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內天后宮原址在哪

最近在做一個新竹歷史互動地圖的計畫,標記到新竹的內天后宮時,突然覺得奇怪,怎麼內天后宮不在竹塹城內?


原來,1748年時(乾隆十三年),內天后宮的確在竹塹城內,那時另一座祀奉媽祖的長和宮,因為位在城外,相對地就被稱為外媽祖了。

內天后宮在1905的新竹市區改正時被拆了,一直到1962年才在現址重建,而重建後的位置已在城外了。



當時的內天后宮到底在哪?為什麼被拆?網上搜尋資料只說了位在西安街,但有沒有更精確的位置?我對照了1904年的台灣堡圖和1905年的市區改正圖,大約位置就是新竹大遠百東北角的十字路口,包括了西安街5巷、西大路、西門街的三條路圍起的範圍。為什麼被拆,簡言之就是新路要開在廟的位置,所以廟就被拆了。







搜查地圖的時候還有個意外的發現,因為不小心在舊地圖上開啟了街景模式,結果發現更容易對照古今道路差異。


1. 黑線是1905年的規劃道路。
2. 藍線是有街景圖的路線,也就是現代道路。

觀察兩條路線與背景圖的差異,可看到三類不同階段開出的路線。
  1. 藍線與黑線共存的路段:代表1905年規劃的路,目前也的確存在。像是西大路、西門街。
  2. 只有藍線卻沒有黑線的路段,而藍線畫在底圖的建築物位置,那就是後來又規劃了新道路,同時也拆除了舊建築,例如南門街111巷。
  3. 和上述相同,但藍線畫在底圖的空白區域,這代表了這些現代路段至少在1905年前,甚至在19世紀清帝國時期就已經存在。像是現在的石坊街、西安街5巷等。



2025年8月24日

胚珠子房與花粉管生長的3D互動程式

 


常覺得課本上胚珠在子房內的圖,因為是平面的,所以不容易想像出來那個樣子,所以就想做一個立體的模型來玩玩。

目前做了單胚珠的基生胎座,多胚珠的中軸胎座、邊緣胎座和側膜胎座等,都是用倒生胚珠的型態。

寫這個東西最花時間的是要思考每個物體的3D幾何關係,然後用程式實作出來。

花粉管生長目前只在單胚珠的模式裡實作出動畫。

有興趣的請到

https://chihhsiangchien.github.io/3DFlower/index.html

2025年8月22日

光華迷宮裡的路是怎麼長出來的

很多年前寫過一篇光華迷宮是怎麼練成的,當時因為沒有足夠的圖資,所以沒有辦法弄懂光華迷宮裡的路隨著時間的變化過程。

不過最近看到中研院的百年歷史地圖有增加不少圖資,我發現已經可以看到過往的變化過程了啊。


首先是疊合1904年的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明治版),這區域最早的路是現在的湳雅街,那時候的光華迷宮當時稱為「魚種寮」


然後是來到1921年的「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多了一條路「製糖用機關軌道」,連接到「帝國製糖工廠」



疊合現在地圖,其實這條鐵道部份成了後來的「光華二街」與「光華街」,而帝國製糖工廠就位於現在的巨城。


這條「製糖用機關軌道」雖然後來消失了,不過在後續的土地規劃上還是可看出其留下的影響

目前「光華二街」一直到了光華國中附近的7-11,大部分與當初機關軌道的路線相同。



經國路以南的光華街大致與軌道相同,而曙光女中校地東側大致和這條軌道貼齊。



1936年的新竹市都市計畫圖上,增加了「農事試驗場」與「種畜場」



農事試驗場的範圍包括現在的大全聯(前大潤發)以及湳雅公園,種畜場的位置則是北區區公所。



1945年美軍拍攝的航照圖中,能看見「農事試驗場」與「種畜場」的建築結構



紅色圈處是現在光華國中位置,但此時間前的地圖都尚未標註此地為何。




直到1953年的新竹都市計畫圖上,紅圈處才有了標示,此地為「屠獸場」。也在此圖上看到現在光華迷宮的路網規劃,但這樣的規劃要到很多年後才真的有路開出來。



同樣透過美軍拍攝的航照圖(從臺灣百年歷史地圖中找美軍1944年航照圖)還可以看見湳雅街這條路線上,標示出黑白相間的條紋,如果從其他的地區來對照,會知道這是「輕便鐵道」的位置。(例如,透過日治時期新竹茶葉運輸-安咸線、北埔線及竹東線輕便軌道圖來對照)


再透過台大經濟統計與資料研究中心的鐵道資料的地圖來看,可以知道這屬於私設鐵道。


1919年(大正8年) 臺灣鐵道線路圖




再從1931年(昭和六年 )臺灣鐵道線路圖此圖可以看到此處標示圖示的是二尺六寸(綠色細線)




整理以上關於鐵道的部份,突然發現原來這個區域裡曾經有三段鐵道同時存在,湳雅街有輕便鐵道、光華二街是製糖用機關鐵道,另外還有鐵道路機場線鐵道,這三條路線依序也就是光華迷宮裡最早的路線,雖然不一定是給人走的。





