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日

認識樹木身體語言的工具-評估樹勢的手持工具(樹高/樹徑)

最近在讀Claus Mattheck的一本書  《 ARBORICULTURE :A NEW MECHANICS OF CROWN AND ROOTS》看到一個好工具,於是也跟著製作了一個。

Claus Mattheck關於植物是研究生物力學、結構損害的專家,出了很多本關於植物結構的書,他有iPad上的App,可以購買他的電子書,我可是把他每一本英文版的都買了呢,這也是所費不貲呢。

他提出的這個工具是用來作樹木診斷的,可以評估樹高/樹徑比,看是否有傾倒危險。檢查枝條與樹幹夾角是否有夾皮風險,也可以作為樹枝修剪參考,還有地下部份的評估。

這是書裡其中一頁,此頁是從這份文件來的《Trees: Body language, Diagnosis, Biomechanics-
an open door to a wonderful world!



工具就長這樣,每個角度、長度都是經過特別計算的,左邊的大框框可以看樹高/樹徑比,還有檢查樹的外型。右邊的三角形框框用來看側枝是不是有夾皮風險。最底下像船型的框框則是看地下部份的,這個部份我還沒弄得很懂啊。



從樹高和樹徑的比怎麼看樹是否有傾倒的風險呢?我用這篇文章《FAILURE MODES FOR TREES AND RELATED CRITERIA》的圖來說明。

樹有長胖和長高的兩種現象,長胖是維管束形成層向內和向外長新細胞造成,這稱為肥大生長。長高則是莖頂分生組織進行細胞分裂所致,稱為伸長生長。正常的樹木(左圖A)生長時,整根樹幹都可以肥大,因為下端也有葉子,可以提供下端的莖足夠的養分。但有些樹木底部的枝條被修剪了(右圖B),看起來就像是獅子尾巴,這樣會造成底部的莖沒有足夠養分可以肥大生長。因此雖然兩棵樹都是一樣的高度,但是右邊那棵樹的樹幹直徑就會比較細,大風吹過時,就容易傾倒。





可是到底要多少的比例才有傾倒風險呢?Mattheck他們蒐集了許多地方的樹木資料,有長得好好的樹,也有倒掉的樹,一棵棵去看這些樹的樹高和樹徑,統計後得到底下這樣的長條圖。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些是獨立生長的樹木,不是那種很多棵樹靠在一起生長的資料,因為樹長在一起,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可能是幫助,也可能是破壞。

H/D 就是樹高和樹徑(直徑)的比例,正常樹的H/D分佈範圍從小於10到70都有,而倒掉的樹的H/D大概從10-20就有。特別是要去看H/D大於等於50的樹木,那些倒掉的比例會增加很多。這樣的實際調查資料可以告訴我們,獨立生長的樹木,如果樹高和樹徑的比例超過50,就要特別小心了。不是說一定會倒,而是倒掉的風險會大幅提高。


我學習書裡介紹的幾何繪圖方式做成圖檔(這裡可以下載喔),然後去作壓克力的雷射切割,得到這樣的工具。我覺得用紅色半透明的材質來製作是不錯的選擇,可以透過材料看到是否正確的量測樹木。而且在旁邊沒挖洞的地方貼上藍色濾光片,還可以充當植物逆境眼鏡來使用,不過沒辦法有效遮光。





拿著工具拍攝樹木不太容易,所以我拍攝學校一些樹木之後,用Gimp進行疊圖觀看,這棵榕樹的H/D小於10。








這棵楓香的H/D約到30




這棵黑板樹讓我很意外,他的樹高大約是四層樓高,但是因為樹幹很粗,所以H/D只有15左右。



底下兩張都是另外的楓香,當初大概都是一起栽種的,彼此樹高和樹徑都不同,但是H/D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