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8日

97上第3次段考試題分析

在教師的養成教育裡,我們學過教育測驗與評量,也都知道試題分析的重要性,包括了教師的教學成效,也有學生的學習成果。不過在教學現場裡,往往我們還是用一般性的指標,例如班級平均、多少人及格..等,去衡量試題及班級的表現。

只用班平均來看,事實上是有缺陷的。我有個班級,他們的每次段考的班級平均比別的班級少了10分左右,乍看之下似乎這個班級很差,不過再以標準差來看,他們班的標準差很大,這代表他們的分數和平均分數的差異很大,並不是集中在那個平均分數附近。接著我再用分數分配直方圖來看,就發現他們班呈現了嚴重的M型社會啊!

白話一點來說,他們班上成績好的不比別班少,但是因為成績差的人比別班還多,所以就讓平均分數下降。可是這種現象是光用平均成績這項看不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做成績分析。

在分析的方式裡,一般都是著重在試題上,少有針對學生的個別表現去做分析。還好有「學生問題分析表」這個試題分析的工具,所以這次段考,我就向學校要求要用讀卡做答的方式,用來收集學生的作答反應(也就是哪一題答什麼答案)。因為學校經費的關係,所以我們生物科的考試都是人工閱卷,不過後來向主任說明目的之後,主任也欣然同意,讓我們採畫卡方式。

雖然之前我有用Excel VBA去做了個分析的程式,不過那只是玩玩而已,不太成熟,很多功能沒有做出來,所以後來還是用余民寧教授的《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所附的程式來做分析。

從教務處拿來的學生做答反應資料,要經過一些轉換編輯才能用程式去跑。不算太難,只要注意一些小部份就行了。

  • 學生的答案是ABCD,可是程式需要的是1234,這個用「取代」就可以替換了。
  • 學生的答案裡還會有一些其他的答案像是K、M、J這些奇怪的答案,那是因為學生答案卡沒畫好所造成。要把那些替換變成0或是N,才能做分析。替換從E到Z的答案只要用RegExp正規表示法就可以了,方法就是用[E-Z]代替E到Z的各個字母就好了。
  • 直接把資料從EXCEL存成文字檔的時候,會有一些tab變成的空格,這要確實用空白去替換掉,不然程式也會有問題。
  • 沒考試的學生會有一筆完全空白的資料,那要刪掉,不然也會跑不出來。


試題總評

這份試題主要由唐誼真老師出題,我做部份的修訂。試題分析的結果,難度的範圍在0.55~0.85,大多屬於中難度的題目;鑑別度自0.28~0.75,有高的鑑別度。絕大多數屬於優良型試題,有幾題屬於異質型試題。

在分析試題的異質成份之後,可以得知數個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
  • 第8題的正片後像與負片後像為學生較不容易記憶及理解的部份,教師應特別注意此現象的解釋及說明。
  • 第11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普遍有迷思概念,認為植物只有在夜晚才會行呼吸作用。
  • 第15題,肺部氣體交換部份,此概念不易理解,低分組的學生在此題的答對率不高,雖此部份在循環部份已經提及。
  • 第16題,動物防止水分散失的構造上,此處出現的外骨骼或骨板等名詞,其實對多數學生而言,極為陌生,因此往往會將昆蟲的外骨骼視作骨板。
  • 第46題,何種血管的尿素濃度較高,因非課文所直接述及,此概念需要較高層次的分析才能解答。


試題分析解釋


A:優良型試題
正常教學下,教師根據雙向細目表及各種命題原則所命出的題目,多半落入此區域。是典型的正常且良好的優良試題,適合該批學生測量。

A' :異質型試題
含有異質成份,值得教師與研究者注意,但因答對率尚高,試題無太大嚴重問題存在,只需稍作局部修改。

B:困難型試題
屬於答對人數百分比相對較低,但注意係數值亦小的試題,對於基本學力不足的學生而言,可能很難作答,但由於不含異質成份或題意不清等現象,故不必修改,僅只是屬於較困難的題目。

B' :拙劣型試題
該 試題相當拙劣。答對率偏低,注意係數也過大,表示含有相當多的異質成份。所測量到的特質很可能與其他試題不同,或是試題題意不清,或是違反試題編製原則, 造成試題題意含糊不清,應該特別注意,並配合其他客觀指標或觀察事項來加以檢討或大幅度修改,甚至整道試題予以刪除不用或重新編制。

落入A'或B'的試題,多半與下列常見因素有關。
教學法與教材欠當
教師的教學態度欠佳
命題技巧欠佳
  • 命題條件不清楚,以至於沒有正確答案可選
  • 命題目標與教學目標不一致,試題不具有教材的代表性
  • 評量的觀點與教學目標不一致,教學內容和命題內容欠整合
  • 試題的提示欠當,有誤導作答之虞
  • 出乎意料之外,出現各種答案的試題
  • 試題前後不獨立,有暗示答案的線索,或前後試題有連鎖反應的關係
  • 違反試題類型的命題原則

學生表現的分析



有不少學生落在C,只要能夠讓他們願意讀書,考試不要亂猜,我想,對班級整體表現應該會有不少影響。

開學之後,我在拿分析表跟班導討論一下學生的學習狀況吧,有些狀況真的不是靠學校就能夠做到的,家庭真的很重要!



學生表現分析解釋

A:學習穩定型學生
多半是班上成績較好、學習成就較高、考試表現穩定的學生。
教師只要持續給予鼓勵或勉勵,可維持他們持續的穩定學習狀態。

A' :粗心大意型學生
學習狀況稍欠穩定,雖然他們仍然是班上程度較好的學生,但考試卻常常粗心大意,而造成許多不經意的錯誤,值得注意。這類型學生有搶先交卷的衝動和習慣,粗心是主要特徵,在簡單的試題上容易粗心而大錯。
教師只要提醒他們有如此的毛病,並且叮嚀他們作答後仔細檢查後才交卷,用以矯正其不細心的習慣,促使他們學習趨向穩定。

B:努力不足型學生
學生的學習狀況尚稱良好、穩定,只是不像A區學生表現那麼好,努力程度比較不足,需要再多用功一點。他們多半屬於中上程度的學生,由於學習尚稱穩定,但可能因為努力不足,以至於考試不理想。
教師只要提示方向,鼓勵其勤奮努力,可激勵其學習成果有所日益進展。

B':欠缺充分型學生
學生學習準備不夠充分,偶而也會粗心犯錯,學習漸趨不穩定,努力也不夠。這類型學生兼具偶而粗心大意與努力不足的特性,作答反應組型也逐漸呈現不尋常現象。
教師需要提醒他們仔細留意作答結果,仔細檢查後交卷,避免不必要的犯錯。同時鼓勵他們多加努力,多花一點時間準備考試,這些學生也可以逐漸達到穩定的學習狀況。

C:學力不足型學生
學生的基本學力不足,學習不夠充分,努力用功程度亦不足,以至於根部上其他同學而造成學習成就偏低,這類型學生的基本問題,是存在於他們過去沒有良好的基礎或學習背景,因此在後續較高深學問的學習上,倍感吃力,需要加倍努力才趕得上同學。
教師要給更充分的時間去學習或準備,甚至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輔導其不足的基礎學識,或給予一些補充教材的練習機會,則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況才有改善的可能,否則在一般趕進度的教學情境下,這類學生的學習機會多半會被犧牲,永遠成為學習成就偏低的一群。

