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5日

課程裡的提問,提問裡的課程

因為之前寫過一篇科學閱讀的提問策略,所以最近就有記者來問一些我在課程作提問的方式和過程。


我怎麼訓練提問
我的課程裡訓練提問的課程,都是在學期初的科學方法課程中,像是這篇從觀察提出好問題,以圖片為例 和101年的科學方法課程 都有提到一些。

為什麼我會覺得提問很重要,坦白說過去我教學的時候,我想的都是老師該怎麼傳遞資訊,後來我才開始想到怎麼從學生那邊知道他們聽到了我的內容,所以我開始弄數字卡片。後來我發現光是得到這樣單一化的答案其實還是不夠,要知道學生到底懂了什麼,得聽他們問出什麼問題。

課室中最常出現的學生提問應該就是檢討題目時「老師,這題我不會」,如果我們老師就只針對題目回答起來,那就錯失機會了。

好的作法,應該先問學生對哪個選項有疑問,請學生說出他的想法,有經驗的老師聽了學生的想法就會知道他的迷思概念存在何處?

提問的背後,都會藏著提問者的先有概念,例如學生可能會認為植物白天不會消耗氧氣,但他不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當學生提問:「老師,這題為什麼B會對,明明白天就不會產生氧氣啊」,在這個提問中,最後一句就可以抓到學生的迷思概念了。

所以我覺得提問的重要性之一,就是幫助老師找到學生的迷思。前面提到的科學方法課程中,讓學生提問,這目的又不太相同了,目的是讓學生從混雜的現象中辨識出科學議題。



藉由提問想要提昇哪些能力?

我的重點會放在自我省思與培養科學素養,就像是pisa所說的「形成科學議題」的能力。不過要作提問,也並非總是很順利,最常遇到的困難就是時間問題。課程上聽學生問問題,或是我們循著學生的提問繼續追問下去,這花的時間可不少。現在我能做的,多是讓學生下課再來提問,我才有夠多的時間處理。

學生的提問類型,最常出現的是他已經知道答案了,只是他來詢問老師,確定他所知道的答案是對的,抑或是他發現他過去學到的資訊(書、補習班、考題)和我說的不同,因此會提出質疑。




有提問能力的學生有什麼特質?

敢問問題、能夠問對問題的學生,有哪些特質呢?我覺得最明顯的是大量閱讀,接觸許多資訊,無論是資優班的學生或是普通班裡學業成就不高的學生都有這樣的。不過他們剛開始都只是來告訴老師他們看到的資訊,然後來問其中幾個不懂的部份,像是有個低成就的學生,很喜歡看醫療保健版的新聞,所以常常會來問一些怪病。有些學生則是會來告訴我電視上出現了什麼奇妙的新聞,像是發現了野人之類的,那我就會反問「你全都相信嗎?」「哪些地方不相信」,基本上還是透過我的提問,來促成學生的思考,如果不問就不會想了。


另外還有個超會問問題的,常常會問出一些我沒想過的問題。有次他問我蜜蜂螫了人一次就死,胡蜂卻就可以螫很多次,這是為什麼,我就跟他講到產卵管特化成螫針的事。然後他就想到那麼蜂后是不是就不會螫人,還有胡蜂當中負責產卵的雌個體是不是也不會螫人,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坦白說我也不也沒想過。

後來我問那學生,怎麼這麼會問問題,他說他從小就愛看書,爸爸沒管他們讀什麼書,所以他就會大量閱讀,他們家裡有訂小小牛頓之類的雜誌,小孩拿的雜誌裡有許多問題,但雜誌裡不會直接告訴小孩答案,而是要小孩自己去想。大人那邊也會拿到一本一樣的雜誌,但卻是有答案的版本,所以親子之間就可以藉此問答互動。

也同樣是大量閱讀養成的例子,就是我在這篇《我想要的科學閱讀新風景》提到的學生
國文課講到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結果這學生問了國文老師一個問題,讓國文老師非常驚訝,他問:「為什麼白居易寫完詩,只給老嫗看,不給老公公看,是不是有性別歧視」,這學生想到古代婦女比起男人,比較沒機會能讀書,所以如果老婆婆都看得懂,那就是大家都看得懂。學生發現「老嫗能解」這件事,蘊含了當初社會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