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筆記可以偷懶一些,因為有梅子。
- 視網膜的細胞包括感光細胞、水平細胞、雙極細胞、無軸突細胞、神經節細胞。水平細胞負責模糊、雙極細胞負責邊緣增強、無軸突細胞和運動辨別有關、神經節細胞負責脈波輸出。
- 神經節細胞有很多種,有些負責辨別方向。在以兔子為材料的研究中,發現神經節細胞對某一方向的物體運動才會有反應,反向則沒有反應,這可能和鈣離子濃度差異有關。
在吳教授的演講中,他放了幾段影片,是失去視力的患者在植入視網膜晶片之後,慢慢地擺頭看清楚螢幕上的一個字母,他能看到的只有16像素,也就是在視野中只能看到16個點,是明或暗的16個點。因為視野很狹窄,所以只能慢慢地移動頭部、眼睛掃描整個畫面。看到這一些影片,心裡很難過,如果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了,只能這樣看到幾個亮點,我的生活會變成怎樣?不過梅子的想法就比較正面,她看到之後覺得很感動,因為失去視力的盲人能重見光明,即使只是黑白的16個點,這就是一個開始,令人感動的開始。
第一代的晶片只有16個電極,因此只有16個像素,不過第二代之後開始發展64個電極,也就有了64個像素。要看清楚手指的數目,約需要60個像素,而要閱讀報紙上的小字或是辨認人臉,需要1000個電極。未來的視網膜晶片會發展到1000個電極以上的晶片了。不過目前還會有一些瓶頸,電極越多,傳輸的導線就必須越多,但是空間有限。另外以我們的科技做個上萬個電極的晶片不成問題,但問題是放在眼中的晶片,要如何準確地刺激視網膜的細胞,使其產生神經衝動。
吳教授的演講很成功地激勵了大家,台灣還是有未來的。我們擁有的高科技,讓台灣未來可以朝向智慧型仿生系統發展,透過產業的結合,高階醫療器材更是一個可被期待的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