C';學習異常型學生
學習極不穩定,具有隨興的讀書習慣,對考試內容沒有充分準備,考試成績時好時壞,作答的反應組型奇特(作弊、猜題、隨意作答)。這類型學生有隨興的讀書習慣,完全看心情唸書,。對考試也不在意,沒有充分準備,更有可能作弊、猜題或亂答。
教師應該針對他們個別補救教學、讓他們再學習、甚至進行個別心理與學業輔導診斷後,再決定是否需要重新教學,補救不足的基本學力、或接受更專業的輔導治療。這類學生的學習問題,多半是由其他因素所伴隨造成的,例如家庭經濟問題、沒有讀書環境、父母感情不睦、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異性交友問題,或是生理遺傳或先天性缺陷的問題。



相關閱讀

用Excel VBA製作學生問題分析表(S-P Table)

2009年1月23日

看狗睡覺動鼻子

yoyo身為生物老師家的一隻狗,最大的責任就是要無償地被我們拿來做實驗。


牠是一隻酷愛吃橘子的狗,每次我手上一拿起橘子,他就會衝到旁邊坐好等著索食。這天牠躺著睡覺的時候,換我們拿橘子逗牠了。

雖然是睡著的,但只要把橘子放在鼻子前,口吻部就會不由自主的抽動呢!



這也許也是種反射,我猜想功能是有助於將氣味分子送到牠的鼻腔裡!?
家裡有養寵物的,不妨玩玩吧!

2009年1月22日

武陵高中的琦琦看這,關於解剖青蛙

有位高中生留言給我
阿簡老師:
我是武陵高中生研社的副社,我叫琦琦。
其實我們最近要做青蛙解剖實驗,但是我還是不太瞭在解剖的時候哪些是我們可以觀察的,或是深入研討的,所以,麻煩老師給個意見吧!

我有計劃在下學期多加點實驗課程及解剖課程,但卻毫無頭緒‧‧‧‧‧‧

所以想請老師提供一些想法。麻煩了!


看到他的留言,讓我眼睛一亮,不是因為青蛙,是因為他是「武陵高中」的學生




我,也是武陵高中畢業的耶!!



我還會唱校歌耶!


美池春草平疇秋稻,武陵四季風光好!
青天高高白日朗照,千行桃李迎風笑!
固有文化誰發揚,現代文明誰創造,
重任一肩挑,兼修文武,並用手腦,
鍛鍊身心須趁早,莫把時光拋!
努力趁早,努力趁早,同走上成功大道!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他要問的是解剖青蛙!

我覺得在談解剖之前,生命教育很重要!
以前我讀高中的時候,有同學用戲謔的方式把青蛙的皮剝下來帶回教室晾著。以前覺得很好玩,不過等到我長大了,才覺悟-那其實很幼稚!而且很不尊重生命。在解剖之前,先教尊重青蛙大體老師,是更重要的。

除了高三課本上的實驗觀察以外,我在日本森田保久老師的網頁上看到不少可以利用的實驗。

グリセリン筋の収縮と橫紋の観察:
這是用老鼠的橫紋肌和ATP等液體去作用,看橫紋肌的收縮,以及鏡檢橫紋肌的樣子。材料改用青蛙的也行。

浸透圧による赤血球の溶血と収縮
這是用老鼠的血液,放在高張、低張等溶液,去觀察血液的改變。改用青蛙的也行。

脊髄ガエル
這個是做脊髓蛙(無頭蛙)的實驗,和腓腸肌標本的實驗,最後有姿勢反射的觀察

カエル(アフリカツメガエル)の発生
這是觀察蛙胚的發生

上面資料雖然是日文的,不過看圖就會懂了。

在做上面那些實驗之前,先練一些基本的玻片製作技術,然後利用那隻青蛙大體老師來製備玻片,像是血液抹片、神經細胞抹片、或是做軟骨的切片之後,這樣大體老師的犧牲才有價值。

生物造形磁鐵

一個學期結束了,我的開門弟子-唐誼真老師也結束了半年的實習生活了,在結束前她送了我一個特別的禮物。

在她剛來實習的時候,我就先告訴她,不需要送我禮物,如果真的要送,請不要花超過50元。人家剛來,就這樣囑咐她,聽起來實在很怪,好像隱約暗示人家要送禮物。當然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用過來人的經驗在說的。

以前我大四的時候,師大會安排我們到中學去駐校試教數週,別組的同學在試教結束後,居然打了一串金鍊子給指導老師。這要其他組該怎麼辦呢?想來想去,最後我買了家鄉的名產送指導老師,我記得我買的是龍潭名產花生糖,不過實情是「我不是龍潭人,去龍潭根本沒有幾次」,如果真的要我送名產,還真的不知道要送什麼?我只知道在小學福利社裡,曾經看過涼麵上面寫著「桃園名產」,難道要我送涼麵嗎?

送禮這件事真是困難,所以,還是一開始先說清楚比較好。

最後,唐誼真老師送的是完全手工打造的生物造形磁鐵,她的手藝真巧!來看看有多巧吧!


精美的外包裝



打開來以後,哇!十顆可愛的磁鐵



雞仔



蛋仔



牛仔(咦?怪怪的,好啦~是小牛)


蘋果仔



豬仔(眼睛好大)



接下來的五個,更精彩哩!真的是生物系才做的出來的!

這是什麼?雙套染色體耶!(你們這些讀生物不專心的,一定會以為這是蜻蜓,對吧!)



呼呼,心臟呢!連心房、心室和血管都有耶



保衛細胞呢。有細胞核,也有葉綠體



草履蟲,瞧,有口溝、大核、小核,連伸縮泡都有呢!



大腦、小腦和腦幹耶(不准說這是流湯的香菇)



手藝這麼巧,以後可以當作副業來經營囉,真是全球獨一無二的的禮物呢!

什麼?皮蛋有光

皮蛋真是種神奇的食物,前幾天在弄皮蛋豆腐的時候,當我把皮蛋剝開來之後放在碗裡,突然瞥見皮蛋居然透出我家廚房窗戶的光線。

嘿~這皮蛋竟成了個凸透鏡?




跑回房間拿個手電筒來照照,哇!還真的有聚光效果耶!果然是神奇的食物。




我順手抄起了紫外線的手電筒,照下去,也是讓我很驚訝啊。皮蛋上面會有一堆紅色點點的螢光出現,可惜相機拍不出來啊,也許加個紫外線濾鏡就能看得到了。

不知道那個紅色點點是啥米東西?


