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翻轉教學:10個老師的跨學科翻轉手記,讓學習深化、學生更好奇》
我對這本書《翻轉教學:10個老師的跨學科翻轉手記,讓學習深化、學生更好奇》,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啊,英文版剛出版的時候,一直想要看,但是苦於無處下手,amazon那時候還買不到kindle電子書,所以就擱著了。一年之後,天下雜誌就出版了中文版,趕緊來看當初錯過的好書。 這本書的作者Bergmann和Sams在2012年時有出另一本《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中文書名是翻轉教室:每一天每堂課接觸每個學生,不過目前沒有中文版),我在2014年七月,前一個學年剛結束的時候,我對自己的課程做了一番省思,想做一些更多以學生中心的課程。幾個網路上的朋友剛好都在讀跟翻轉教室有關的原文書籍,後來我也跟著讀了幾本,像是 Jason Bretzmann 的《Flipping 2.0: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Flipping Your Class》,還有前面提到的《翻轉教室...》 原文書當然讀得比較慢,可是越讀越津津有味,一個聲音從心裡冒出來告訴我:「這東西就是我要的,是我教學拼圖裡一直想找的那塊」。十數年的教學歷程中,「改變」是一直都在做的,只是對於要改變成什麼樣子,其實是沒個概念的,而《Flip Your Classroom...》《Flipping 2.0》,提供了我策略和前期規劃,而《翻轉教學》這本書則是恰好讓我印證自己的課堂和它人的異同。 然而,雖然有策略,但是能不能應用在自己的場域呢?坦白說,我一開始就卡關了,「讓學生回家看影片」這件事,我課程裡多數的學生在要求之下都可以作到,可是每個班都有好多位同學家中沒電腦、每天晚上要補習...,諸多的問題讓我不得不將課程轉型成影片在課堂上看。 這一改不得了,因為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結果學生之間開始產生不同的進度,這時我才領悟教育現場要求學生用一致的速度學習,其實是件奇怪的事情。當大家呈現差異化的學習進度,代表的其實就是每個人需要不同的課程以及學習速度。後來我更進一步轉化這樣的課程變成每位學生透過行動載具和課程平台moodle,依照自己進度觀賞影片、寫筆記、測驗或進行實驗。 本來我還得意自己居然可以作出這樣的課程,但是有次我翻找教育文獻時,突然看到人家早就做過了,而且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