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紀錄:
2008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上)
2008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下)
2009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偏光畫、聽診器與飛行蝴蝶
有人問我,身為一個完全不用教理化的生物老師,為什麼我連續3年都去參加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其實答案很簡單,生命現象的展現,都是要靠物理和化學才能解釋,身為一個生物老師,怎麼能不懂一點皮毛呢?除了這個答案以外,「好玩」是我來參加的第2個理由。
今年的研討會在中央大學舉行,託這次研討會的福,身為桃園人的我,終於有機會到桃園高鐵站一遊了。從新竹到桃園的高鐵車程只要10分鐘而已,椅子才剛坐熱,馬上就到了。
研討會的第1天上午安排了四場工作坊,不過時間安排之下,最多也只能去參加兩場。
我選了「玩手機,學物理」和「影像傳奇,超級變變變」兩場工作坊。
帶領「玩手機,學物理」的團隊成員中,有幾位的blog,平常我就有在注意。像是
謝甫宜老師的科學遊戲部落格
王德麟老師的科學玩具柑仔店
陳坤龍老師的動手玩實驗室
因為是團隊包辦工作坊,所以課程是大家輪番上陣。
一開始是許泰記老師展示氣球相關的教具和與手機相關的教具,他在展示的最後秀了一招,是我很好奇的。他吹了一個小氣球放在一個大氣球裡,然後對氣球表面吹了幾口氣,小氣球就在大氣球裡爆炸了(我猜想,吹氣只是個幌子)。這招看起來很炫,不過可惜許老師沒有揭密,後來我去問小p老師和彥文老師,到底那是怎麼做的,他們推測似乎是透過擠壓大氣球來造成小氣球爆炸,到底實情為何,就看看有沒有人能找出真像囉。
接著是王德麟老師和陳坤龍老師的展示,兩位老師的課程內容在他們的blog裡大多可以找到。(科學玩具柑仔店、動手玩實驗室)
陳坤龍老師的課程裡,幾個手機來電閃的製作課程蠻有意思的,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像下面這個只用了檢波二極體和LED的裝置,居然就可以在手機來電時產生作用,讓LED發光。不過在會場裡真的做出成功效果的不多,因為實在都沒料到,在會場裡大家的手機幾乎都沒訊號 XD
除此之外,陳老師帶大家做的轉不停陀螺,這個最令我驚喜。
因為我幾年前在日本的YPC例會中看過他們製作這個玩具時,那時候就一直很想跟著做一個來玩,後來用這個關鍵字「リードスイッチごま」,找到了一些製作資料,像是
http://www3.atwiki.jp/cloud9science/pages/101.html
http://physics.cocolog-nifty.com/weblog/2008/10/post-685b.html
所有材料都買好了,可是最後卡在磁鐵的問題,所以一直沒成功。因為曾經有過這樣失敗的經驗,所以當我在這工作坊看到陳老師教導製作這個轉不停陀螺(リードスイッチごま)時,心中自然是很驚喜啊,雖然我到結束的時候,還是沒有做出來。
第2場工作坊是邱韻如老師的影像傳奇,超級變變變,老師的課程內容在她的網站上也可以見到大部份。會場中看到邱老師的三色燈光展示品,這是要用來展示有顏色的影子,正好我前幾天才寫一篇影子也能變3D,所以我就去跟邱老師分享這個3D影子的作法。
會場中的小插曲,去年認識的陳文華老師,在去年的研討會中送了我好多隻他親手做的作品(請見去年紀錄)。他真是健達出奇蛋啊,驚喜一,他今年改用改用保利龍薄片來製作了,沒想到保利龍可以切削成這麼薄;驚喜二,他居然還做了飛鼠造型的;驚喜三,本來他只是要拿最底下有我名字的那隻給我,沒想到他給上癮了,每隔一小時就給我幾隻,所以最後我就有十幾隻了。
下午的演講中,美國馬里蘭大學退休的Richard E. Berg教授,講The Physics IQ Test。用了很多教具,來問這邊的物理問題。
例如問下圖這樣的字
透過玻璃管來看,為什麼只有藍色的字會顛導,紅色的不會顛倒
然後他會提供三到四個選項,讓我們舉手作答,他就用幾十個選擇題,串起了整個演講。
坐在我旁邊的文昭老師,看到我常常選成錯誤的答案,就說「我的有些觀念跟國中生一樣」
聽到他這樣說,讓我感覺到非常驚訝。
我仔細思考了剛剛那些問題,其實很多知識是我國中或高中就學過的,理論上我應該能答對,但是我卻答錯了。在我學習這些知識多年之後,我的答案卻回到了我接受知識前的質樸概念,所以這代表了當初我在學習時,並沒有將知識內化,反而只是強記,或許只是假學習而已。如果當初我的學習不只是透過老師的口頭講解和書本說明,而是透過大量的實作與觀察,我想我習得的知識不會只是這樣。
這樣的思考歷程,讓我想到最近在複習9年級生物發生的事情。許多學生在7年級能答對的問題,到了9年級再問一次,往往都會回到最初的概念,或是產生錯誤的連結,例如:
「鴨嘴獸和針鼴是卵胎生」
「蛋裡的小白點是一個細胞」
「魚和蛇沒有脊椎骨」
透過自身經驗的反省,我更能體會學生是怎麼學習的。
