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5日

科博館聽演講小心得:絲路上的香料身世大蒐密

上週六去了一趟科博館,專程去聽一場演講,講者是農試所的張定霖先生,講題是絲路上的香料。

坦白說,我在聽演講之前,對香料的概念都還蠻狹隘的,心裡想到的香料,大概都只有拿來吃的而已,像是迷迭香啦、茴香等等的。不過實際上香料的種類和用途,絕對不是只有那樣而已。

香料的種類其實也有動物性的種類像是麝香、龍涎香等,而香料的用途從民俗用、料理用、到精油,甚至也運用到機能食品。

  • 有些香料可作成藥物,像是乳香、沒藥這些樹脂類的香料,是傷科用藥。龍腦香製成的冰片則是撒隆巴斯的成份,不過目前已可用化學合成了。
  • 白珠樹含有水楊酸甲酯,又稱冬青油,味道似撒隆巴斯
  • 而料理用的香料,則如大家熟悉的胡椒、九層塔、薑等。
  • 每個地區都會有他們獨特的香料,透過絲路和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香料開始四處旅行。
  • 加工食品很需要香料,可用來增添風味。像是可口可樂的秘方裡,據稱就含有肉桂的成份
  • 台灣也有不少香料,像是過去大量出口的樟腦,或是農業單位曾經推廣的香茅、香水樹、茉莉花等,但化學合成的方式逐漸取代了這些天然香料。
  • 山胡椒,原住民料理中常見的調味用品,又名碧澄茄,我們也許會因為這種植物常出現在原住民的料理,而誤以為其為台灣特有植物,不過其實它在其他國家也有分佈。
  • 香片,製茶過程中加入花,讓茶香中帶著花香。加入的香料植物常見的有茉莉花、
  • 私釀米酒會加入水八角
  • 梔子花用來醃「黃蘿蔔」
  • 檀香幼年會寄生在黃荊或過山香
  • 香楠用來製作香,作香腳用來沾附香粉的膠
  • 機能性食品,如三葉五加、五葉五加、香椿、山香、風茹、薑黃等。
  • 刺五加使用的部份是皮層
  • 山香的種子即是「山粉圓」
  • 食物中添加胡椒、迷迭香、月桂等,除了調味以外,另外也有延長保存期限的用途。
  • 作米麴的發酵過程中,會放上埔姜(黃荊),其特殊香味除了增添香味以外,還可以防蟲。
  • 黑胡椒:未成熟的果實,帶有果皮
  • 白胡椒:去除果皮的果實
  • 灰胡椒:發酵後製成的
  • 紅胡椒:其實是漆樹科的,並非真正的胡椒,其名為「巴西胡椒木」,原產中南美洲
  • 沈香木並不一定會產生沈香,沈香是植物組織受到傷害時,分泌出樹脂堆積其中於木材中所造成。目前華盛頓公約已管制進出口沈香了。
當天遇到的summer087也做了不少筆記,詳見

同篇加映
美芳老師告訴我,大愛電視台的「發現」節目前幾天有製播一集「科學繪圖的故事」

不過很可惜,我沒有看到,但是沒關係,我想過幾天,大愛電視台的影音資料庫就會有了吧
http://media.newdaai.tv/?c=94

2011年8月2日

瓦拉米趴趴走

上週玩完在日月潭舉辦的教育噗浪客年會3之後,隔天就出現在瓦拉米了,這當然不是直接跨過中央山脈的囉,而是先繞道台北和大家集合之後才過去的。

因為本人有嚴重的豌豆公主病,睡覺的地方一定要平整,不然就會睡不好,所以本來是打算先坐火車到玉里的旅館睡一覺之後,再和大家會面。不過喬來喬去,最後變成一群人搭廂型車,夜行雪隧、蘇花,一路到南安遊客中心。8點多從板橋出發,凌晨1點半就到南安了,司機的速度只比飛機慢了一點。

因為距離早上出發的時間還有幾小時,所以大夥就先在南安遊客中心打地鋪睡覺。我們本來是沒睡帳篷的,不過這裡的蚊子多到不像話,連外套、襪子都穿上了,這群蚊子卻還可以鑽進衣服裡來吸血,翻個身就有五六隻蚊子飛起來,所以最後大家還是向這群會飛的媽媽屈服了,領隊趕緊架起帳篷,讓大家躲進帳篷裡睡覺。

人累的時候,真的什麼環境都睡的下去,明明有豌豆公主病,不過當晚我卻是在沒地墊的情況下,睡在鵝卵石地上。

瓦拉米步道不長,只有13.6公里,總上升高度也才從600左右上升到1068。
DSCN3738.JPG

目的地就是走到這個山屋過夜,然後隔天再走出來。


DSCN3702.JPG

這一路上同隊的有看到猴子頭骨、山羌散步、帝雉母的帶小的,不過我們只有看到竹雞雙親帶一群小的過馬路,比較誇張的是,別隊的居然還看到黑熊哩。


因為沒什麼陡坡,走來也輕鬆,所以就可以隨手拍些有趣的生物紀錄一下。這是某種多孔菌,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有整個趴在樹皮上的多孔菌
01.JPG

02.JPG


山屋旁邊的中型金蛛,紅框裡的是腹部背方的特寫,看起來很像笑開了的小丑臉
中型金蛛01.JPG


半顆蛋殼,不過不知道是誰家的
DSCN3699.JPG.