我們的食物總是充滿了驚喜,有些是外觀很奇怪(例:皮蛋)或是聞起來很噁心(例:臭豆腐),但是吃下去又是一陣美味。當初發明這種食物的人真是有創意,而且很有勇氣。




2009年1月18日

廚房裡的五味雜陳,談鮮味及其他

想像一下,你是正在非洲大草原上行走的原始人類,你必須不停的行走找尋食物,在漫長的歲月裡,你學會什麼樣東西可以吃,什麼樣的東西應該敬而遠之。

你非常熟悉食物腐敗的味道-酸味,若是吃下肚,可能接下來的幾天,你哪也去不了,只能抱著肚子躺在地上唉唉叫。食物腐敗的酸味是分解者的作用,它們把醣類分解產生了乳酸、醋酸等等物質。遠離酸味,你就可以遠離這些可能傷害你的菌。

偶而你會嘗試吃下某些植物,但那些植物的苦味、澀味讓你才剛吃下嘴就吐出來,在你還沒學會使用火之前,這些植物不會是你的食物。那些苦澀的味道來自於植物的二次代謝物。

植物產生的一次代謝產物,經過一連串的代謝作用之後,轉變成的另外一群化學物質,稱為二次代謝物。有些二次代謝物是用來殺死其他爭地盤的植物,有些是用來防止細菌的侵害或是動物的啃食-比如說「你」,人類。

不過,在我們學會育種、烹調之後,這些有苦味的植物居然也上了我們的餐桌,它們就是那些小孩子不喜歡吃的菜-比如說花椰菜、茄子、苦瓜..等。原始人類實在不可能主動把這些有苦味、怪味的食物吞下肚,吃下它們可能又會因此躺在地上唉唉叫,甚至送了一條小命。為了求生存,當然不能吃,所以要小孩子吃青菜,簡直像要他的命一樣。他們不愛吃,其實有演化上的意義。如果你是原始人類,你會沒事去啃這些有怪味的青菜嗎?

不過後來人類也發現了,這些爹爹不愛、奶奶不疼的二次代謝物其實有很棒的功用,那就是入藥。無論中醫、西醫,許多藥裡的成份都是來自於植物的二次代謝物,本來是植物用來禦敵、抗病的物質,卻轉而被我們所利用。但無奈的是,入了藥之後,許多苦味卻還是保留著,因此吃藥對我們而言,還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們需要許多不同種類的食物,我們要糖,它可以作為身體能量的基本來源;我們需要蛋白質,用來建構身體的組織;我們也需要鹽,提供必須的鈉離子,做細胞滲透壓的調節。在找尋食物的旅程中,原始人類當然不知道這些食物有此等功用,他們只知道,這些食物好吃!

獲取各類醣類、蛋白質及脂肪類的食物,是我們的內心的渴望,偏好這些食物,是我們的天性,對我們而言,有許多生理上的意義。原始人類在數十公里的漫長旅程中,能夠吃到一塊佈滿油脂的肉塊,是如此美好的事;現在人類依舊存在著對特定食物的偏好天性,看看中小學校門外的小吃和夜市裡的食物,你就非常清楚了。

就拿香雞排來說吧,軟嫩的雞肉裹上一層酥脆炸衣,外面再灑上大量的胡椒鹽、味精等,手邊再來杯珍珠奶茶。我絕對相信,這應該連原始人類都愛,因為它充分滿足了我們的取食偏好,有糖、蛋白質、脂質和礦物質等,這對日行數十公里的原始人來說,不至於造成太大負擔,但是對鎮日坐在椅上的現代人來說,就略嫌太多了。

食物中的基本五種味道,包括酸甜苦鹹鮮,前面四種基本味道很早就被發現確認了,但第五種味道-鮮味,卻是在最近十年才被確認為第五種基本味道,但這並不代表人類在最近才發現這種味道,其實在非常早以前,我們就已經在利用鮮味了。

鮮味,日文是うまみ,羅馬拼音是umami,音類似「烏媽瞇」,不是「悠媽瞇」喔。這種味道是由日本人發現確認的,所以這種味道的英文也就直接用了日文的羅馬拼音umami。


能夠產生鮮味的三大類物質,包括:
  • 胺基酸類:麩胺酸(glutamic acid)和天冬胺酸(aspartic acid)
  • 核酸類:肌苷酸( inosine monophosphate ,IMP)、鳥苷酸(Guanosine monophosphate,GMP)
  • 有機酸類:琥珀酸(succinic acid)


光講這些化學物質其實沒什麼感覺,我們要關心的是哪些食材有這些物質:
  • 麩胺酸:昆布(海帶)、乳酪、海苔、番茄、洋蔥等蔬菜;
  • 肌苷酸:柴魚、鮪魚、雞肉、豬肉、牛肉等;
  • 鳥苷酸:香菇、松茸、干貝、海鮮等
由於鮮味物質具有相乘效果,只要把胺基酸類的鮮味物質和核酸類的鮮味物質(如肌苷酸、鳥苷酸)共同組合使用,比起單獨使用會更加美味。這在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中,很容易發現這種現象。就拿高湯來說吧,各國的高湯作法雖然不同,但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日本的高湯用昆布加上柴魚,西式的高湯用洋蔥加上牛肉,而中式高湯是蔬菜加上雞肉去燉,乍看之下沒什麼相同,但仔細推敲,其實運用的都是鮮味物質的相乘作用。

回到「鮮」這個字,它來自「魚」肉和「羊」肉的組合,肉類的鮮美是我們很早就知道的事,但肉類又是怎麼鮮的呢?以牛肉來說,其實牛肉要擺久了才好吃,現宰的牛肉會「屍殭」(肌肉僵直),因為死後ATP不再合成,因此肌肉持續收縮。不過只要放個幾天,肉內的蛋白酵素會開始作用,分解牛肉的膠原蛋白和肌肉纖維,慢慢使牛肉嫩化,產生麩胺酸,而ATP會開始分解形成肌苷酸,隨著鮮味物質的增加,牛肉也會越放越好吃,這個過程稱為「熟成」,是肉品美味的關鍵。

不同肉品熟成時間不同。在這裡寫到,牛肉需要2週的時間,豬肉通常需要3~5日,雞肉是12~24小時,魚是24小時。但台灣通常不做豬肉的熟成,因為我們特別喜歡新鮮溫體豬肉,傳統市場的溫體豬肉是清晨宰殺,幾個小時內就鋪貨到市場了,如果是買這樣的肉,應該要趁早料理吃掉,一方面是避免細菌繁殖,二方面是再久一點就屍殭不好吃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各國高湯和肉類的熟成以外,各國文化裡的食物也都充滿了鮮味物質:美洲的蕃茄醬,日本的味噌,東南亞的魚露、蝦醬,中國的豆瓣醬、醬油,歐洲的乳酪、火腿等食物。你可以發現,這些蛋白質類(魚、豆、穀物)的調味料,很多都是經過發酵,因為那樣才能分解產生胺基酸類或是核酸類的鮮味物質,


自從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池田菊苗教授發現昆布里的麩胺酸之後,食品工業就開始有各種的鮮味調味料產品了。包括我們熟悉的味精、烹大師到雞湯塊,其實都是利用了食物中的鮮味物質。味精是麩胺酸的鈉鹽、烹大師裡有昆布、柴魚、魚乾等,雞湯塊裡有雞肉、蔬菜。

在這之前,人類早就發現什麼食物搭在一起會好吃。而這些日常生活裡平淡無奇的事物,其實都蘊含了許多科學原理,科學不就是從這些小地方開始嗎?


