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動手的人改變世界-參與新竹市2017創客博覽會紀錄-自製胸章和印章
這個新竹市的創客博覽會是第二年了,當初會參與這個活動算是很突然的啊,一開始是丁校長邀請去參加創客博覽會裡頭的教案黑客松,而在籌備會議中,督學問說,那你們學校要不要來擺個攤。我想想之前開教務主任研習時,其實就有弄了一些東西,所以就答應囉
我跟建豪和季瑾討論之後,就決定用微觀生物胸章和生物繪圖印章的手作體驗來擺。
相關文章如下
自製印章研習
生物主題胸章製作
微觀生物胸章的製作,工具還蠻多的,準備起來挺累的呢。iPad、uHandy、印表機、胸章機、切圓機,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材料與工具。
還好活動中有跟著我做專題的學生一起協助,他們指導使用uHandy已經有多次的經驗了,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去教。
現場拍攝的顯微照片,再傳輸到印表機L485現場印製出來。這我就要誇一下這印表機,改天另寫一文來介紹這個很適合行動學習使用的印表機。印出來的圖案再經過切圓機、胸章機就可以產出一個個可愛的小胸章。
另外一個活動是印章製作,季瑾在今年的分類課程裡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當「小小maker」的活動。以下copy她的說明
1. 徵稿讓學生手繪地球上的生物
2. 把作品掃描上傳到平台
3. 大家使用ipad投票
4. 高票當選的作品可製成印章
5. 印章上面有圖和自己的名字
6. 活動完成後可將印章帶回家做紀念
這次活動中,參與者可以使用她學生繪製的印章模板來製作印章,也可以親手繪製。其實在這個活動之前,我們很猶豫有沒有辦法讓參與者現場繪製來做印章,因為之前我們都是用雷射印表機或是影印機來做印章的模板。(印章的材料是光敏印章,進印章機的模板,必須要以碳粉印製來遮光,不能用一般顏料)
後來我們實驗了之後,發現只要用2B鉛筆在描圖紙上繪畫,就可以現場製作模板。這也讓這個活動的進行開啟了另一種可能性呢。有很多參與的小朋友,都很喜歡自己親手畫印章呢。
生物多樣性的模擬遊戲2017-新增紀錄表格
生物多樣性的模擬遊戲,這個遊戲是第二年放進課程了,覺得真的很值得弄一節來玩啦。
今年的進行模式和去年差不多,但新增一個紀錄表格讓每組在各關進行時填寫。其中第0欄紀錄的就是原生種的數量,這樣可以讓學生隨時關照自己到底還有沒有保有原生種。
紀錄表格原檔在此。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w-6J98hf5THXQQ3ljjxARhoi3g8cue_qz_eq5Q0bhkY/edit?usp=sharing
今年的進行模式和去年差不多,但新增一個紀錄表格讓每組在各關進行時填寫。其中第0欄紀錄的就是原生種的數量,這樣可以讓學生隨時關照自己到底還有沒有保有原生種。
紀錄表格原檔在此。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w-6J98hf5THXQQ3ljjxARhoi3g8cue_qz_eq5Q0bhkY/edit?usp=sharing
碳循環的跑關遊戲
這個遊戲的原型和氮循環是一樣的,差別就是主角改成碳元素而已。
此遊戲的資料是從 magicalmicrobes 的教育資源裡看到的,是Module 3: Soil Ecology and Nutrient Cycling。
我把翻譯整理後的資料就放在這裡,有需要自己拿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2E0zFuB5KoHwByupPkZIcqDx4A1JwruQ45xr4Clwa5o/edit?usp=sharing
遊戲的方式是每個人發一張單子去跑關。要求跑20關,在每個站都要有箭頭相接,並且寫出怎麼過去的。
此遊戲的資料是從 magicalmicrobes 的教育資源裡看到的,是Module 3: Soil Ecology and Nutrient Cycling。
我把翻譯整理後的資料就放在這裡,有需要自己拿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2E0zFuB5KoHwByupPkZIcqDx4A1JwruQ45xr4Clwa5o/edit?usp=sharing
遊戲的方式是每個人發一張單子去跑關。要求跑20關,在每個站都要有箭頭相接,並且寫出怎麼過去的。
每關是一張A4的說明,還有附上一個塑膠盆,盆子裡頭有骰子,讓他們骰了決定下關去哪。
看起來很簡單對吧,不過佈關幾乎是極盡虐待之能事,每一關我都隨便放位置,沒有規則可延。學生在最左邊一關骰了之後,下一關可能要跑到最右邊一關,這個活動能耗去哺乳類幼獸的許多體力啊!
學生的角色就是碳元素,在跑了20關之後的結果,每個碳元素都有不同的旅程(累到死)。你再問他們物質的循環有沒有起點、有沒有終點之類的,每個人都可以跟你講「沒有!」,而透過遊戲關卡的配置,也可以體驗哪些是地球上重要的碳匯。
這個活動也可以和「土壤的故事」這個影片一起搭配
中文翻譯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qsZFNm-rs
英文原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AoZ14cP7Q
看起來很簡單對吧,不過佈關幾乎是極盡虐待之能事,每一關我都隨便放位置,沒有規則可延。學生在最左邊一關骰了之後,下一關可能要跑到最右邊一關,這個活動能耗去哺乳類幼獸的許多體力啊!
