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觀察,還能作些什麼呢?配合上目前行動學習的計畫,我想到了製作電子書。
有採集觀察、加上先前製作的顯微鏡台,再加上iPad,課程變得不一樣了。
這是整個課程的紀錄,兩分鐘左右,看看吧。
課程細節:
- 這個實察活動目的是培養自然觀察能力,學習動物分類,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一些動物門的分類(例如軟體動物門、環節動物門)。
- 採集時,二到三人一組,提供鑷子或湯匙、封口袋數個、迷你顯微鏡,事前說明採集目標以及採集倫理。學生會於採集時進動物辨識與進行分類,隨後會將動物帶回教室,然後我會統整本次採集的動物種類。學生利用iPad進行拍照與錄影,或利用顯微鏡台進行顯微攝影。
- 學生取得素材後,再利用Book Creator for iPad 這個App進行電子書編輯,而我會利用airplayer鏡像投影iPad畫面進行教學。
- 完成電子書之後,會用Google Drive上傳至網路硬碟,最後學生於下課前或回家上網填寫學習問卷。
目前已經完成三個班級,電子書都放在這個網路硬碟的公開連結裡,學生亦可由此看到其他人的作品。如果你想看,若用PC必須下載能觀看ePub格式的電子書閱讀器,例如Google Chrome的外掛Readium,或是下載後用iPad的iBook觀看。電子書也可轉存為PDF格式,但缺點是無法播映影片。
雖然是沒有電腦設備或是iPad怎麼進行課程?其實不需被設備綁住自己,學生可用紙筆繪圖,用A4紙剪裁變成小書彙整,就像我去年做的那樣。
每次進行完活動,我都會想一個問題,到底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課程幫了學生什麼?所以我會讓學生填寫問卷,問問他們的想法。
我問了三個問題:
- 這個製作動物電子書的課程,你有什麼感想?然後對這課程有什麼建議?
- 就我個人而言,經由小組合作完成這項計畫,我學到了什麼?
- 經由小組蒐集資料、討論和思考,我學到哪些技巧或哪些能力增強?
學生問卷結果在這邊。
不出所料,好玩、有趣是一定會出現的答案,當而且有很高的正面回覆,建議部份,有同學覺得時間太短,無法順利完成。
而第二個問題問到,小組合作學到了什麼?從答案裡看到了鬼打牆的痕跡。
問「小組合作讓你學到了什麼?」
答「我學到了分工合作」
好啦,重點其實是在反思自己是否能從小組中得到什麼體會,從這些回應中,我知道此合作的目標是有達成的。
「分工合作。兩個人完成,不只比較好玩,也事半功倍。」
「要一起合作找動物丶照相,可貴的合作經驗和自主學習。」
「我學到了團隊合作跟分工合作 或許我會的可以幫助跟我同隊的隊員OO 或我不會的 隊員OO可以幫我 至於我們都不會的問題可以問老師或同學。」
第三個問題問「經由小組蒐集資料、討論和思考,我學到哪些技巧或哪些能力增強?」,從答案裡也知道,達成的學習成效絕對不是光在教室裡看影片、標本就能比擬的。
「經由小組蒐集資料,討論,思考,我學到了如何找出一些微小的生物是我們不常去在意的甚至有可能根本沒有去在意過的生物也讓我了解到一些生物的棲息地 例如:馬陸,蚯蚓,渦蟲都是在學校可以找到的生物,而它們的棲息地都是有點潮濕的」
「我學到了拍攝的技巧。」
「石頭下比較容易找到所想要的動物」
「我學到分工合作、同心協力的重要~~」
「我的自然觀察能力變強,而且更了解哪種動物會常待在哪種地方。」
公開觀課吧!
在進行過兩個班之後,我也發了封Email,邀請老師們前來觀課,交換條件就是一定要寫心得回信。行動載具在生物科的教學 觀課心得 陳O芬 0526
第五節課去簡志祥老師的教室,看簡老師如何利用行動載具在生物科教學上。簡老師一上課就說明整個課程,以下為流程:白板上寫出待會要學生採集的幾項動物類別:扁形、軟體、環節、節肢、刺絲胞、棘皮、脊索。分組:採兩兩一組的方式發放夾鏈袋、鑷子(或湯匙)、迷你顯微鏡說明校園觀察時間25分鐘,並且對錶,請學生善待小動物,第二節後須將採集到的動物放回校園中。13:48左右返回教室,整理同學們找到的動物並加以分類兩兩一組使用ipad拍照,製作電子書上傳。
觀課心得:掌握細節就能掌握課程流暢度,簡老師將課程說明得很清楚,讓學生知道這兩節課需要完成哪些動作,時間掌控良好,學生不會在過程中聊天嬉鬧。同學們可以選擇使用鑷子或湯匙當作工具,在校園中尋找動物,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後來訪問了學生,學生覺得鑷子比較好用,湯匙比較大,挖土、抓大一點的動物容易,但是土裏頭很多是小動物,用鑷子好抓而且容易放進夾鏈袋中。不過有同學還是希望能夠每個人都能夠有一個工具,這樣看到動物時,就能夠直接抓取。( 我想這點 簡老師應該有他的想法 )學生在校園找動物時,有同學像是旁觀者一樣,就站在一旁看同學們翻土找東西,自己並不下去搜尋。不過,後來隨著同學找到的東西愈來越多,尖叫聲、笑聲四起,這位學生似乎也感受到那種喜悅,因此較為積極的參與,甚至抓著夾鏈袋觀看裏頭的動物。[原本我有種喉~抓到了齁,也有學生沒興趣的嘛!!!( 心腸很壞!) ] 可是念頭一轉,不對啊,也許這個孩子在教室裏頭的參與度更低,如果可以讓一個孩子從睡覺沒興趣,變成在活動中露出喜悅的笑容,那麼這樣的教學的確有幫到孩子,我的幸災樂禍頓時變得非常的羞愧。這樣的課程,老師需要有很厚實的學科知識,因為學生不管抓到甚麼動物,老師都要能夠回應: 渦蟲、鼠婦、蟑螂、蝸牛、馬陸…,讓學生能知道自己面對的是甚麼樣的動物。 (以前簡老師曾經介紹過google的照片搜尋功能,不知道學生是否也可以利用這樣的功能,上網找他們找到但是卻不認識的動物?! )Book Creator 是一款製作小書的app,有免費與付費兩種。我覺得很慚愧沒有在事前把簡老師的信件看清楚,所以問了很笨的問題,現在把信件看清楚後,發見自己課前的預習不夠認真… 結論,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Hi,簡老師:
我第5節有課,所以第6節到,可惜無法全程參與!
