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3日

如何發表你的專題研究成果

專題研究的成果,可以分成三種方式,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受眾,也應該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呈現。

如何做書面報告
第一種就是書面報告,讀者拿到你的書面報告時,無論他是同儕或是有經驗的師長,他都能用自己的閱讀速度翻閱你的報告,也可以來回翻閱前後對照,看到不懂或是有疑惑時,也能夠停下來細讀或是查證。因此這種發表方式中,書面報告就是唯一主角,身為作者的你根本不可能隨侍在旁等待讀者提問,所以你必須把必要的資訊依照一定的文章結構放在固定的地方,讓讀者可以按圖索驥。哪些結構呢?像是研究器材、研究方法、結果、參考文獻等,這些結構幫助讀者概覽你的研究架構。

書面報告中的前幾項,如研究主題、動機、目的等當然是符應你的研究過程,但是接下來的架構其實和你的研究脈絡不一樣。想想看,你的研究在確定目的之後,就已經找出所有研究器材了,然後定好了所有研究方法了嗎?接下來你就順理成章的產出研究結果並討論,然後到最後才去找出參考文獻嗎?

實際在進行研究時,找器材、擬定研究方法、找文獻等流程是彼此交織糾纏在一起。有時候是翻文獻時看到不錯的器材,就來試試看器材的可行性,然後發現不行,又再一次翻文獻到處問,在一遍又一遍的嘗試下,終於找到可行的方法,也順利產出結果。這些過程在寫成文章時,往往就是去脈絡化地簡化流程,彷彿研究者一開始就知道該用什麼器材、什麼方法來進行研究。

書面報告的特點如果放到口頭發表來做,就會是一場災難的開始,這我以下會談,請稍待片刻。


如何做海報發表
成果發表的第二種則是海報發表,一般都是依照全國科展的規定製作成三個板子的海報,兩側的板子為60cm x 120cm,中間是 75cm x 120cm。

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海報製作者,往往是開了Powerpoint調好版面大小,把書面報告的全數內容倒進Powerpoint裡就以為完工了。如果你曾經去過科展海報現場逛過,這類型的海報你一定不陌生,版面上密密麻麻滿滿的字、不知道看完這段,下一段該看哪裡的文字流動方向、過份裝飾的花邊和不知所云的裝飾圖案。

怎麼做好成果發表的海報?你得先換位思考,想像自己就正站在別人的海報前,作者本人就在旁編。你希望作者為你解說時要用多少時間?他怎麼利用海報上的資訊幫你解說?如果是作者不在海報旁的情況,當你自己站在海報前,你又希望看到什麼版面嗎?

先說版面設計,一定要有適當的留白,先要定出三個版面的版心,確認上邊界(天頭)、下邊界(地腳)、左右邊界,有一致性。考慮到你的文字長度,必須要適當分欄。

常見的一種災難是,中間75公分寬的版面,僅留極小的邊界,再用14號字不分欄放文字,當你站在海報前看這些字的時候,你得左右擺頭才能看。你必須要讓讀者在閱讀時不需要擺頭就能讀完一行。海報的一般觀看距離在一公尺或更近一些,理想的就是要讓中間那版面分欄呈現。

在版面配置時,也要預想讀者會按照什麼順序閱讀你的海報?通常就是由左至右、由上而下,但當你的版面內容是四塊文字和圖片拼起來的時候,你要怎麼導引視線?你可以用適當的空白、線條或色塊。

例如你把上下兩區塊的間隔拉大或加隔線,左右兩區塊的間隔減少,那麼在視線導引上,自然就會按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順序閱讀。而在兩個同樣性質的資訊框背景加上同樣顏色的色塊,我們也自然會把這兩個資訊框視為一體。

你應該把書面報告的文字都放進海報嗎?答案是不需要,我將從幾個角度來說為什麼。

科展的三版面海報,約等於2.3張A0海報,也就是 36.8張 A4,看起來把20頁書面報告都放進去都還有剩。但你如果真的這樣做,你的版面就會非常擁擠,你的文字勢必無法放大到足夠海報觀看的尺寸,你的字距也會被迫縮減到不適閱讀的程度。

再者,一般學術海報常見的規格只有一張 A0、A1 或 A2,如果這些研究人員也是把書面報告的內容全部都放進一張更小的海報裡,那麼他們的海報災難度一定遠超過學生科展海報。

要知道,海報是用來讓讀者概覽整個研究的,讀者是站在那只花幾分鐘閱讀的,而不是坐在那邊慢慢細讀的。所以絕對不要用製作書面報告的想法在做學術海報。

要知道應該怎麼版面配置,我推薦學生用Google 搜尋圖片"academic poster",這些各式各樣的圖片都可以作為模版來參考採用,雖然這些都是一頁式海報,但你可以想像如果要把這些資訊分配到三個版面上,會是怎麼進行?通常左邊那板是呈現動機、目的、器材和方法,中間呈現結果的表格和解讀,右邊是討論、結論與文獻。