參考資料:
美國肉類出口協會
【味の素KK】
Ajinomoto 台灣味之素│
日本うま味調味料協會
必見!目がテン!?ライブラリー--コツを科學焼肉の謎

蘿蔔泥的秘密

這篇是ためしてガッテン在2009/1/14播的大根おろしで食卓革命!的觀後紀錄,順便我也查了一些相關的資料,一併紀錄在此。

一般都認為白蘿蔔的上半部比較甜,下半部比較辣,其實這是錯的。

蘿蔔會辣,是因為酵素的作用,酵素是來自於形成層以外的myrosinase(ミロシナーゼ),和辣味物質的前驅物glucosinolate(グリコシノレート)作用,會產生辣味物質isothiocyanate(イソチオシアネート)。把蘿蔔磨成泥,會讓細胞破裂,使酵素和受質結合,產生辣味物質。

只要瞭解酵素作用需要時間(大約在6分鍾的時候,產物達到最多),以及酵素在形成層以外的部份會最多,如此一來,就能自由地磨出甜的或辣的蘿蔔泥。如果連蘿蔔皮一起磨,磨好之後擺5分鍾,等待酵素作用,那就會變成辣蘿蔔泥;但如果去皮,用中心的部份去磨,並且在5分鍾之內食用,那就會是甜的蘿蔔泥。

為何一般人會認為用蘿蔔上半部磨出來的比較甜,下半部比較辣,原因就在蘿蔔的形成層位置不同,在上半部,形成層以外的皮比較薄,下半部比較厚,因此酵素也比較多,自然就會比較辣,但只要在5分內食用,就不會覺得辣。

所以蘿蔔並不是上面甜下面辣,而是裡面甜外面辣!

關於蘿蔔內酵素作用的事,還有個好玩的事。只要準備附蓋底片筒,把蘿蔔泥和雙氧水加進去,蘿蔔中的過氧化氫酶會分解雙氧水,產生大量氧氣。氧氣使罐內壓力增大到蓋子無法承受時,整個罐子會飛起來炸開。這倒是給我一個很好的想法,明年的酵素演示,我應該可以把原本的演示實驗改成這個,聲光效果十足啊,只是善後會比較麻煩啊!

另外,蘿蔔泥運用在料理上的事,我特別提一點出來講,就是用它來煮竹筍。竹筍不去殼對切,放入有蘿蔔泥的水中2小時,之後和加入米粒一起煮,如此更能夠保留竹筍的原本風味。至於為什麼有這樣的效果,節目中請學術單位來研究,不過沒有研究出答案。如果想更進一步知道煮竹筍的科學,我在兩年前的這篇煮竹筍的食品科學寫過。

最後,我在網路查白蘿蔔(大根)的資料時,意外看到日本NTV的所さんの目がテン這個節目,也是介紹生活中科學的節目呢!在07年12/2的這個單元「発明!!携帯 大根 おろし」中看到(連結內有圖),原來我們吃的白蘿蔔,並不是全部都是根呢,在上端的部份,其實屬於胚軸的部份,下端才是根呢!

真可惜台灣看不到這個
所さんの目がテン這個節目,裡頭好多有趣的知識呢!


2009年1月14日

世界的中心【厄瓜多】1–赤道傳說,順便祝達爾文生日

幾個月前,三立都會台的「世界那麼大」的工作人員寫信給梅子問厄瓜多的事,因為他們要出外景去厄瓜多啦,所以就來問問那邊有什麼特別的,值得一訪的。厄瓜多就是加拉巴哥群島的屬國啦,所以要去加拉巴哥群島,就一定得進厄瓜多囉。
我們那時候的相關紀錄在這

梅子很仔細的叮嚀他們,辦簽證很麻煩,因為我們那時候是特別飛去日本拿簽證,因為時間抓的很緊,所以我們一到東京幾乎是在街頭飛奔,衝到人家的領事館(其實只是一間小房間)去辦簽證,結果日幣換的不夠多,還差點辦不成。

結果這次他們去厄瓜多居然一點簽證問題都沒有,因為厄瓜多居然又開放世界各地遊客持各國護照免簽證90天。可惡啊,我們那時候光為了簽證就花了不少錢和時間啊!

他們的節目播出時間是每週五晚上10:00,這個禮拜五播出的就是世界的中心【厄瓜多】1–赤道傳說,看來是還沒有進加拉巴哥群島啦,不過也是值得一看。我看他們節目官網的預告,很多地方都是梅子介紹他們去拍攝的呢!

有一段特別值得留意,到時候他們會到赤道紀念碑那邊做一個特別的實驗,就是看水槽的水怎麼流。

我去赤道的時候,拍了三段,有赤道上的、北半球的和南半球的。
http://tw.youtube.com/watch?v=qAky3WRJilE
http://tw.youtube.com/watch?v=MZYVeTHVT4o
http://tw.youtube.com/watch?v=LNcN7yCdM_A

很多人都懷疑它的真實性,我也很懷疑,不過我更想知道,如果它是假的,那麼怎樣才能造假?週五的節目當中,眼睛放亮一點,看有沒有辦法找出破綻!


之後的節目應該會拉到加拉巴哥群島了,我也覺得值得一看,雖然Discovery和國家地理頻道里都播過加拉巴哥群島的影片,不過這個節目應該算是台灣第一個去拍的呢(不過聽說陳昇也有去過加拉巴哥群島潛水,不知道有沒有拍影片?)

看Discovery和國家地理頻道,你大概不知道那邊的動物和人可以有多接近,因為他們的影片沒有拍到人,不過看台灣拍的影片,應該很容易感覺得到,因為節目裡還有個女主持人-櫻文!(特別這是三立的節目,應該更容易看到人)

看到她部落格裡介紹去加拉巴哥群島拍片的經過,我好像自己又去了一次。

說到加拉巴哥群島,一定還要提到的就是受人景仰的達哥-達爾文啊!

今年可是他老人家出生兩百週年啊!
http://www.darwin200.org/

Nature也有專題介紹哩,裡頭那個達爾文畫得真帥,帥到衣服上都長藤壺了(達爾文可是藤壺專家哩)
我很想把這張圖印成T恤穿在身上,一定很酷,不過可能違法,還是不要太招搖。


關於達爾文,「展望」系列的這場演講:「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伽利略最羨慕達爾文的地方」值得看!
由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王道還研究員主講,非常風趣!彷彿就在聽他們的八卦故事一樣,真的很有趣!