很遺憾沒有親看到志祥老師自製的顯微鏡及三角板的用法,
整個過程流暢,學生也有照著計時器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對學生是新奇,有趣的經驗,不想也沒空打瞌睡了!
也顯示志祥老師對電腦及軟體應用功力之深!及無限的創意!對生物的功力當然更不在話下!
不過對學生整個生物課程的難度,並無加深,國小高年級也可嘗試!今天的課程應是著重在學生動手體驗,應用科技做出電子書,成一份報告,親眼觀察抓到的動物,而不是只有書上或線上看到圖片而已!
整個上課的流程設計,可借鏡到理化實驗課程上!
"不虛此行"!無形的收穫良多!也盼以後能再從志祥老師身上,多吸收些知識與創意!我還有很多很多想要詢問請教的!希望不要讓你覺得煩...
志祥老師=創意無限! O靜.
電子書製作觀課心得
1. 跟著孩子們進到風雨走廊,觀看孩子採集動物的狀態,我看到老師不厭其煩的引導,如何找到動物的方法,也看到不同孩子在學習上所展現的差異,有些組別積極的尋找,有些哇哇大叫(被自己的心態驚嚇過度),有些執著在固定的角落,喃喃的說:「怎麼都找不到」,在過程中,我一直看到您親自示範如何尋找的方法,而且堅持孩子要自己作一次。
2.對於以上的情形,我看到學習者不同的樣貌,也看到因著不同學習心態,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風景,我想跟學生分享這些畫面,並進而引導他們去思考自己對於學習的認知及主動性。
3.當我看到您示範翻開石頭,會有不同面貌,我想到人生也是如此,有很多的石頭也等著我們主動去翻開,人生有如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將會拿到那一顆,這是阿甘正傳的經典名言,也是我看到您上課畫面時,我想跟孩子分享生活的道理。
4.孩子在您的課程中學會作電子書,讓我想到不同課程互搭鷹架,我們在別的領域就可運用這項技能,因此領域間的教師交流是必要的,只是我在想要怎麼作到呢
5.電子書部分,有一個疑問,學生的作品都放在雲端,老師是否有思考,如何運用這些各班的學習成果,產生更多的效應
再謝謝你,公開觀課,勇氣十足,也讓我有機會再去思考教學
O容
志祥師:以下是我當天的觀課心得(第六節):學生們大多都能認真參與課程,有一位負責打資料,另一人負責觀察生物,不過,兩人一組時,常見拿ipad的同學主導性較高,到課程後半段時,另一位同學會較無法進入狀況,(可能因為沒事做),若一人自已做一份電子書是否就能解決這問題呢?又,上次看老師信件有夾帶別班電子書加入的實驗如「驅光性」,學生實際操作的過程,放在電子書中,讓電子書更具可讀性,而不是只有單純的書面資料而已,感覺很棒。謝謝老師當日的公開觀課機會。O仁
看了這些回饋實在受益良多,越來越覺得公開觀課給我很大的幫助,因為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看自己的教學,同時也可以提醒自己缺少什麼。
像兩人一組的使用iPad,的確有時候會出現一人發呆的情況,我也一直在試驗到底怎麼做才好。一人一載具,優點是都有事做,但是就少了合作的契機,當然也不是說不行,只要任務設計得當,也還是可以做成。而阿芬老師信中提到的一組一份工具,其實也是我想為了合作而設計的,如果一人一份工具,就會發現大家是分開找尋的。
另外,電子書裡還可以放些什麼呢?仁老師提到的驅光性的行為紀錄,其實是我沒料想到的,因為我當初只是叫學生放10秒鐘影片,學生就自己想到可以這麼做。那的確提醒了我,可以讓學生做更多行為觀察的實驗來放在電子書裡。
這些電子書是不是還可以加值應用呢?我認為是可行的,不過還要再加些東西進去才行。我在另外資優班的專題研究課程中,也會使用這個課程,不過題材就會要求學生作些主題性的,像是以樹皮或葉子為主的電子書,我想那會有不同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