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分鐘的脈搏與心搏的數值一樣
- 運動後的測量值比平靜時快
第二點不是問題,對學生來說也應該是常識,問題是出在第一點,實驗結果常無法得到這個結論,為什麼?
有些活動流程會安排兩人一組,自己聽心音,另一個人幫他量脈搏。有些則是三人一組,一個人貢獻身體,一個人聽獻身者的心音,另一個人則是量脈搏。
無論怎麼安排,脈搏總是會不小心量錯,或是心音恍神算錯,結果脈搏和心搏的數字總是兜不攏,然後老師只得用說的告訴學生,這個應該要一樣喔,沒有量到一樣是量錯了喔,啊學生也只能就這樣接受啦。
怎麼改進呢?我認為兩個結論不一定要同時獲得,可以先確定脈搏和心搏同步,有了這個概念之後,單獨聽心音或是量脈搏都可以。
但是要怎麼確定脈搏和心搏同步呢?你要先思考為什麼大家量測時總是沒辦法知道它們是同步呢?主要是因為那並不是同一個人同時測量啊,所以最好還是要一個人同時測量脈搏和心搏,一個方法是自己手測量頸動脈、耳聽心音才行。
不過這樣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手的感覺是壓覺,耳朵的是聽覺,這兩種感覺並非我們習慣統合的感覺,所以有些人還是很難發覺那是同步的。
不過啊只要轉換刺激類型就可以,把本來用壓覺感測的脈搏訊號,改成用視覺感測。就用這篇《你的脈搏我看得見》使用的黏土和珠針,就可以自己測量自己的兩種身體訊號。
一開始也不用先跟學生講脈搏心搏的關係,就提出問題,問這兩種訊號有什麼關係,然後讓他們自己去發覺。讓學生先把聽診器掛上耳朵,再把黏土珠針放在手腕上,然後自己移動聽診器的探頭聽心音,耳朵專注聽心音,眼睛專注看珠針晃動。
就算是皮下脂肪肥厚的,手指不容易摸出脈搏的,也可以透過黏土和珠針看到些微的振動。雖然光是看,可能覺得那振動像是風吹的,或是手晃洞造成的。但是戴上聽診器,你就會發現那些振動會和心音同步。
而且學生都可以感覺到那晃動和第二心音(動脈瓣關閉)的聲音是同步的,還有一些學生是可以察覺到那晃動(脈搏),不只是和第二心音同步,它還比第二心音快一點出現,是夾在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之間的喔。
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兩條紅線分別代表二尖瓣和主動脈瓣關閉的時間點,那就是兩次心音的聲音發生點,而藍線代表主動脈的壓力,壓力最高的時間點和第二心音的時間差距大約是在0.2秒之內。
圖片來源: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压力、瓣膜、血流和容积的变化
我們很習慣用視覺和聽覺同步感測環境事物的變化,就拿看電視節目來說,如果配音稍微遲滯了一點,我們很容易感覺得出來的,回想一下看中文配音的日劇、韓劇應該就懂了吧。所以那個差距0.2秒,仔細看和聽是能察覺出來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