學生的角色就是碳元素,在跑了20關之後的結果,每個碳元素都有不同的旅程(累到死)。你再問他們物質的循環有沒有起點、有沒有終點之類的,每個人都可以跟你講「沒有!」,而透過遊戲關卡的配置,也可以體驗哪些是地球上重要的碳匯。
這個活動也可以和「土壤的故事」這個影片一起搭配
中文翻譯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qsZFNm-rs
英文原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AoZ14cP7Q
氮循環護照遊戲
2017年6月22日
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隧道小書模型
今年帶學生進行的新的創作-生態系隧道模型小書。
每件作品的兩側有小展板,寫出該生態系的環境特色和生物群集。多組同時創作不同主題,同時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生態系多樣性,而在不同生態系裡可以展現物種多樣性。
收集夠多的話,就可以變成生態系的塔囉
製作材料,只需要三張A4紙,其中一張包含老師印製好的圖片和生態系名稱,另外兩張是白紙。工具只要口紅膠和剪刀。製作方式,我已經錄製成影片,放在本文的最後,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製作的過程中,行動載具很重要,可以讓學生搜尋生態系的特色,還有那些生物的長相。
學生找到以後,就是動筆畫下來。
同組學生要分工合作,兩人負責紙勞作,兩人負責查資料,最後四個人再合作畫圖剪貼完成作品,所需時間一至兩節課,就看作品需要的成熟度有多少。
不過在進行的時候,我覺得學生要透過網路搜尋出哪個生態系有哪些物種,其實會有些困難的。「要找到」是很簡單啦,但是「要正確的找到」就有點難了。
所以我未來打算改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先寫好各生態系介紹的文本,讓學生藉由 iPad讀電子檔之後,做訊息擷取,看文章找到資訊,把生態系的特色摘錄下來,認清楚哪些屬於棲地環境的描述,哪些屬於群集的描述。
寫下來之後,再利用iPad去查閱這些生物的樣貌,再畫下來。而畫的時候,建議是畫在卡紙上,這樣剪下的生物比較硬挺,才不會過了一陣子之後,整隻軟趴趴。
每件作品的兩側有小展板,寫出該生態系的環境特色和生物群集。多組同時創作不同主題,同時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生態系多樣性,而在不同生態系裡可以展現物種多樣性。
收集夠多的話,就可以變成生態系的塔囉
製作材料,只需要三張A4紙,其中一張包含老師印製好的圖片和生態系名稱,另外兩張是白紙。工具只要口紅膠和剪刀。製作方式,我已經錄製成影片,放在本文的最後,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製作的過程中,行動載具很重要,可以讓學生搜尋生態系的特色,還有那些生物的長相。
學生找到以後,就是動筆畫下來。
同組學生要分工合作,兩人負責紙勞作,兩人負責查資料,最後四個人再合作畫圖剪貼完成作品,所需時間一至兩節課,就看作品需要的成熟度有多少。
不過在進行的時候,我覺得學生要透過網路搜尋出哪個生態系有哪些物種,其實會有些困難的。「要找到」是很簡單啦,但是「要正確的找到」就有點難了。
所以我未來打算改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先寫好各生態系介紹的文本,讓學生藉由 iPad讀電子檔之後,做訊息擷取,看文章找到資訊,把生態系的特色摘錄下來,認清楚哪些屬於棲地環境的描述,哪些屬於群集的描述。
寫下來之後,再利用iPad去查閱這些生物的樣貌,再畫下來。而畫的時候,建議是畫在卡紙上,這樣剪下的生物比較硬挺,才不會過了一陣子之後,整隻軟趴趴。
2017年6月18日
校園裡的動物界學習
已經連續數年,我在教動物界的時候, 一定用兩節課以上的時間帶學生到校園裡觀察與採集。
國中教科書的動物界,雖然只有一個「節」,但是內容超多的,裡頭的生物類群在校園裡已有很多都可以找得到。無脊椎部份,在學校裡可以找到扁形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部份,除了爬蟲類和哺乳類不容易找到以外,其他魚類、兩生類在我們的水池都可以看到。
找那些無脊椎動物,基本工具就只要一個盆子和鏟子,剩下的就是翻翻翻。
蚯蚓是一定找得到的
馬陸也是一定找得到的
渦蟲就要看運氣了,每年都會有班級找到,但有些班級會摃龜。在採集之前的教室學習,學生們看過陸生渦蟲吃蚯蚓的影片,在實際採集的時候,有時也會意外看到實景。(學生剛好在盆子裡放了渦蟲和蚯蚓,過沒多久就纏在一起了,還見血)
雖然學校算是市區,不過鳥類也是有的
最近幾年黑冠麻鷺都有來築巢,就在九年級教室外面。剛好可以請九年級教過的學生現場解說那些黑冠麻鷺,這也是一種傳承啊。
校園裡的哺乳類,只有前幾年偶而可以見到的赤腹松鼠,不然就是看會不會有死老鼠了。
國中教科書的動物界,雖然只有一個「節」,但是內容超多的,裡頭的生物類群在校園裡已有很多都可以找得到。無脊椎部份,在學校裡可以找到扁形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部份,除了爬蟲類和哺乳類不容易找到以外,其他魚類、兩生類在我們的水池都可以看到。
找那些無脊椎動物,基本工具就只要一個盆子和鏟子,剩下的就是翻翻翻。
蚯蚓是一定找得到的
馬陸也是一定找得到的
渦蟲就要看運氣了,每年都會有班級找到,但有些班級會摃龜。在採集之前的教室學習,學生們看過陸生渦蟲吃蚯蚓的影片,在實際採集的時候,有時也會意外看到實景。(學生剛好在盆子裡放了渦蟲和蚯蚓,過沒多久就纏在一起了,還見血)
雖然學校算是市區,不過鳥類也是有的
最近幾年黑冠麻鷺都有來築巢,就在九年級教室外面。剛好可以請九年級教過的學生現場解說那些黑冠麻鷺,這也是一種傳承啊。
校園裡的哺乳類,只有前幾年偶而可以見到的赤腹松鼠,不然就是看會不會有死老鼠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