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果蠅、白蟻與蒼蠅的顯微觀察

最近天氣漸漸炎熱,有些昆蟲會誤闖家中的昆蟲,犧牲之後就進入顯微鏡下觀察了

母果蠅
果蠅02


公果蠅
果蠅05


白蟻,長在中胸和後胸的兩對翅
白蟻12


白蟻05



念珠狀觸角
白蟻04

咀嚼式口器
白蟻08

白蟻09


蒼蠅
蒼蠅07

又大又圓的複眼
蒼蠅10

腹部末端生殖器
蒼蠅03


舐吮式口器
蒼蠅12

舐吮式口器特寫,像是蘑菇頭
蒼蠅02

黑枕藍鶲母鳥骨骼標本

上週四梅子在學校又撿到鳥了,是隻黑枕藍鶲母鳥
13240536_1207570939255784_796879044983586030_n

週六傍晚有空,就拿來處理作標本
WP_20160528_17_06_38_Pro


去毛、去肉、去內臟花了半個小時,我特別採了兩翅的飛羽和尾羽 ,以及部份絨羽。接著就是用氫氧化鉀浸泡,讓肌肉腐蝕。 WP_20160528_17_07_44_Pro

這次沒估算好時間,泡太久了,大概泡了五個小時,結果韌帶都散了,只好用排的。

黑紙上塗白膠,把骨頭排上去,等到白膠乾了就會變透明,而骨頭也會固定在上面。
IMAG1761


顯微觀察衛生紙的技巧

很多人拿到手機顯微鏡之後,大概都會先拿衛生紙來看吧,不過想要看出裡頭的學問,要有些技巧,像裡頭會有纖維細胞、導管細胞、假導管細胞等,如果是直接放片衛生紙下去看,一定是不容易看的。

之前我寫過幾篇
衛生紙裡不能說的秘密
報紙與牛皮紙裡的導管和管胞

其實基本的技巧就是泡水弄散,就像是下圖這樣,拿一小片衛生紙泡在水裡攪一攪,然後吸一點上來觀察。(其實看海苔也是一樣的方式)
IMAG1748


認清楚纖維細胞的樣子之後,以後自己作玻片才不會誤把纖維當目標啊。以下幾張圖目標都是在看導管,看到這麼多樣的導管,就知道這個紙的來源木漿應該是闊葉樹的樹種,因為如果是針葉樹,就只會有假導管而已。
IMAG1744

IMAG1743

IMAG1741

IMAG1742

IMAG1747


白色黏菌變形體

四月底去採的黏菌,一直養在培養皿裡頭,養著養著,有天發現居然出現白色的變形體(旁邊一些白色顆粒可能是真菌)

變形體是有白色的種類沒錯,只是當初我養的本來是黃色的變形體啊。怎會出現白色的呢?我想要嘛就是黃色變形體死掉了,長白色的出來,不然就是黃色的直接變成白色的?
DSC05580

DSC05585

校園黏菌又一發

我那優秀的學生沅昊,常常會來告訴我校園哪裡又出現了什麼生物,上回在樓梯長的黏菌,他也特別去觀察了。

前幾天他特別跑來跟我說,又出現黏菌了,但在不同地方呢!我循著他給的線索找了上來,果然看到了,就在這個從髓心開始腐朽的位置裡頭。
IMAG1674

IMAG1678




明德水庫126線道的化石觀察

翻地圖看苗栗明德水庫的時候,看到此處有一個「地質觀察步道」,位置在苗栗明德水庫到臺三線之間的126線道之間(過南岸道路和北岸道路交會口)。

Google街景連結在此
https://www.google.com.tw/maps/@24.5871894,120.925644,3a,75y,337.12h,51.26t/data=!3m6!1e1!3m4!1sXuFE_IoIgy2qpbBC_a9nkQ!2e0!7i13312!8i6656!6m1!1e1


好奇之餘,週末驅車前往。出發之前查詢了資料,看到科博館研究員的這篇《苗栗明德水庫區地質介紹》,知道此處可見中新世(2千3百萬到5百萬年前)的砂頁岩,如有化石會是海相化石。

