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問題
很多單元都可以用「提出問題」,也許可以每組提出幾個思考性問題和記憶性問題,然後指定其他組回答。
- 瞭解愈深,便能愈快提出問題
- 策略必須夠開放,以便使問題能透過所教的觀念延伸出去,顯示其理解情形。
- 唯有學生能提出思考性的問題,才能顯示出這個評量方式的價值
以下策略分成兩大類,一個是讓學生反思和嘗試進行連結並延伸他們所習得的知識策略(策略12),另外是讓學生嘗試模擬角色,讓他們變成站在評量學生進步情形的位置上( 策略345)
策略1 要求學生以特定的方式提出問題
讓學生以以下句子為起始提出問句:
- 「假如...」
- 「為什麼... 會 ...」
- 「為什麼... 是...」
- 「如果... 會...」
- 「若...會如何...」
- 「為何....」
策略2 提供刺激,讓問題據之以提出
提出資料表格、概念圖和圖表等,作為題目的型式,根據這些刺激寫出問題。舉例來說,把一個傳統測驗題目的問句部份刪除,留下圖表,要求學生以此提出問題。
策略3 提供答案要求問題
把常用的發問歷程反其道而行,使學生把焦點放在提問上:「哪一個(些)問題,會有這樣的答案」。
唯有非常明確地限定內容或問題的型式時,這項技術才可以應用在答案屬於數量的情形中。例如,在一系列的小數課程結束時,可以要求學生使用兩個小數分數的乘法而得到答案為0.21,來寫出一個問題,以期學生的反應可顯現出其理解水準。
策略4 要求學生就其疑點提出問題
要求學生就正在學習的重點,寫出令他們感到疑惑的問題。例如:「寫出有關今日上課內容中,令你感到疑惑的問題」以下為其中一組的例子:
(a)他們會成長和複製。植物的細胞使植物能夠支撐起來。可分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細胞可以著色。細胞會死亡。...
(b)他們死亡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會萎縮、分解嗎?它們的顏色都一樣嗎?毛髮是死掉的細胞還是細胞所組成的?。...
在讓學生討論問題時,讓學生知道這些問題會用評量,和決定下一步的班級活動上。
策略5 針對課程某一段落編寫成就測驗的題目
變化與延伸
1.要求不同的問題型式:
例如要求學生設計概念構圖的作業、關係圖或軌跡線等等。
2.要求學生回答被提出來的問題:
問題的來源是自己的或班上同學討論出來的。可將提出類似問題的學生分成同一組,然後讓學生進行小組作業,從這些相似的問題中選擇和回答其一。
3.延伸2的活動,要求學生評量答案
延伸閱讀
Baird, J.R., AND Mitchell, I.J. (Eds) (1986)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 Australian case study — The Peel Project. Melbourne: Monash University Print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