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4日

生物趴辣客4@天龍國,然後呢?

生物趴辣客4,2011年11月19日帶著近百人的分享,轟轟烈烈地在台灣師大舉辦了,相關紀錄,都會放在官網上,這裡就不多說了,我這裡想紀錄的是,生物趴辣客的未來。

遲在三週之後才敲鍵盤打心得,除了很多事情正忙著之外,更大的原因是我在思考「那,然後呢?」

從第1屆的20幾個人,到第4屆的100多人,中間過了一年的時間,每屆都在改變。

從1到2,人數增加。
從2到3,人數繼續增加,再增加如彩虹市集般的實物展示。
從3到4,人數持續增加,除了原有設計外,再增加實物展示者的說明時間,並且增加交換禮物的活動。

生物趴辣客的未來

當我們已經做到這麼大的規模時,回頭去看第1屆時我說了什麼:「這是一個持續發酵很多年的夢想,想要湊一群生物人,一起討論一起分享!」

四屆以來,分享已經做到了,那麼討論可不可以多做點,讓課程、教學與評量更深入。其實在生物趴辣客裡並不是沒有討論,像在小菜分享的空檔,或是實物展示的時候,也一直都有面對面的討論。不過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它更多一點呢?

在生物趴辣客5還沒出現的現在,我想未來可以規劃成不只有兩分鐘和三十分鐘的分享,改變成包含兩分鐘、五分鐘、十分鐘和工作坊的型式,多一些雙向的交流,而不只是單向的傳輸。

如果是想講小撇步、教具製作與展示等,就報名兩分鐘,想深入多講一些教學面,或是學生面向的部份,就報名五分鐘或十分鐘的有限名額。工作坊型式則可能朝教具製作、軟體應用、教案設計的方式來走。這些加進來之後,也許就要開始做總量管制了。

生物趴辣客的影響
除了月鈴老師提到的生物趴辣客的演化,許多想法和概念也經由生物趴辣客的聚會或參與者感染、改變與演化。

舉兩個例子來說,一是噬菌體,二是cellcraft的遊戲。毛根噬菌體一開始是福和國中簡芊卉老師的點子,然後Kitty再寫出step by step 的流程,學妹孟柔吟再拍攝出製作影片,未來還可能出現在某出版社的配套裡。

cellcraft則是我上網逛到了之後,梅子開始著手設計cellcraft的學習單,讓高中生進行活動,季瑾也以此設計了國中版的活動,後來她學生居然還做出了cellcraft的遊戲攻略影片

如果大家都只是把資源鎖在自己的人腦或電腦裡,這些改變就不會發生。可是因為大家願意分享,所以一切開始不一樣。

此外,聚會模式也正在改變。生物趴辣客不是第一個教師交流聚會,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在生物趴辣客發展之前,BioTop南部科學論壇已經持續進行好久了。而在生物趴辣客1-4發展的同時,小p辦了學生的趴辣客-全國各區五校研究成果聯合發表會,yenwen用了短演講的模式辦了科博會客室,米蘭在FB發起教師的討論社群,oragneV興起辦跨校社群的念頭,新竹市輔導團要在寒假辦理化科的趴辣客,梅子要辦高中端的討論會。

當個連結者

生物趴辣客激起的分享、交流與討論的氣氛能夠持續,火花可以繼續燃燒,是因為有參與的一群連結者。


舉辦之後幾天,看到商周1252期,看到一篇你是攀爬者,還是連結者,作者提到:

連結者,懂得與他人連結,善於整合資源,

攀爬者縱向思考,連結者橫向思考。
攀爬者注重地位,連結者注重關係。
攀爬者重視競爭,連結者重視合作。
攀爬者尋求權力,連結者尋求夥伴情誼。
攀爬者建立個人形象,連結者建立共識。
兩者皆無對錯,也無好壞,一個人更可能兼具兩種性格,比例不同罷了。

可惜的是,我們的教育讓很多人只知道當攀爬者,大家競相往上爬,甚至不惜把別人踩在腳下。 但在巨變的大環境,連結者越來越重要,他們可以讓團隊往同一個方向前進,讓成員截長補短。 一個優秀的組織、一位卓越的領導人,不只需要有攀爬者的志向,更要有連結者的心胸。 因為,成功,稍縱即逝,關係卻可綿延長久。如此,成功,也才不會曇花一現。 
若要細讀,可以參考約翰.邁斯威爾(John C.Maxwell)【領導的黃金法則】這篇「做個連結者,不要只做攀爬者(Be a connector , not just a climber)」


我反思我身為連結者的角色,覺得做得還不錯,我把國外的教學資源串進國內,把資深的和資淺的串起來,把不同領域的人串起來,....。

這些連結者,讓科學教育開始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