======
這篇的主題有夠亂

2009年1月13日

解體新ショー:零下50度的生還、和魚一樣游泳

解體新ショー現在變成我每週必看的節目,之前都是直接用Tivo錄影,事後才打開來看,所以一直不知道確切時間是幾點播出,後來我上他們官方網站去看,上面是說週五晚上11點,也就是台灣時間10點。不過在那個時間開電視來看,卻總是沒看到。

一直到剛剛,我才知道原來台灣有線電視播出的NHK不是綜合台,而是世界台啦,所以節目表其實要看台灣代理商-三商多媒體的節目表才對啦。
所以你如果要在台灣的NHK看解體新ショー,其實是在每週二的晚上7點啦,所以有興趣的可以在這個時候打開電視看看。世界台的節目和綜合台是同一進度的,不過晚了幾天播出。

順帶一提,NHK世界台中午12點15分的「畢達哥拉斯的知識開關」,也十分有趣,看了會覺得很歡樂!有興趣Google一下,就可以看到他們節目了。


回到正題,這篇是要來介紹呼吸和游泳的關係啦。是我看1/13這集
解體新ショー的一些紀錄。首先要聲明,我的日文聽力沒那麼好,所以光是只有看節目,常常也是鴨子聽雷,能夠寫這篇,除了看圖說故事以外,還要感謝網路上很多無聊的日本人,跟我一樣也會寫影片觀後感。

http://jungknight.blog90.fc2.com/blog-entry-1284.html
http://ameblo.jp/cm115549901/entry-10190212014.html


這集主題是「超」能力,介紹兩個單元。一個是「零下50度的生還」,另一個是「和魚一樣游泳」

「零下50度的生還」在說,1965年的時候,有人去登喜馬拉雅山,結果在距離山頂400公尺的地方,天氣突然惡化,於是此人在零下50度的冰天雪地中失去意識暈倒了。後來救難隊發現他之後,居然還把他救活了。

體溫下降到35度時,全身會痙攣懺抖,到30度的時候意識會混亂,20度下會進入昏睡狀態,但是在急速低溫之下復活的例子倒也是常常發生,關鍵就在「冬眠」。

近藤宣昭教授以花栗鼠做冬眠的研究,發現它們冬眠時體溫會降到6度,體內會有一種特別的冬眠蛋白(hibernation-specific protein ,HP)隨著冬眠開始而增加,證實冬眠和HP有關。這項研究也登上了2006/年4月7日的Cell雜誌封面

以下是生物通網站對該篇研究的報導:

人們對於動物冬眠很早就開始了研究,主要是針對熱血動物。因為它們能精 確地和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體溫。動物冬眠只是動物休眠的一種形式,此外還有夏眠、日眠和夜眠等。在冬眠期間動物體內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比如心臟跳動緩 慢,心臟的功能大大降低,呼吸減慢,一次呼吸最長達10分鍾,產生的尿量很少,另外冬眠中骨髓仍在工作著,中腦代替間腦成為熱調節器的變化中心。

Noriaki Kondo等人通過在冬眠季節將花狸鼠保持在5°C,使之進入冬眠狀態,然後利用一種計算機控制的紅外線溫控視頻設備(computer- controlled infrared Thermal Video System)每隔30分鍾調節花狸鼠表面體溫,在一個週期內從左至右按順序調節溫度,結果發現HP是由一種與冬眠有關的年週期節律 (circannual rhythm)調控,大腦中HP複合物的表達水平會隨著冬眠的開始而增加,而這種HP調節過程是與常溫下體溫的變化不相干的,只有在寒冷的情況下大腦的 HP增加體溫才會降低。通過抗體阻斷HP的活性也導致了冬眠縮短時間,這也證明了HP與冬眠的密切關係。文章的結論是認為這種HP複合物作為一種激素,在 低溫環境下穿過血腦屏障引起冬眠。(生物通記者:張迪


人也可能有冬眠蛋白,所以也能夠進行冬眠,降低低溫的傷害。如果未來能夠讓人進行冬眠,那可好了,可能還可以讓我們延長壽命哩。(可是我們已經把地球搞得這麼糟,延長壽命有好處嗎?)





第二個單元介紹的是在水裡游泳這件事情。

首先是介紹在伊勢志摩的中村美智子,他已經擔任海女有37年之久了。(海女就是利用自由潛水,不背氣瓶去採集貝類(鮑魚或真珠)

他在一小時的時間內至少可以潛水50分鍾,這當然是斷斷續續累積的時間,不是說一次潛水50分鍾,哪那麼厲害!雖然他很會潛水,不過他的肺活量和一般女性是差不多的,能夠潛水這麼久,關鍵就在呼吸的方式。

海女在浮到水面上的時候,嘴巴會一直嗶嗶叫,像在吹笛子一樣,這個叫作「磯笛」,這就是他們能潛水這麼久的關鍵。

「磯笛」其實就是嘴巴縮小來呼吸,所以才會嗶嗶叫。他們因為鼻子也在面鏡裡頭,所以是呼吸都用嘴巴,我們如果要學習這種方式,那就是用鼻子吸氣,嘴巴吐氣。這個方式許多人應該不陌生,像在跑步、做瑜珈的時候,都是用鼻吸口呼的方式在呼吸。

當我們把嘴巴縮小來呼氣時(這個日文叫作口すぼめ呼吸),會造成氣管的內壓增高,這可以讓肺泡壁微血管更容易從肺泡得到氧氣。

在自由潛水的世界紀錄上,Static Apnea(閉氣,面沒水)的最多可以憋氣10分12秒。無限制(No limits)的最大深度可以到214m。
潛水,要不就是憋氣,不然就是背氣瓶下去,有沒有可能直接利用液體來呼吸呢?就像魚一樣?

答案是可能的,

1962年的時候,紐約州立大學的J. Kylstra教授發現高壓下的食鹽水可以溶解許多氧氣,把老鼠放在裡面居然可以讓他在裡頭用液體呼吸。1966年,Leland Clark用fluorocarbon也做出類似的效果,fluorocarbons可以溶解的氧氣是水的20倍,把老鼠丟在那裡頭,居然不會淹死,依舊可以呼吸。

老鼠還活著,他在賞魚?
他那一層是fluorocarbons,上面那一層養魚的是水。

圖片來源:http://fu.web.elte.hu/irasok/ttt-23.html

把我們丟到水裡頭會淹死,其實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肺泡無法從水中獲得足夠的氧氣,可是用fluorocarbons,因為還是可以提供氧氣,所以就不會淹死。


其實這東西還真的在醫療現場有用過哩,美國有個男的因為重度肺炎因此肺部機能受損很嚴重,肺泡都縮水了,沒辦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後來就用fluorocarbons給他灌進去肺裡治療,結果本來萎縮的肺泡撐開來了,再加上fluorocarbons含有很多氧氣,因此肺泡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氧氣了,這個人就得救了!(要怎麼把fluorocarbons從肺裡弄出來?)

這個節目真是嚇壞我了!

關於液體呼吸,這篇榮總小兒部鄭玫枝醫師的「液態呼吸術-治療嚴重呼吸衰竭的新療法」,值得一看!

2009年1月8日

國科會帶大家出去玩-50周年科學之旅

國家科學委員會(簡稱國科會)已經50歲了,今年他們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
其中有一項很值得大家報名參加

那就是50周年的科學之旅
http://www.nsc.gov.tw/50th/portal.asp



由各大專院校接受國科會補助辦理科學參訪的行程,參加的費用都不高,有些甚至是免費。
行程的類型從生態環境到人文社會通通都有。

如果要出去玩,不妨攜家帶眷參加國科會的科學之旅!

