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0日

2006高中基礎科學教學研習會

去年的這個時候也參加過這個研習會
這個研習會是思源科技教育基金會所主辦
地點是在交大

上午的研習包括
思源科技創意大賽得獎隊伍的展示
余岳川教授-化學魅力學-快樂教化學
杜正恭教授-另類思索台灣的科技教育-科技人文與哲學的融合與衍練

下午則是分科的研習除了由參加『思源E-Teaching:金獅獎』的老師分享教案
還有劉月梅老師講『教書是藝術工作』、廖達珊老師講『在這裡遇見美』

以下就流水帳式的記一些筆記吧
學生展示思源創意大賽的影片時,出現了一個問題。
用media player播放影片時,投影機無法出現影片,但是NB卻有影像。
這種問題的解法有多種。這個可能是NB的DirectDraw出了問題(DirectDraw是DirectX中處理視訊輸出的部份)

最簡單就是把畫面切換到只有投影機,而NB的畫面關掉。
或者到Media Player的工具/選項/效能,把視訊加速改成無。

余岳川教授提出了肌覺式示範(Kinesthetic demonstration)這種教化學反應的方式。
作法是把自己的身體當作一個分子,手代表鍵可以和別人連結。

很巧的是在下午劉月梅老師示範的核甘酸組成核酸也是用同樣的作法。

月梅老師的作法是把身體當作五碳糖,從背後看去,頭為氧的位置,右手、右腳、左腳、左手分別為為第一到第四個碳。學生和學生之間就可以用手連結成核酸。

用折紙來教學的部份,在這次數學和物理科都出現了。
數學科是用折紙來教立體幾何,物理科則是製作光譜儀。

看材料,我想是和日本的吉田英一所作的光譜儀差不多的東西吧?不過這我就不確定了
因為我只有看到書面上的資料。

余岳川教授的演說很有趣的,簡報中放了一本名為魚就是魚的繪本故事。
這是一條魚和蝌蚪的故事。小魚和小蝌蚪生活在同一個池塘中,小蝌蚪變成青蛙後離開了池塘。一天回到了池塘中和小魚說起外面的世界,看到了哪些生物。小魚因為沒有出過池塘,所以沒辦法在腦海中形成正確的生物模樣。比如說小蝌蚪眼中的鳥,在小魚的腦中就變成了一隻長了翅膀的魚。余教授透過這個故事在告訴我們,小青蛙就像老師,小魚就像學生。
所以你教的東西到了學生腦中可能都變了樣。有趣吧,所以我們要幫學生把抽象思考轉換成具象思考。這就要靠教學媒體的協助了。

余教授還提了一個鼓勵學生發言的方式,就是讓學生抽號碼牌(號碼牌當作座號,你知道的,大學生哪記得自己座號幾號),只要學生發言就加分。人長得越大越不敢發言啊。

余教授還示範了一些實驗,我最有印象的是他拿了一根鐵管問大家如何讓他發聲。作法當然很多,除了敲擊、吹奏以外還可以這麼作。他手上抹了粉(滑石粉?)在鐵管上用力磨搓,鐵管內的空氣就因為形成駐波而產生高頻的聲音。

下午的課程以生物教學為主,這是我想來參加的原因。
廖達珊老師介紹了在生物課用PowerPoint的方式和注意事項
我覺得實用(上午演講的教授應該來聽)而且很重要
對這方面的作法有興趣的可以用簡報技巧去Google查詢
會有很多值得參考的資料
此外廖老師也特別強調色彩如何應用
例如廖老師展示一張長指甲男人的圖片,旁邊的圖說的重點顏色就是圖中的主色

此外樹立自己的風格也很重要
她會在不同的主題中以相關的圖片開場在配合詩詞
把人文的素養融入生物教學中
這是很值得學習的作法

劉月梅老師的演講很特別
她是一個肢體動作豐富,講話也有趣的老師
繼去年示範演出始祖鳥之後
今年的演出是暴龍

學動物的動作應該是她的專長吧
她說學這些動物前要把相關的書籍讀通
所以她才能演得傳神(而且很搞笑)

至於『思源E-Teaching:金獅獎』得獎教案分享的部份
其實我回來以後只記得膜、膜、膜
好像都是膜

因為一個講的是膜運輸、其他兩個是光合作用、細胞呼吸
這些都和膜有關係啊

不過為什麼都要以此為主題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裡難教啊
需要用動畫來呈現囉

不過梅子和我討論倒是說到一個重點
事實上這些單元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更好的動畫
不妨把對象改成其他沒人作過的單元呢?

『思源E-Teaching:金獅獎』這個比賽要求大家使用PowerPoint做出高中的教材
得獎的老師其實應該另外作一個簡報檔來介紹他作的簡報檔
因為聽眾都了解這個簡報檔應該怎麼用、怎麼教(都是生物老師當然知道)
比較需要的應該是呈現這個教案的特色

這些得獎的教案都可以在http://www.seed.org.tw/下載,不過今年的還要再等主辦單位放進去。

最後我要站在開放原始碼的自由軟體這一方質疑主辦單位
這個比賽限使用ppt檔參賽
ppt是微軟的封閉原始碼的檔案
在自由軟體中雖然以Ooo的Impress可以產出
但是這樣的限制無疑是限制只能用微軟的軟體來E化
那是E化還是微軟化?

參賽者必須花錢取得PowerPoint來製作
其他人要使用我的檔案也必須花錢取得PowerPoint 才能播放
這是適當的作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