立體的概念。如果學生沒辦法建立立體觀念,用口述的、用手比畫的、或用黑板畫圖的都不容易教啊


有沒有辦法解決呢?曾經看過日本老師的課程設計,在講天文的部份,用webcam作視角的模擬,讓學生看webcam的畫面去看日月地之間的關係。

我在看一個解地科學測題的影片,講「截切定律」(就是那個斷層、褶皺的先後關係的時候)。延續著之前談到的黏土建模,我就想到如果讓學生在面對這個題目時,試著用黏土鋪地層,然後拗褶皺,用魚線切斷層,做出一個立體模型,去和紙本的示意圖兩相對照。那學習經驗應該很不同。

這些尺度、方位、立體的關係,其實在理化課程裡也不少。我在臉書上發這些牢騷時,幾個朋友就提供了一些例子:

蘇彥學:右手開掌定則 ,安培右手定則 ,每屆九年級的空間大考驗
謝乖乖:原子結構與分子結構,波動(橫波與縱波),場(重力,磁,電與磁的交互作用),面鏡與透鏡成像性質(如放大或縮小,左右相反與上下顛倒,也是含有空間概念)

謝乖乖:我認為最難最抽象的模型, 應屬"磁場", 即使搭配優質教具+安培右手定則+右手開掌定則, 對於部分空間概念較弱的學生們, 仍然有聽沒懂!!


討論到最後,我一個學美術的朋友子媛,就說「所以素描和捏黏土超重要喔!兒創班都要捏黏土就是為了培養之後能畫出立體和空間」

想想真是這樣,我們把三維的物體、場景轉換成二維的圖,讓學生理解,不過學生理解一定是有困難的,我想捏捏黏土是真的可以協助一些學生的。日後再來談談我覺得很難的一個心臟示意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