而表格的配色,推薦使用 Adobe Color 這個網站,你可以上傳自己的圖片,找出適合的配色,挑選合適的主色、輔色應用在海報發表與接下來的口頭發表。


如何做口頭發表
成果發表的第三種是口頭發表,這還包含了面對評審的現場介紹,還有面對同儕與家長的成果發表會,另外偶而還會有影片發表。

進行口頭發表時,你要分析你的受眾是誰,他們的背景為何,你需要什麼樣的視覺輔助媒介。請記得和書面發表最大的不同點是:
「發表的主角是你,不是海報,也不是投影片」

面對評審,怎麼說?
在面對評審的現場介紹時,通常運用的視覺媒介就是海報了,少數可能會準備筆電在現場投影簡報給評審看,這比較適用在有動態的結果影片,或是程式操作等情境。

而評審在聽你現場介紹前早就收到你的書面報告了,他也已經對報告中有疑義的地方做了紀錄,在會場中可能是聽聽你對研究是否有修正或補充,也聽聽看你對研究的掌握度如何。

在此,請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評審,你評閱一組的時間約莫是五分鐘,這時間包含了作者的解說和對作者的提問,你希望作者講多久?作者介紹三分鐘的話,評審就剩下兩分鐘可以進行問答,如果三個評審各問一個三十秒的問題,那麼作者就剩下三十秒的時間可以作答了。

由此你應該知道你應該再縮減你的介紹,那麼哪些可以縮減呢?我沒有辦法直接給你答案,因為要看你的研究而定,但請記得你在介紹時,你的受眾已經幾乎很清楚你的研究了,而你也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說。

你可以參考新聞寫作的倒金字塔結構,把最重要的寫在最前面,然後依序說明那些重要性遞減的內容。例如你可能在書面報告中詳述了每個實驗器材的製作方式,但是這和你的研究問題沒有直接相關,你就可以把它的重要性往後放。

例如你可以這樣說:「各位評審好,我的研究是想知道OO的變化是不是會造成XXX的增加,我們發現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有以下的證據.......,因為這些證據和OOO的他人研究結果,所以這證明了我們的假說。這些證據的取得是我們透過OOO的方法和器材來獲得的....」

這樣的說明方式,無論評審在什麼樣的斷點要求你停止,你都已經把最重要的部份陳述了。

而在評審提問時,評審問的問題有時候是做球給你,讓你自己講出更好的答案,有的時候是試探,也許他疑惑這個作品的實驗方法或製作流程,也可能是懷疑作品的完成是否假手他人。無論是哪種情況,就按實回答不要說謊,更不要嗆評審啊。

成果發表會,怎麼說?
接下來談以簡報進行口頭發表的情況,這種通常都是在成果發表會,你面對的是你的同學、同學家長、其他師長、學弟妹等。這些人在你發表前,幾乎不會知道你的內容是什麼?所以他們基礎幾乎為零,而他們手上也沒有你的書面報告,沒有辦法在你講解時來回翻閱確認內容。他們的所有資訊來源靠的就是你的口語以及投影片。

常見的一種口頭發表災難就是-僅依照書面報告的架構製作投影片,並且以書面報告的流程來解說。以下的情境你一定不陌生

「大家好,我們的研究主題是OOOOOO(講者背對觀眾,看著銀幕念出來),我們的研究動機是有一天老師上課時給了我們一個東西,我們覺得很有興趣,所以就做這個研究,我們的研究目的是一、.....二、....(一樣看著銀幕照念),這是我們的研究器材,比較多所以請你自己看(快速切換頁,根本來不及看),我們的研究方法是.....(開始出現很多各式各樣的術語,聽眾已經恍神,想要放棄),我們的研究結果是....(出現許多複雜的圖片、各種顏色交雜的折線圖、長條圖、圓餅圖,然後圖字都很小).....,這是我們的參考文獻(密密麻麻,也是快速翻閱),最後我們要感謝一直玩電動的ooo,努力貢獻的XXX(講了很多綽號或代稱,只有作者那組或一小群人才知道的東西),謝謝大家」最後觀眾努力拍手,因為終於結束了。隔年觀眾成了研究者,也依照同樣的方法繼續報告造孽大家。

如果學生都沒有看過什麼樣叫好的口頭發表,那麼怎麼期待學生自己就知道什麼是好的呢?
在此我推薦一個比賽,叫做三分鐘論文發表(Three Minute Thesis ,又稱3MT)。朝這個方向做就對了。

