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蓮霧的產期,蓮霧自然就上桌了。
蓮霧這種水果,原產地在東南亞的馬來半島和安達曼群島。我一直對它名字感到好奇,到底它和「蓮」、「霧」有什麼關係,上網查了一下,在 term collections這個blog裡的這篇蓮霧的名稱來由:旁及蒲桃、麻六甲蒲桃,算是解答了我的疑問。

在潘富俊的《福爾摩沙植物記》(122頁)說明了「蓮霧」的名稱的由來,原來「蓮霧」這個名字可能來自馬來半島的土名。
是吧,我想它和蓮一點也找不出關係,更別說是霧了。
小時候吃蓮霧的時候,最害怕蓮霧毛毛的屁股了,總是在水龍頭底下把屁股挖了又挖,沖了又沖,最後把蓮霧的屁股挖了一個大洞之後,才敢張口咬下。長大了才知道,其實屁股不只是屁股,屁股那四片,原來是萼片發育變成的,至於裡頭的毛,其實是雄蕊和雌蕊。
中間一根長長的是雌蕊(照片裡的已經掉了),其他的是雄蕊,仔細看還能看到殘存的花藥呢。

蓮霧放在水中會沈,還是會浮?
這個問題大概要洗過蓮霧的才會知道吧,蓮霧會浮。

而且那個樣子就像是浮在海上的冰山一樣

蓮霧裡讓我覺得最特別的就是內層果皮(內果皮?)的質地,鬆鬆軟軟,又有點毛毛的。


想要知道多一點,就得祭出顯微鏡來看個究竟

原來蓮霧裡頭那些鬆軟的組織,在顯微鏡下是長這個樣子

不知道是細胞本來就長成長型呢?還是長大後細胞慢慢分開造成的。

種蓮霧也是件很妙的事情。
生物課裡,我們說把樹環狀剝皮之後,它會死翹翹,不過種水果可不是這樣。
要讓蓮霧快快開花的方式(催花),居然也有把幹基環狀剝皮的方法,而且不只如此,我在這份資料<蓮霧之栽培管理>裡讀到,還有幹基敲頭處理、浸水、剔光頭、蓋黑網。
這些處理方式「剝皮、敲頭、浸水、剔光頭和蓋黑網」,這些逆境事件,反倒是幫它催花的方式,很妙吧。

蓮霧這種水果,原產地在東南亞的馬來半島和安達曼群島。我一直對它名字感到好奇,到底它和「蓮」、「霧」有什麼關係,上網查了一下,在 term collections這個blog裡的這篇蓮霧的名稱來由:旁及蒲桃、麻六甲蒲桃,算是解答了我的疑問。

在潘富俊的《福爾摩沙植物記》(122頁)說明了「蓮霧」的名稱的由來,原來「蓮霧」這個名字可能來自馬來半島的土名。
是吧,我想它和蓮一點也找不出關係,更別說是霧了。
小時候吃蓮霧的時候,最害怕蓮霧毛毛的屁股了,總是在水龍頭底下把屁股挖了又挖,沖了又沖,最後把蓮霧的屁股挖了一個大洞之後,才敢張口咬下。長大了才知道,其實屁股不只是屁股,屁股那四片,原來是萼片發育變成的,至於裡頭的毛,其實是雄蕊和雌蕊。
中間一根長長的是雌蕊(照片裡的已經掉了),其他的是雄蕊,仔細看還能看到殘存的花藥呢。

蓮霧放在水中會沈,還是會浮?
這個問題大概要洗過蓮霧的才會知道吧,蓮霧會浮。

而且那個樣子就像是浮在海上的冰山一樣

蓮霧裡讓我覺得最特別的就是內層果皮(內果皮?)的質地,鬆鬆軟軟,又有點毛毛的。


想要知道多一點,就得祭出顯微鏡來看個究竟

原來蓮霧裡頭那些鬆軟的組織,在顯微鏡下是長這個樣子

不知道是細胞本來就長成長型呢?還是長大後細胞慢慢分開造成的。

種蓮霧也是件很妙的事情。
生物課裡,我們說把樹環狀剝皮之後,它會死翹翹,不過種水果可不是這樣。
要讓蓮霧快快開花的方式(催花),居然也有把幹基環狀剝皮的方法,而且不只如此,我在這份資料<蓮霧之栽培管理>裡讀到,還有幹基敲頭處理、浸水、剔光頭、蓋黑網。
這些處理方式「剝皮、敲頭、浸水、剔光頭和蓋黑網」,這些逆境事件,反倒是幫它催花的方式,很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