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

全球化對古代中國的影響

我很喜歡讀公孫策的專欄,藉古諷今提出的故事,都會讓人有「哦,原來是這樣啊」的感覺
1254期商周裡,講的是《認清楚外患來自何方》,以下節錄幾段

其實四、五百年前的明朝,就有因全球化而興旺、而亡國的前車之鑑:受中國史家肯定的名宰相張居正,推動了一系列的改革,最有名的「一條鞭法」是財政改革。所謂「一條鞭法」,內容包括:賦役合併、差役合併,並且一律徵收銀子。
這些改革收到了立即的效果,十年內國庫存銀一千二百五十萬兩。然而,白銀大批入庫,卻並未造成民間缺銀,為什麼?因為「番銀」源源不斷進了中國。這些番銀來自墨西哥,是因為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大量開採白銀,運到他們在亞洲的基地呂宋,以之與中國東南沿海貿易,買回瓷器、茶葉等歐洲人喜歡的商品。 
一條鞭法頒布實施五十年後,李自成造反,一句「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造成大明帝國滅亡。為什麼?因為人民納稅一律繳白銀,可是民間白銀缺貨而變得很貴,即使豐年也繳不起,何況荒年。但為什麼白銀缺貨呢? 
原來,在這五十年當中,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由稱霸海洋,到被英國擊敗,海上霸主換人做,白銀來不了中國(後來來了鴉片!),大明帝國因此受波及乃至亡國。

以前讀史的時候,是中國史、外國史分開讀的,所以很難把中國和世界的歷史事件放在同一個時間軸來比較,可是透過公孫策這樣的觀點來看,事情就有趣多了,這就是我說的「哦,原來是這樣啊」的感覺。

15世紀到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不只是經濟產業的改變,其實和生物的傳播也有很深的關係。我一直很想好好整理一下以前讀的資料,不過還沒想到該怎麼寫就是了。

我說的資料主要是這兩本書《槍砲、彈藥與鋼鐵》、哥倫布大交換》,有興趣的可以先找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