2008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上)
2008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下)
2009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偏光畫、聽診器與飛行蝴蝶
有人問我,身為一個完全不用教理化的生物老師,為什麼我連續3年都去參加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其實答案很簡單,生命現象的展現,都是要靠物理和化學才能解釋,身為一個生物老師,怎麼能不懂一點皮毛呢?除了這個答案以外,「好玩」是我來參加的第2個理由。
今年的研討會在中央大學舉行,託這次研討會的福,身為桃園人的我,終於有機會到桃園高鐵站一遊了。從新竹到桃園的高鐵車程只要10分鐘而已,椅子才剛坐熱,馬上就到了。
研討會的第1天上午安排了四場工作坊,不過時間安排之下,最多也只能去參加兩場。
我選了「玩手機,學物理」和「影像傳奇,超級變變變」兩場工作坊。
帶領「玩手機,學物理」的團隊成員中,有幾位的blog,平常我就有在注意。像是
謝甫宜老師的科學遊戲部落格
王德麟老師的科學玩具柑仔店
陳坤龍老師的動手玩實驗室
因為是團隊包辦工作坊,所以課程是大家輪番上陣。
一開始是許泰記老師展示氣球相關的教具和與手機相關的教具,他在展示的最後秀了一招,是我很好奇的。他吹了一個小氣球放在一個大氣球裡,然後對氣球表面吹了幾口氣,小氣球就在大氣球裡爆炸了(我猜想,吹氣只是個幌子)。這招看起來很炫,不過可惜許老師沒有揭密,後來我去問小p老師和彥文老師,到底那是怎麼做的,他們推測似乎是透過擠壓大氣球來造成小氣球爆炸,到底實情為何,就看看有沒有人能找出真像囉。
接著是王德麟老師和陳坤龍老師的展示,兩位老師的課程內容在他們的blog裡大多可以找到。(科學玩具柑仔店、動手玩實驗室)
陳坤龍老師的課程裡,幾個手機來電閃的製作課程蠻有意思的,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像下面這個只用了檢波二極體和LED的裝置,居然就可以在手機來電時產生作用,讓LED發光。不過在會場裡真的做出成功效果的不多,因為實在都沒料到,在會場裡大家的手機幾乎都沒訊號 XD
除此之外,陳老師帶大家做的轉不停陀螺,這個最令我驚喜。
因為我幾年前在日本的YPC例會中看過他們製作這個玩具時,那時候就一直很想跟著做一個來玩,後來用這個關鍵字「リードスイッチごま」,找到了一些製作資料,像是
http://www3.atwiki.jp/cloud9science/pages/101.html
http://physics.cocolog-nifty.com/weblog/2008/10/post-685b.html
所有材料都買好了,可是最後卡在磁鐵的問題,所以一直沒成功。因為曾經有過這樣失敗的經驗,所以當我在這工作坊看到陳老師教導製作這個轉不停陀螺(リードスイッチごま)時,心中自然是很驚喜啊,雖然我到結束的時候,還是沒有做出來。
第2場工作坊是邱韻如老師的影像傳奇,超級變變變,老師的課程內容在她的網站上也可以見到大部份。會場中看到邱老師的三色燈光展示品,這是要用來展示有顏色的影子,正好我前幾天才寫一篇影子也能變3D,所以我就去跟邱老師分享這個3D影子的作法。
會場中的小插曲,去年認識的陳文華老師,在去年的研討會中送了我好多隻他親手做的作品(請見去年紀錄)。他真是健達出奇蛋啊,驚喜一,他今年改用改用保利龍薄片來製作了,沒想到保利龍可以切削成這麼薄;驚喜二,他居然還做了飛鼠造型的;驚喜三,本來他只是要拿最底下有我名字的那隻給我,沒想到他給上癮了,每隔一小時就給我幾隻,所以最後我就有十幾隻了。
下午的演講中,美國馬里蘭大學退休的Richard E. Berg教授,講The Physics IQ Test。用了很多教具,來問這邊的物理問題。
例如問下圖這樣的字
透過玻璃管來看,為什麼只有藍色的字會顛導,紅色的不會顛倒
然後他會提供三到四個選項,讓我們舉手作答,他就用幾十個選擇題,串起了整個演講。
坐在我旁邊的文昭老師,看到我常常選成錯誤的答案,就說「我的有些觀念跟國中生一樣」
聽到他這樣說,讓我感覺到非常驚訝。
我仔細思考了剛剛那些問題,其實很多知識是我國中或高中就學過的,理論上我應該能答對,但是我卻答錯了。在我學習這些知識多年之後,我的答案卻回到了我接受知識前的質樸概念,所以這代表了當初我在學習時,並沒有將知識內化,反而只是強記,或許只是假學習而已。如果當初我的學習不只是透過老師的口頭講解和書本說明,而是透過大量的實作與觀察,我想我習得的知識不會只是這樣。
這樣的思考歷程,讓我想到最近在複習9年級生物發生的事情。許多學生在7年級能答對的問題,到了9年級再問一次,往往都會回到最初的概念,或是產生錯誤的連結,例如:
「鴨嘴獸和針鼴是卵胎生」
「蛋裡的小白點是一個細胞」
「魚和蛇沒有脊椎骨」
透過自身經驗的反省,我更能體會學生是怎麼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