從三分鐘論文發表學口頭發表
這是2008年開始於昆士蘭大學的比賽,是個已經在全球200多所大學舉行的年度競賽。(台灣也有類似的喔-三分鐘生科論文口說競賽,但不知道跟這3MT是否有直接關係)

這個比賽的起源很有趣,根據他們官網的說明,是那時昆士蘭遭受乾旱時,為了讓大家節約用水,所以鼓勵居民定時淋浴。當時很多人的浴室牆上都有一個三分鐘的煮蛋計時器-就一個沙漏啊。昆士蘭大學的老師 Alan Lawson 就想啊,乾脆就用這個來辦比賽啊,於是就這樣開始了。

3MT的參加者是博士生,他們要把發表時甚至得花上九小時的八萬字的研究論文用短短180秒呈現,而且只能用一張投影片!而這演講的受眾是根本就不熟研究領域背景的人。

哇賽,這看起來根本不可思議吧?怎麼可能做得到?

你可以在3MT的網站專頁上看到數年來冠軍的演講影片  https://threeminutethesis.uq.edu.au/watch-3mt  ,很多是放在vimeo,或是你可以到Youtube上找 Three Minute Thesis 也可以找到不同學校舉辦的影片成果。在Youtube找的好處是可以直接線上翻譯字幕,如果是專頁的很多是放在vimeo,就沒中文字幕了。

2013年 教育學院的梅根·波茲(Megan Pozzi)談到了自己對少女的研究以及社交媒體身份和狀態更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K9iYUBCG_o

2013年威爾弗里德·勞雷爾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的 Mariam Elmarsafy 研究水蚤對鹽度的容忍度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9Tef_lPEs4

這些乍看之下硬到不行的主題,你可以用Youtube開啟自動字幕翻譯,看看這些博士生是怎麼說的,而且要請你註記他用了多少時間講動機、目的、方法、結果等。

多看幾個3MT的影片,你會很驚訝地發現,你居然也能用三分鐘就理解這些博士研究的內容。

為什麼?因為他們用了簡單的開場白,大約一分鐘到一分半的時間建立主題和聽眾的連結,讓聽眾明白這些研究的背景是什麼,接著用一分鐘內的時間簡單介紹自己的主題以及研究的方法,然後是說明了這些研究結果將改變了什麼,或讓科學在往前推進了什麼,又或是聽眾可以多做些什麼。

3MT的競賽者指南中,建議了3MT演講者應該怎麼做,我將之與我的意見整理如下,我認為成果發表會與3MT的訴求是一致的,:
  1. 你的演講必須跳出書面報告的框架,而是在說一個故事,就像是在跟另一個領域的朋友或家人解釋你的研究結果。你必須表達出你對主題的興奮與熱情。
  2. 這個故事分成了開頭,中間和結尾。開場白要能吸引觀眾的注意,你可以提出問題讓觀眾想,或者提出能喚起觀眾經驗的情境,建立與觀眾的連結。中間部份簡要說明你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以及用什麼方法得到什麼結果。最後總結重申這項研究的重要性,突顯出你的研究結果和期望的結果。
  3. 你的重點是讓聽眾明白你的研究,並不是自顧自地只說完自己的研究,而不去管觀眾有沒有聽懂,請回想你的研究過程,你可能是花了好幾週的時間,才弄懂那些術語或理論,然後你才能流利地使用那個術語,但你的觀眾可沒有這些時間先行了解。所以要不就多給你觀眾時間了解,不然就請換個方式說,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和學術語言。
  4. 不要放上滿滿的數字、公式和圖表,這些會大家卻步。我在訓練學生時,是先要求無簡報解說,試著光用口語就要能說出研究結果。
  5. 你希望聽眾從你的演講中獲得什麼,重要放在嘗試讓聽眾了解你在做什麼,為什麼重要,以及希望實現什麼。
  6. 和3MT不同的是,成果發表並不限制簡報頁面,但還是記得「少即是多」:文字和複雜的圖形會分散您的聽眾注意力,你才是演講的主角,不要讓投影片成為主角,而你只是讀稿機。

要能作到這些工作需要很多時間,因為從學生的舞台表現、口語表達、台風、語速都要磨練,我的學生大概花了十多個小時的工作時數練習。以下是他們的成果,除了實體的成果發表會外,他們也因應疫情,另外錄製了影片進行發表。
  1. 懸浮微粒粒徑與數量在不同環境條件的垂直分布狀況
    https://youtu.be/yASk-bKmB8I
  2. 去除麵筋蛋白對小麥澱粉糊化特性的影響
    https://youtu.be/eRXbJVxgqUA
  3. 多功能姿勢感測系統
    https://youtu.be/Hgb3G_RfLBk
  4. 電腦數值控制顯微鏡
    https://youtu.be/1hSvm94cc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