===
話說,國科會50周年的專屬網站真的很難用
http://www.nsc.gov.tw/50th/demo50/index.html
進去晃晃,你就知道為什麼我說很難用了。

還好,他們的科學之旅部落格還不錯
http://www.nsc.gov.tw/50th/portal.asp

2009年1月6日

報紙裡的科學新聞

前年的時候,一時興起弄了兩期的生物報報,找了報紙上的科學新聞,排版了一些,然後印出來給學生看,不過因為太懶了,做了兩次就停了,這證明我是一個懶人。


自己做很累,不過還好現在這些事都有國科會幫我們準備好了。


國科會有個「臺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媒體製作」的試辦方案,補助了一些很多計畫,像是在這裡所提到的這些:

1、【科學教育影片類】補助六案:(申請單位/計畫名稱)
  攝輯手影像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就愛談天-六部曲
  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運動科學大調查
  激雷創意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神秘的史前踏浪人
  財團法人華岡興業基金會/森森不息
  頑石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文明的密碼
  諾耶廣告股份有限公司/認知密碼─Cognitive Code

2、【科學新聞報導類】補助四案:(類別/申請單位/計畫名稱)
  報紙專欄/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2008 聯合報「新聞中的科學」專題補助案
  報紙專欄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人間福報〈遇見科學〉專刊
  電子報/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科學 Easy Learn」網路暨電子報專欄
  廣播短訊/城市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來自海洋的聲音】海洋生態科學節目

3、【電視科學節目類】補助四案:(申請單位/ 計畫名稱)
  大愛衛星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發現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流言追追追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原住民頻道)/科學小原子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客家頻道)/遊客家 搞科學




要讓學生讀報紙上的科學新聞,有心有錢有閒的,以下兩份報紙就行了,這樣實在方便很多


2009年1月4日

生物教育相關期刊

這些是我最近在查的一些期刊,蠻有參考價值的,不過都需要資料庫的權限才能夠閱讀下載,所以如果所處單位沒有權限,那可能就要去大學圖書館裡才有機會看到吧。

ps.簡體中文的資料庫-維普資訊網,連線速度有時候會非常慢。


英文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出版單位: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iology Teachers (NABT)
資料庫:EBSCO
連結:http://web.ebscohost.com/ehost/detail?vid=5&hid=109&sid=32e7cf44-6bd4-4252-8251-10acea3b0656%40sessionmgr109&bdata=JnNpdGU9ZWhvc3QtbGl2ZQ%3d%3d#db=aph&jid=ABT


Bioone這裡的似乎是免費的
http://www.bioone.org/loi/ambt


Life Science education
http://www.lifescied.org/archive/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http://search.ebscohost.com/login.aspx?direct=true&db=aph&jid=JBI&site=ehost-live


Bioscene: Journal of College Biology Teaching
http://acube.org/publications.html


**相關的title
http://library.ucf.edu/reference/Guides/EducationJournals/BiologyEdJournals.asp

正體中文

科學教育
出版單位: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資料庫:CEPS
連結:http://www.ceps.com.tw/ec/ecJnlIntro.aspx?Jnliid=362&newIssueiid=75671&jnlcattype=0&jnlptype=0&jnltype=0


科學教育
出版單位: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資料庫:CEPS
連結:http://www.ceps.com.tw/ec/ecJnlIntro.aspx?Jnliid=1304&newIssueiid=63874&jnlcattype=0&jnlptype=0&jnltype=0


科學教育學刊
出版單位: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
資料庫:CEPS
連結:http://www.ceps.com.tw/ec/ecJnlIntro.aspx?Jnliid=4103&newIssueiid=75942&jnlcattype=0&jnlptype=0&jnltype=0


簡體中文


生物學雜誌
出版單位:合肥市科協
資料庫:維普資訊網
期刊簡介:本刊是生命科學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動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遺傳和生物技術、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學、生物教學等方面的文章。
連結:
維普資訊網(教完整)-->http://www.cqvip.com/QK/92127X/
CEPS-->http://www.ceps.com.tw/ec/ecJnlIntro.aspx?Jnliid=1729&newIssueiid=74141&jnlcattype=0&jnlptype=0&jnltype=0#1

中學生物學
出版單位:南京師範大學
資料庫:維普資訊網
期刊簡介:中等教育刊物。主要報導中學生物學教育改革和提高中學生物課教學質量的經驗。緊密結合中學生物學教學實際,幫助解決教和學中的疑難問題,豐富中學生的生物學知識。
連結:http://www.cqvip.com/qk/81865X/200810/index.shtml


生物學教學
出版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期刊簡介:本刊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華東師範大學主辦,向國內外正式發行的全國教育類核心期刊。讀者對象以中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的生物教師為主,兼顧其他生物學工作者。
資料庫:維普資訊網
連結:http://www.cqvip.com/QK/96

生物學通報
出版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資料庫:維普資訊網
期刊簡介:本刊是1952年創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現由中國科協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和北京師範大學主辦,為全國核心期刊之一。本刊主要對象是:全國中等學校教師,並兼顧大專院校師生和一般生物學工作者。
連結:http://www.cqvip.com/QK/90078X/

科學大眾(中學生)
出版單位:科學大眾雜誌社
資料庫:維普資訊網
連結:http://www.ceps.com.tw/ec/ecJnlIntro.aspx?jnlcattype=1&jnlptype=3&jnltype=472&Jnliid=3829&newIssueiid=56295


關鍵字查詢

關鍵字:生物教育

資料庫:CEPS
連結

關鍵字:生物教學
資料庫:CEPS
連結

海洋的禮物-鹽與豆花

鹽與豆花,看似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兩個東西,實際上卻息息相關。


先來說說怎麼做豆花好了。首先你需要的是無糖豆漿,這在小7就買得到了。




然後你做點處理,豆漿就可以變成豆花了。如果你撈起來瀝乾加壓去水,還可以變成豆腐哩!



瞧,加上糖水,簡單的自製豆花就完成了。




關鍵就在海洋的禮物之一-鹽滷,製鹽的副產品。就是左邊那一大罐東西(3公升多,100元)



打哪來的?通宵精鹽廠來的,這個看似跟你沒啥關係的工廠,其實深刻影響你的日常生活
DSCN7556.JPG


各位用的台鹽高級精鹽就來自這個廠





可能你會想,南部不是有曬鹽嗎?
以前的確有,不過在2002年七股鹽場停止曬鹽之後,台灣的曬鹽歷史就已經告一段落了。(資料來源:鹽田大冒險)


現在的鹽都已經由通宵精鹽廠產出了,不過它們不是用曬的,而是用電的。時任通霄精鹽廠副廠長的袁本滋先生,曾於1976年在科學月刊撰寫一篇通霄精鹽廠簡介,內容非常詳細,值得一看。


無論用曬的還是用電的,都會產生鹽滷,或稱為苦滷,日文稱為にがり。鹽滷差不多就是海水中扣掉氯化鈉之後的東西,叫作苦滷真是名符其實,我嘗了一口,簡直苦到極點,但這卻又可以讓豆漿變豆花,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猜想這得從蛋白質的鹽析說起,豆漿裡有豐富蛋白質,當加入鹽類時,會把蛋白質表面的水分子抽出,因此本來溶於水中的蛋白質就會相互結合,形成沈澱。鹽析的詳細過程在莊榮輝老師的酵素化學實驗中有詳細說明。


我是怎麼做豆花的?
我把100ml的無糖豆漿放在碗中,然後加入3cc的鹽滷,攪拌之後放入電鍋蒸,蒸的時候鍋蓋開一小縫,就像在蒸蛋一樣,蒸好之後就會看到豆漿變成豆花。

關於做豆腐和豆花,合樸農學市集的這篇「6/13課堂筆記:豆漿/豆腐腦料理與豆腐腦製作」寫得十分詳細。下回我也來試試看,把豆漿先加熱到80多度然後沖入鹽滷之中,也許這也能拿來讓學生玩玩。不知道香港的甜品-薑汁撞奶,和這個過程的原理是否一樣?