雖然1953年的都市計畫已經規劃出光華迷宮的路網,但在1972年的航照圖上還是沒看見,但光華國中的校地建築已經可以看出學校的樣子,其實和現在差異不大。光華國中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新竹縣立第一女子中學,1968年改制為新竹縣立光華國民中學,所以航照上看到的就是新竹縣立時期的光華國中。


1973年的新竹市細部計畫都市計畫地形測量原圖,也還沒看到迷宮的路網。

但這張圖上有許多有特別的地方,以前的種畜場在此時變成屠宰場。複習一下,這塊地是目前的北區區公所,1936年時是種畜場。而屠宰場的本來位置在現在的光華國中。


民國86年出版的新竹市志(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如下記載,我想此地以前名稱也許就是「南雅屠宰場」。

新竹市志第四卷經濟志上/工業/食品工業/肉品工業,頁210-212。


本市肉品最早由三家屠宰場屠宰供應,位於現在香山車站邊及光華國中,埔頂。後來香山車站邊之屠宰場遷至牛埔屠宰場,光華國中現址之屠宰場遷至南雅屠宰場。自從北部地區民聯公司實施電宰後,本市人工屠宰場全部關閉,祇特准許湳雅屠宰場開業,每天屠宰三十頭豬隻,供應本市貢丸特產業加工(註五十六)。 人工屠宰之設備簡單,僅需爐灶、吊鉤、繩子、屠刀、二人即可屠宰,但由於人工屠宰之衛生與法令規定不符,故於民國七十五年七月一日新竹地區全面實施電宰。超級市場的冷凍豬肉漸漸受歡迎、肉類販賣業更形蕭條。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四經濟志上〉,第210-212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此時期的1973年光華國中校地建築如圖


 

到了1976年的航照圖,光華迷宮終於出現。此時還能看到製糖鐵道的路線,但後來這段路線就只留下目前光華二街的路段了。




從內灣線新莊站與竹中站看大霸尖山


這些照片是7月底拍攝的,某次下午搭乘內灣線在新莊車站時,天氣正晴朗。看著遠處山景看到熟悉的樣子,是大霸尖山啊。(拍攝地點是往內灣的月台上)



把相機取景範圍調整一下,底下的鐵路就是內灣線。如果有角度能同時拍到鐵路和大霸尖山,應該是很不錯的構圖。




後來到了竹中站,搜尋了一下,不知道是否還能看見,結果就在大樓邊上,剛好還能看見。


用地圖把這幾個點標定出來,觀察點距離大霸尖山大約42公里。山頭位置在新竹縣和苗栗縣的邊界,朝著這方向繼續過去則是台中市了。




 

新中正橋看新竹縣邊界的山景-外鳥嘴山與李崠山

由竹東往芎林的新中正橋上,每回開車走這個方向都會看到正前方有一個尖尖的山,雖然每次都很好奇,但是回家後都忘記去查它是什麼山?

終於最近記得去peakfinder查了,原來那是「外鳥嘴山」,往右隔著飛鳳山則是「李崠山」





在地圖上標註這幾個點,兩個比較遠的山頭大約距離觀察點20幾公里,那兩座山頭大約就是位在新竹縣與桃園市的邊界上。

知道其所在位置之後,看到這個山景就能夠對新竹縣的範圍有個概念,只要心中想像一下兩座山連線的區域內,那就是了。





2025年8月20日

imagej課程:啟


今天一口氣貼了很多 imagej的課程文章,這是有原因的。

因為這是我最近在國防醫學大學開的一系列工作坊的教材啊!是用imagej做生醫影像處理的工作坊。

怎麼會找去開課?那是因為邀約的老師當初在國外念博士的時候,為了要做影像處理,然後就到YT上找,結果就看到了我那一系列教學影片。後來他任教時,因為學校有這方面的課程需求,所以就來邀約找我囉。

雖然我過去已經寫了不少blog文章,也有很多教學影片,但由於課程是好幾週的連續性課程,又是針對醫學院的師生,所以我還是從頭開始寫講義教材。如果有興趣學的,也可以自己看看囉,雖然內容很多,但其實多數使用者的需求都只要會用一點點就夠了喔。

其實如果要完整閱讀的話,到github去讀會比較好喔。

imagej課程:imagej的影像分析方法學流程


1. 明確分析目標

  1. 定義分析需求:要從影像中提取哪些資訊?(例如細胞數量、粒線體分布、結構形態等)
  2. 設定量化指標:確定衡量標準,方便後續驗證結果。
  3. 詢問生成式 AI,獲取相關資訊與建議。

2. 學習工具使用

  • 參考官方文件
  • 觀看教學影片或範例
  • 有些plugin沒有提供文件,如何找到操作方法:
  • 查看 plugin source code,使用quick search功能,搜尋功能後點選source,會連到github。

生成 Macro

  • 使用 ImageJ 的 Macro 語言撰寫自動化腳本,利用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生成 ImageJ Macro
  • 根據需要調整 Macro 以符合特定分析需求
  • 將 macro 參數化,例如:將影像路徑、分析參數等設為變數,方便重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