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上第3次段考試題分析

在教師的養成教育裡,我們學過教育測驗與評量,也都知道試題分析的重要性,包括了教師的教學成效,也有學生的學習成果。不過在教學現場裡,往往我們還是用一般性的指標,例如班級平均、多少人及格..等,去衡量試題及班級的表現。 只用班平均來看,事實上是有缺陷的。我有個班級,他們的每次段考的班級平均比別的班級少了10分左右,乍看之下似乎這個班級很差,不過再以標準差來看,他們班的標準差很大,這代表他們的分數和平均分數的差異很大,並不是集中在那個平均分數附近。接著我再用分數分配直方圖來看,就發現他們班呈現了嚴重的M型社會啊! 白話一點來說,他們班上成績好的不比別班少,但是因為成績差的人比別班還多,所以就讓平均分數下降。可是這種現象是光用平均成績這項看不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做成績分析。 在分析的方式裡,一般都是著重在試題上,少有針對學生的個別表現去做分析。還好有「學生問題分析表」這個試題分析的工具,所以這次段考,我就向學校要求要用讀卡做答的方式,用來收集學生的作答反應(也就是哪一題答什麼答案)。因為學校經費的關係,所以我們生物科的考試都是人工閱卷,不過後來向主任說明目的之後,主任也欣然同意,讓我們採畫卡方式。 雖然之前我有用 Excel VBA去做了個分析的程式 ,不過那只是玩玩而已,不太成熟,很多功能沒有做出來,所以後來還是用余民寧教授的《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所附的程式來做分析。 從教務處拿來的學生做答反應資料,要經過一些轉換編輯才能用程式去跑。不算太難,只要注意一些小部份就行了。 學生的答案是ABCD,可是程式需要的是1234,這個用 「取代」 就可以替換了。 學生的答案裡還會有一些其他的答案像是K、M、J這些奇怪的答案,那是因為學生答案卡沒畫好所造成。要把那些替換變成0或是N,才能做分析。替換從E到Z的答案只要用RegExp正規表示法就可以了,方法就是用 [E-Z] 代替E到Z的各個字母就好了。 直接把資料從EXCEL存成文字檔的時候,會有一些tab變成的空格,這要確實用空白去替換掉,不然程式也會有問題。 沒考試的學生會有一筆完全空白的資料,那要刪掉,不然也會跑不出來。 試題總評 這份試題主要由唐誼真老師出題,我做部份的修訂。試題分析的結果,難度的範圍在0.55~0.85,大多屬於中難度的題目;鑑別度自0.28~0.75,有高的鑑別度。絕大多數屬於優良型試題,有幾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