既然都談到了鹽,再回頭看看精鹽的包裝。

我們一般購買的鹽不是純的氯化鈉,而是添加了20~35ppm的碘酸鉀,因為這是用來預防甲狀腺腫大的重要方式。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東部和北部山區的居民因為飲食中缺乏碘,所以很多人都有甲狀腺腫大的疾病。後來到民國54年,政府開始在某些罹患率高的地區發售加碘食鹽,到55年10月之後,才陸續推廣到全省。(參考資料:林靜嫻老師的尋找新樂園之古老的海洋科技--鹽的新風貌)




其實台鹽也有出無碘的食鹽,不過這得到台鹽的門市才買得到,一般的通路是買不到的。


除了精鹽以外,為了降低食鹽攝取量,台鹽也出產了健康低鈉鹽,低鈉的方式就是氯化鈉48.3%,氯化鉀47.28%,降低了一半呢!不過鹹味不知道改變得如何呢?


2009年1月3日

用PowerPoint玩大頭照抽籤(2)

之前弄的這個powerpoint抽籤檔案,後來秀給陳明璋老師看,他給了幾個建議,像是
  • 開啟時直接就出現學生大頭,這樣太直接了。
  • 另外就是每張圖片的出現速度都是相同,看能不能改成一開始快,後來變慢,給一點期待的心理。
這些不難改,所以我就改了一個抽籤-速度變化版

老樣子,還是記得要開啟巨集。播放模式的時候,第一頁不會重複播放,所以都從第二頁開始重複播放。

2009年1月2日

體驗釣鮪魚

這個遊戲原創是愛知縣綜合教育中心魚とりゲーム,我只是把它翻成中文,並作部份修改。這個遊戲雖然只是個釣魚遊戲,但是緊張、刺激、好玩,可以討論到極多面向。

先來說說鮪魚有什麼特別的吧!
全球約有40種鮪類,其中有7種是主要市場鮪類,包括鰹魚、黃鰭鮪、大目鮪、長鰭鮪、大西洋黑鮪、太平洋黑鮪與南方黑鮪

台灣很棒,這些除了大西洋黑鮪以外,台灣通通有抓,沒抓的原因,應該是抓不到!

原創遊戲的魚本來是黑鮪魚,但是我把主角改成黃鰭鮪,因為我們抓黃鰭鮪比抓黑鮪魚還兇!日式料理的鮪魚生魚片多半是黃鰭鮪,另外台灣也抓很多長鰭鮪,那些都是拿來作罐頭的,例如海底雞,或是早餐店裡的「鮪魚」三明治,我們嗑的可都是海洋中的高級消費者啊!

黃鰭鮪是生長速率最快的鮪魚,全年皆是產季,但是以4月至10月的產量較豐,產地多在東北部的基隆、花東,以及屏東東港。在沿岸與近海所捕獲的黃鰭鮪體型較小,而體長超過1.5公尺以上的,多是遠洋漁船所捕獲,去掉鰭和內臟之後,經過超低溫保鮮運送。



材料
  • 鮪魚卡:大型100張、中型300張、小型1000張。這裡有我做好的黃鰭鮪圖卡。
  • 迴紋針或釘書針,用來在鮪魚卡上提供磁力。
  • 釣魚竿:竹筷、橡皮筋、膠帶、魚線、磁鐵
  • 碼表、計算機


這就是鮪魚卡,大型和中型的要加上迴紋針或是訂上釘書針。


三支竹筷用橡皮筋綁起來,當作釣竿



末端綁上魚線,以磁鐵作為釣餌



漁場分配

遠洋漁場
  • 漁具:釣竿
  • 大型鮪魚卡100張、中型鮪魚卡200張
  • 在教室後方以數張桌子圍住,學生在桌後伸出釣竿釣魚
近海漁場
  • 漁具:塑膠袋+筷子
  • 中型鮪魚卡100張、小型鮪魚卡1000張
  • 在教室前方的空地

分組任務
每3、4人一組,擔任漁撈長、輪機長、監視員
  • 漁撈長:負責釣鮪魚,或捕鮪魚
  • 輪機長:計算釣到的鮪魚
  • 監視員:監視違規的行為
例如以手協助捕捉、使用短釣線、注意其他組別違規情形。並為下次出海做準備。3次出海,每人輪流擔任不同職位。


捕捉方式

  • 遠洋漁場有大型和中型的黑鮪魚,必須利用釣竿來釣



  • 近海漁場有小型和中型的黑鮪魚,必須利用塑膠袋和一支筷子來捕捉


違規行為
  • 直接用手捕捉
  • 縮短釣竿
  • 偷魚貨

被捉到違規,罰款1萬元
檢舉違規,獎金1萬元


出海任務
  • 出海3次,但只能選擇近海或遠洋的漁場
  • 到遠洋漁場一次需花費5萬元,近海的漁場花費3萬元
  • 一次出海的時間只有5分鐘

賣魚收入

  • 大型的10000元
  • 中型的1000元
  • 小型的是10元
  • 要增加漁獲量則必須增加漁船,一艘船需要20萬元,可增加提供釣竿一支
魚群繁殖規則
  • 在漁場剩下的魚依照下列規則繁殖、成長
  • 1隻大型的會生下100隻小的
  • 5隻中型的只有1隻會長成大型的
  • 10隻小型的只有1隻會長成中型的
遷徙
  • 在遠洋,新生的小型魚會回到近海漁場
  • 在近海,小型魚變成的中型魚會留在近海
  • 在近海和遠洋的中型魚,變成大型魚後,會進入遠洋

生殖計算方式
例如第一回合結束後,剩下
  • 28隻大型:28隻大型的會生出28X100=2800隻小的
  • 40隻中型:40隻中型的會有480/5=8隻變為大型的
  • 30隻小的:30隻小的的會有30/10=3隻變為中型的
因此第二回合的漁場會有
  • 大型:28+8=36尾
  • 中型:40-8+3=35尾
  • 小型:30-3+2800=2827尾
但這裡尚未估算遷徙的方式。

紀錄及計算
學生分組之後,持這張漁獲紀錄單,在每次釣完之後進行統計。
至於繁殖、遷徙的計算方式,我做了個計算的excel檔,只要將各組的漁獲量、出海次數等資料填入,它可以自動計算,你要在哪個漁場補充或是拿起幾條魚。


