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個課程,我早在一兩週前就開始準備了,因為我打算用新的上課模式。今年我已經大量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在消化系統的教學上,我也很希望將課程的主體轉換到學生身上,而不是只有我在台上哇拉哇拉講課。
後來在資訊組長洪組長的協助之下,我使用了群組電腦教室,再加上Bio Digital Human來上課。
群組電腦教室中,每個小組有一部筆記型電腦,另外還連接了一部17吋的螢幕,供其他未操作的同學可觀看。
課程的開始,我先介紹如何操作Bio Digital Human,學習單上附了該網站上消化系統的中英對照資料。
Digestive System 消化系統學生不一定要看這份中英對照資料,因為使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時,可以直接用"全文翻譯"的功能,把網站的資料都翻成中文。只是翻譯之後,似乎瀏覽器當掉的機率會增加。就算他們不去看英文,也可以直接以畫面中的圖,對照課本中的中文,來得知到底哪個器官叫什麼名字。
Gastrointestinal Tract 消化道
Low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下消化道
Colon 大腸
Small Intestine 小腸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上消化道
Esophagus 食道
Stomach 胃
Bile Ducts 膽管
Liver 肝臟
Gallbladder 膽囊
Pancreas 胰臟
Left Parotid Duct 左耳下腺管
Right Parotid Duct 右耳下腺管
Left Parotid Gland 左耳下腺腺
Right Parotid Gland 右耳下腺腺
Left Submandibular Duct 左頜下腺管
Right Submandibular Duct 右頜下腺管
Left Submandibular Duct 左頜下腺管
Right Submandibular Duct 右頜下腺管
Left Sublingual Gland 左舌下腺
Right Sublingual Gland 右舌下腺
Left Submandibular Gland 左頜下腺
Right Submandibular Gland 右頜下腺
我邊講怎麼操作,邊介紹消化器官的名稱,然後就讓學生自己操作了。他們的學習單上有7項任務,分別是
1.開啟骨骼系統和唾腺,觀察三對唾腺的位置
2.開啟骨骼系統和胃,請問胃位於腹腔哪個位置?
3.開啟骨骼系統和肝臟,請問肝臟位於腹腔哪個位置?
4.小腸和大腸交接於盲腸,下方有一指狀突起,稱為闌尾。盲腸位於腹腔何處?
5.觀察膽囊、肝臟、胰臟、膽管、小腸的相對位置。
6.小腸和大腸哪個比較粗?哪個比較長?
7.用3D模型確認耳下腺管開口的位置,用鏡子找看看吧!看看唾腺和會厭軟骨.html 這個網頁,找看看自己的唾腺開口和會厭軟骨。
為了讓他們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操作電腦,我依任務編號分配給不同學生操作。例如我每組內都有1-5號的編號,1號同學就負責操作任務1,2號同學操作任務2,以此類推。
透過上述的任務,我發現學生居然不知道什麼叫作"腹腔"。
用Bio Digital Human來教學有很大的好處,過去我用板書、海報或是消化系統拼圖,根本沒辦法讓學生有立體的概念,可是Bio Digital Human 可以轉來轉去,學生可以一邊看一邊摸自己身體來認識消化系統,這比老師口沫橫飛講半天要好。當學生都而成任務之後,我再請各組一名學生到台前來用老師端的電腦說明給同學聽,這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
這正在解任務研究唾腺的位置在哪,所以把頭骨很多小骨頭都拆掉了。
群組電腦除了讓小組可以共同完成這份作業外,我還準備了一組一支隨身碟,裡頭預先放了消化的相關影片(大部份都是來自網友貢獻到科學小電影的影片),我讓學生依學習單的指示,各組自己點選影片來看。
這樣的教學設計的目的如下:
- 沒有讓學生連上網去看影片的原因:擔心網站連不上去就浪費時間了,所以我事先下載影片使用。
- 一組一支隨身碟的原因:我可以在家就先把影片放在裡頭,上課時直接發下插了就可以用。此外,若是未來有小組在課堂以電腦完成的作業,也可以直接存在隨身碟裡繳交。儘量避免網路斷線造成的問題。
- 影片由學生自己播放,而不是由老師統一播放的原因:讓學生可以依自己的步調看影片,想要看慢一點,或是暫停看仔細,都可以自己操作,以此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
以上流程大約就是一節課的時間,至於第二節課下週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