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週五晚上趕到台北去聽一場特別的演講,聽李慶堯老師講台灣的植物化石地層。
堪稱人形抄寫機的梅子,鉅細靡遺地抄了滿滿的筆記,我猜講師大概看到也會嚇到吧
20091024台灣植物化石地層
聽了演講才知道,原來苗栗南庄那有蘇鐵化石啊!從竹東過去大概半小時之內就可以到了。聽了演講之後,滿腹熱血,週日就和梅子開車去一探究竟了。
這化石區在苗20縣道的岔路進去沒多久就到了,不過在縣道上完全沒看到往化石區的指標

.
唯一的關鍵就是先找到苗20縣道邊的白雲寺牌樓

牌樓附近可以看到蘇鐵化石區導覽圖

進了牌樓就可以在路邊看到往蘇鐵化石區的指標了

往前一直開,坡度很陡,騎單車上來一定很過癮
過沒多久,就可以看見右邊有蘇鐵化石區的告示牌

上頭的是說:
這一段路都是會車困難的產業道路,如果是開車來,最好就停在告示牌旁邊,要不然就往前開幾十公尺,有路比較寬的地方可以停車。
這個化石區就在路邊,因為面積不夠大,所以沒辦法成立國家級的保護區,所以只有當地的「侏儸紀故鄉營造協會」幫忙把這區圍上鐵網來保護。


鐵網上有許多植物攀附,所以要透過鐵網去看化石有點不容易,特別是如果你事先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子,那就會有點困難了。
這個蘇鐵化石不是想像中那樣枝繁葉茂的樣子

它就只有留下底部的樹幹,上面並沒有留下葉子的化石

這種是模鑄化石,當初它被頁岩埋起來之後,在外頭形成了一個模,後來植物體被分解掉之後,上方的泥質砂岩向下填充,所以就留下了它的樣子。
走在路上偶而可以發現掉下來的化石,這個差不多跟籃球一樣大,內部是砂岩,外面有蘇鐵的花紋。

看這地方,土石大概常常崩落,想看蘇鐵化石,恐怕得早點去看,不然它不知道還可以撐多久啊。

堪稱人形抄寫機的梅子,鉅細靡遺地抄了滿滿的筆記,我猜講師大概看到也會嚇到吧
20091024台灣植物化石地層
聽了演講才知道,原來苗栗南庄那有蘇鐵化石啊!從竹東過去大概半小時之內就可以到了。聽了演講之後,滿腹熱血,週日就和梅子開車去一探究竟了。
這化石區在苗20縣道的岔路進去沒多久就到了,不過在縣道上完全沒看到往化石區的指標

.
唯一的關鍵就是先找到苗20縣道邊的白雲寺牌樓

牌樓附近可以看到蘇鐵化石區導覽圖

進了牌樓就可以在路邊看到往蘇鐵化石區的指標了

往前一直開,坡度很陡,騎單車上來一定很過癮
過沒多久,就可以看見右邊有蘇鐵化石區的告示牌

上頭的是說:
蘇鐵模鑄化石景點介紹及注意事項
一、本景點係一九七四年台灣大學地質系鄭穎敏教授與中國石油公司湯振輝先生在本縣南庄鄉的南莊層發現原地理埋藏的樹幹化石。化石露頭位於距中新世晚期南莊層底部約一百公尺處的岩層中。這些化石埋藏於灰黑色頁岩內,呈酒瓶形或梨形,單幹或偶有分枝;直立排列,化石頂部在京岩與頁岩交界處消逝未再向上發育,直徑八至二十五公分,高度最高五十公分。考其特構,顯示化石內部係由頁岩上層的泥質京岩再填充而保留樹幹形式,但內部組織細微構造並未殘留,僅屬模鑄化石。
二、本景點蘇鐵模鑄化石內部偶有炭質物殘存,並發現有貝殼碎片,推測其生長地點距離當時的海岸線不遠。測量化石露頭剖面距離,平均每公尺就有一個,植群密度相當高,足以構成純林。化石直徑小於十四公分的明顯較少,小於八公分者即未發現。可是此數種之未成熟個體木質化程度低,埋藏過程容易腐朽,在外圍沉積物未完全固化或滲入植物體之礦物質未建構成堅實硬殼前,就已腐朽,殘留於四周特構鬆散,容易崩塌潰散,因此未能保存;或者是樹種的演替階段小苗不易存活,故
只能發現成熟個體。
三、本景點蘇鐵模鑄化石外部型態可辦識出近似互生排列之菱形葉痕。此互生之葉痕類似現生蘇鐵植物,寬度約二公分,深度約○‧五公分,與環狀狀葉痕的棕橍科植物有明顯區別。據此推斷是屬蘇鐵類植物或其近緣種。就植物生態環境而言,現代蘇鐵類植物多分布於東南亞的熱帶即亞熱帶區域。此地化石出現大量蘇鐵類植物群落,可作為台灣中新世時代古氣候的指標。
這一段路都是會車困難的產業道路,如果是開車來,最好就停在告示牌旁邊,要不然就往前開幾十公尺,有路比較寬的地方可以停車。
這個化石區就在路邊,因為面積不夠大,所以沒辦法成立國家級的保護區,所以只有當地的「侏儸紀故鄉營造協會」幫忙把這區圍上鐵網來保護。


鐵網上有許多植物攀附,所以要透過鐵網去看化石有點不容易,特別是如果你事先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子,那就會有點困難了。
這個蘇鐵化石不是想像中那樣枝繁葉茂的樣子

它就只有留下底部的樹幹,上面並沒有留下葉子的化石

這種是模鑄化石,當初它被頁岩埋起來之後,在外頭形成了一個模,後來植物體被分解掉之後,上方的泥質砂岩向下填充,所以就留下了它的樣子。
走在路上偶而可以發現掉下來的化石,這個差不多跟籃球一樣大,內部是砂岩,外面有蘇鐵的花紋。

看這地方,土石大概常常崩落,想看蘇鐵化石,恐怕得早點去看,不然它不知道還可以撐多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