遊戲結果






第4、5、7組選擇在第一回合到近海捕魚,他們為了漁費,拼命的抓小魚,結果最後小魚只剩下7條,但這樣的收入,只讓他們勉強打平。

其他幾組在第一回合選擇到遠洋捕魚,大家簡直是大豐收,每個都賺了十幾二十萬,可是只留下2條大魚和59條中魚,這讓下一回合的鮪魚族群陷入滅種的危機。

在第二回合,有不少英雄好漢無視於漁場的資源匱乏,依舊開船前往捕魚,結果入不敷出,一整個就是負債捕魚,當然漁業資源也宣告破產,根本就沒有第三回合可以玩。

當中只有第8組是清醒的,決定在第二回合時休息,因此得到最多的收入,不過在第一回合抓最多的也是他們。


討論

這個遊戲點出了現實的問題,大魚可以賣比較多的價錢,所以大家拼命捕捉,但是這卻造成沒有新個體的產生。

過漁的問題,可以用「總量管制」來解決,讓魚群能夠維持其穩定的族群才是永續經營的重要方法,否則就像這個遊戲一樣,本來預計要玩三回合,沒想到二回合就玩不下去了。

漁業是很特別的產業,和畜牧業及其他農業比起來,這幾乎都是靠野生的資源。雖然台灣的養殖漁業做的很棒,但很多魚類的種源,都還是得從野外獲得。

喔,對了,選黃鰭鮪來當這個遊戲的主角,還有個原因,因為台灣已經有黃鰭鮪的肥育養殖了,至於黑鮪魚則是日本正在進行中。

至於要怎麼抓,才能夠維持穩定族群呢?這個就給有興趣計算的人動動紙筆吧!












2009年1月1日

用手電筒看鼻竇

這招是看電視ためしてガッテン學來的,前一陣子有集在介紹「鼻竇蓄膿」,來賓做了某件事之後,就能夠親眼體會鼻竇的存在耶!

什麼事?就是「含手電筒」!
哈,就是這樣。這張照片怎麼看都覺得很有喜感,不過梅子說看起來很恐怖,所以還是自己躲在黑暗的小房間玩吧!
鼻竇
鼻竇其實就是頭骨裡的一些大洞,根據wikipedia上的介紹,上面是這麼說的:


每個人都有四對鼻竇,根據所在的頭骨部位而命名。這四對鼻竇的名稱分別是:


  • 上頷竇(Maxillary):位於眼睛之下的上頷骨,是四對鼻竇中體積最大的一對。
  • 額竇(frontal):位於眼睛之上的額骨
  • 篩竇(ethmoid):位於眼睛和鼻之間的篩骨,並向後通往頭顱。
  • 蝶竇(sphenoid):位於頭顱骨底部的中心。

這四對鼻竇於頭的左右側各一,共八個。


醫學界對鼻竇在人體內的作用還未很清楚。不過,下列各項原因都有可能:


  • 減輕頭顱骨前方的重量
  • 幫助令吸入的空氣在到達肺部之前,可以更溫暖和濕潤
  • 幫助增強發聲時的共鳴
  • 當臉部受到襲擊時,可以當作一個力量的緩衝區









如果不用手電筒看鼻竇,大概就只能到醫院照斷層掃瞄才看得到吧?


<補充>
感謝mcdlee補充
X光有個特定的角度:由前下往後上,底片放在頭的後上方,叫作Waters view,是專門看鼻竇的。例如

不然就是死掉以後,切開骨頭來看。就像這個豬頭一樣,左上方的那些空洞就是鼻竇。

手指變成漂浮小香腸

這是一個簡單的小活動,立刻能夠讓你的手指變成漂浮小香腸。

只要你的兩根手指頭靠近眼前,並且互相慢慢靠近,在指頭之間就會出現一個漂浮的小香腸!
漂浮鑫鑫腸


為什麼?這就是雙眼視覺了不起的地方,左眼看到的左指頭和右眼看到的右指頭,兩個影像到腦中疊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小香腸

最輕的木材-巴爾沙木(輕木)

做模型,特別是木飛機的人,一定用過這種特別的木頭,-巴爾沙木,又稱輕木,學名:Ochroma pyramidale,是木棉科的植物。
顧名思義,當然是種很輕的木頭,質地很軟,因此很適合削切,作為模型的材料。





但是許多人有所不知,其實巴爾沙木的故鄉在熱帶雨林啊,最大產地就在厄瓜多,就是加拉巴哥群島的屬國啊!

我們在2006年去厄瓜多時,曾經進入熱帶雨林,那也是亞馬遜森林的一部分。經由導遊的指引,看到了這種銷售全世界的木材啊!
真是百聞不如一見,看起來就是一副木棉科的樣子。
2006-05-25-16-23-54-may

像畫面中的這棵小樹,只要兩根手指頭就可以舉起來了,真的很輕啊!

查了中國的一些資料,意外發現台灣也有栽種,不過反而沒查到台灣的相關資料,不知道種在哪裡啊?


2013.10.28補記

國立高雄大學的研究助理黃朝煌先生寄信給我,有台灣栽種的資料呦!以下是他的來信

我的工作是調查1940年一位日本怪傑大谷光瑞伯爵在高雄建造的神秘別邸逍遙園。
搜索Ochroma資料時發現您的部落格,謝謝您的資料,給了我很大幫助。
這位大谷光瑞伯爵是熱帶農業的專家,他在逍遙園寫了一本名為隨筆百則的書,其中第34頁提到在高雄州旗山的臺灣總督府營林所(正確名稱是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營林所旗山出張所)有栽種Ochroma。我推測旗山出張所在二戰之後變成林務局的六龜研究中心(1932年六龜屬於高雄州旗山郡管轄),也就是現在的扇平生態科學園區。
扇平在二次大戰時大量種植金雞納樹,從中提煉奎寧,提供給在東南亞打仗的士兵治療瘧疾,但我想這和輕木一樣,只是日本在扇平種植軍用植物的一小部分,或許在扇平還有著大批輕木吧。


2014.05.29再更新
根據新的資料顯示,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營林所旗山出張所的正確位置已經確認是美濃竹頭角庄(當時美濃屬旗山郡管轄,現在是美濃鎮東北隅的廣林里,也就在黃蝶翠谷附近)。
推斷至少在1910年日本政府就在此種植南洋植物,1935年又設立了竹頭角熱帶樹木園,
引進南洋群島、中南半島、澳洲、非洲與南美洲各地約270多種樹種,是台灣唯一的熱帶雨林,被稱為雙溪熱帶母樹林,是日本人留下來的基因庫。

禾草毛毛蟲

好幾年前去參加中研院的院慶時,會場有個保育團體(忘了是那個?)在展示一些植物標本和玩一些小遊戲,其中有一個小遊戲,讓我掛念了好幾年,到現在才做出來。

這個遊戲最重要的材料就是這種小小的禾草,我也不知道它是什麼,只知道這是禾本科的。
這個遊戲我到現在才做出來,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到前幾天才找到這種草,這應該是很普遍的啊?




再來呢,就是在木頭上面加兩個螺絲釘,掛上橡皮筋。木頭的部份我是飛機木來做,因為書局就買得到。




再來就把禾草的花序(不過這個已經結果了)放在橡皮筋上面



只要敲擊木頭或是釘子,讓橡皮筋跟著振動,就會讓禾草跟著一起動,看起來就像是毛毛蟲。
做多一點還能夠讓一群小朋友比賽「毛毛蟲賽跑」哩!



禾草進行的方向,取決於「芒」擺的方向,擺錯了,它可是會倒著跑呢!



相似的遊戲,還可以拿象草來玩

摘下它的花序,輕輕握在手裡,只要輕微重複握放的動作,就會看到象草變得像蟲一樣,慢慢地從手中蠕動出來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