看地圖以為這個步道是走向溪谷的步道,不過到場之後才是在現有126線道的路旁開闢類似人行道的木棧道,並且有四輛車的停車空間。

    IMAG1753



週末看到的景象和Google街景不太相同。近來有岩壁崩塌,所以木棧道上有幾處被落石砸毀的痕跡,甚至道路上也還有不少落石,所以走在走在上面的時候還蠻驚險的,很怕落石又掉下來。

路邊一些剛崩塌下來的岩石中,用地質鎚敲擊開來之後,很容易找到化石
IMAG1755

所見多為這類的小型貝類化石
IMAG1756

岩壁上也可以看到一些生痕化石
IMAG1758

IMAG1759

路旁剛好看到砂岩和頁岩還膠結在一起的岩塊
IMAG1760


我撿拾了一塊有少許貝類化石的小頁岩,敲擊出粉末後用解剖顯微鏡觀察。

看到裡頭可辨識的礦物有白雲母、黑雲母,甚至還有少許方解石。加了檸檬酸也會冒泡,有些可能是貝類或其他生物殼造成。用磁鐵吸引,沒有見到可被吸引的物質出現。

一般雲母礦物多在火成岩或變質岩出現,我想可能是母岩風化之後,經過搬運堆積又成了頁岩,所以就可以同時看到化石和這些礦物同時出現。
WP_20160529_20_35_13_Pro WP_20160529_20_34_20_Pro WP_20160529_20_31_53_Pro

皺手指裡的數學模型

這展品是在科教館裡的「超越無限.數學印象」特展看到的
IMAG1199

IMAG1200_BURST001
展品介紹寫著:「螺旋曲面是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 Alan Schoen 在1970年研究三度週期最小曲面的過程中找到的。我們的皮膚泡水一段時間會變皺,但結構卻不會因此破壞而溶解到水中。主要原因就是具備了結構精密的纖維狀蛋白質,這種蛋白質稱為角蛋白(keratin),研究人員近期發現皮膚結構模型就是當年Alan Schoen發現的螺旋曲面,而且在大自然中俯拾即是,從之直到蝴蝶翅膀上都有。」


當然,會特別拍攝這個就是發現這個跟生物有關係啊。

延伸閱讀
【數學生活】手指頭皺巴巴的原理新發現
「 手皺防滑來自演化」之標題亂下
關於「泡水之後,手指為何產生皺摺」,我想說的是...

傳感氣墊

這是在科教館的「親愛的,我老了:與時間對話」特展中,看到的展品。
名為傳感氣墊,可以偵測人體在呼吸、心跳和咳嗽產生的振動,應用的將躺上去的壓力轉換成氣壓改變。雖然不知道可以幹嘛,可是覺得哪天要作什麼研究的時候可以用得上。

IMAG1203

IMAG1201

IMAG1202_BURST002_COVER

2016年5月28日

看鱗翅目幼蟲的背血管

整理廚房流理臺的時候,突然發現一直蟲趴在牆上,看來是某某鱗翅目的幼蟲,不知道身份是誰?

鱗翅目幼蟲41

好奇之餘,請這位到顯微鏡下走走,先拍個屁股看看。腿很短,挺可愛的
鱗翅目幼蟲56

為了認識一下基本構造,翻了一下網路,看到這篇
鱗翅目幼蟲形態與檢疫
順便還有這篇鞘翅目、鱗翅目及雙翅目檢疫害蟲幼蟲之鑑定原則
屁股的毛
鱗翅目幼蟲02


第十腹節的腹足
鱗翅目幼蟲31

底部看腹足,末端有原足鉤(趾鉤)
鱗翅目幼蟲47


趾鉤排列看起來是單列(uniserial)?
鱗翅目幼蟲29

接下來看看胸部的三對胸足
鱗翅目幼蟲57

側面看
鱗翅目幼蟲52

胸足的末端就一個爪子
鱗翅目幼蟲20


拍了一下氣門
鱗翅目幼蟲23


其實看的過程,最引我注意的是可以看到背血管的搏動,是把血淋巴由尾端把頭送去。


在前胸也能看到某個構造,會跟背血管搏動同步



腹部背血管放大看,如果背部花紋少一些,然後再透明一些,就更能看到搏動的樣子了




以為可以看到氣孔打開,但是沒有耶



日後再尋找更透明的昆蟲來試試看,我想以後講開放式循環的時候,就可以用顯微鏡搭配來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