山風吊橋角落的地方,有好幾顆爬蟲類的蛋,我猜大概是哪種蜥蜴的吧?
爬蟲類蛋.JPG



一路上蟬都在哇哇叫,所以看到一大堆的蟬蛻也很合理
DSCN3667.JPG

我到幾年前才知道,從這些昆蟲蛻裡就可以看到氣管耶。
其實我覺得收集一些蟬蛻來讓學生觀察、問問題、找答案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像是比較各種不同的蟲蛻、看蟲蛻裡頭的氣管、殼上的形狀有沒有翅膀...,這些我都覺得是很有意思的觀察活動。
DSCN3668.JPG


昆蟲屍體,看背面有點難猜是什麼
DSCN3696.JPG

不過翻到腹面,看到那兩片,就知道這是一隻會哇哇叫的蟬了。
DSCN3697.JPG



這某種昆蟲的蛻,猜不出來到底是誰
DSCN3690.JPG

這一路上看到了好多蜂巢,大多都是長腳蜂的,少數是虎頭蜂

DSCN3671.JPG



講到蜂,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佳心那裡有兩個小便斗,可是其中一個小便斗居然有五六隻蜜蜂在那裡徘徊不去。直覺想到的就是該不會有糖尿病的人在這尿尿沒沖水吧?可是那尿裡的糖真的有辦法吸引到蜜蜂嗎?
DSCN3683.JPG


在小便斗旁還有個蝶蛹,結蛹的地方相當有梗!
DSCN3674.JPG



山上觀察地衣是一件有意思的事,這種藻菌共生的生命體,是怎麼決定它們的形狀呢?
地衣02.JPG

有趴在樹上的殼狀地衣,也有好幾條垂下來的莖狀地衣
DSCN3695.JPG

也有這種趴在吊橋外部塗裝上的地衣
長在金屬上的地衣.JPG


這長在落葉上的東西,看起來有點像是黏菌的子實體,不過到底是什麼,我也不知道。
DSCN3661.JPG


山裏面看到蛇,還蠻平常的,不過看到正在吃東西的蛇,就不容易了。路上休息的時候,看到路邊有動靜,靠近一看,結果是一隻斯文豪氏遊蛇在追殺一隻蚯蚓,牠大口一咬,蚯蚓斷成兩段,兩段通通都溜掉,所以牠只好先去追其中一段,嗑掉之後,再去追另外一段,這樣會有吃到兩隻蚯蚓的感覺嗎?
斯文豪氏遊蛇01.JPG

斯文豪氏遊蛇03.JPG


野外的植物當中,最會讓我感興趣的就是這些植物界中的小矮人,蘚和苔。雖然不知道它們的名字,不過光看它們生長的樣子就很開心了。
DSCN3641.JPG



這葉狀體上還有一些突起,不知道是什麼?猜是生殖構造吧?
蘚02.JPG


苔02.JPG

在山裏面看大便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畢竟野生動物不是那麼常見,所以就只能看看大便聊表思念之情。

DSCN3693.JPG

通常都是拍完照之後,就會把大便喇一喇,看看裏面有什麼。其實要看得更仔細,應該是打包帶走,用解剖顯微鏡仔細分類一下,不過在野外嘛,就隨便看一下,這坨便便裡頭很多都是昆蟲鞘翅
DSCN3694.JPG



這是另外一坨已經散掉的便便。裡頭也有很多昆蟲的鞘翅
屎01.JPG


在便便附近。也可以找到一些古錐的昆蟲,像是這個糞金龜,只可惜還沒看到牠玩大便,牠就被我們嚇到飛走了。牠飛的樣子真的太可愛了,有種身體太重、翅膀太小的感覺。

玩了兩天,走了30幾公里,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生物,不過同隊的一位姊姊居然說「好無聊喔,都沒看到什麼動物耶」。哎啊,沒有張開「生物之眼」,當然什麼都沒看到囉。

2011年8月1日

簡單製作小小蝙蝠標本

好久沒有寫屍體文啦!上次寫屍體文好像是好幾年前了耶?

這次的屍體文主角是蝙蝠啊

我們家阿狗常常會帶梅子去散步(咦?)
散步的時候就常常會撿到有的沒有的東西
說到這個,我們家冰箱和學校的冰箱已經塞了好多散步撿到的東西啊
前幾天開冰箱找食物的時候,我還被變色龍的尾巴嚇到...

有天梅子跟我說,「我撿到兩隻蝙蝠耶,你要不要一隻」(這是什麼對話!)
然後梅子就拿了一個優格罐子給我,說「就在這裡囉」
優格罐子裡頭有什麼呢?啊,就是蝙蝠加KOH啊!

做小動物骨骼標本,最基本的步驟啊,就是不問青紅皂白、不問男女老幼,直接丟到KOH就對啦!

泡了幾天的KOH之後,就是開始用鑷子來去皮。4年前我做蝙蝠標本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不過那時候還有加上雙氧水,這次就暫時省了。泡了幾天之後,有些皮就會開始掉了,肉也開始變透明。
蝙蝠標本01.JPG

然後就是簡單剝一下皮就好了,肉呢?其實不用再剝了,因為這隻真的很小,肉也沒多少。
蝙蝠標本03.JPG

去完皮之後,就放在培養皿裡頭蔭乾(蔭屍?)
蝙蝠標本05.jpg

乾了之後,肉就會變透明了(KOH真是太神奇了)
蝙蝠標本07.JPG


來,特寫一下,那些肉就變得很像白膠乾掉的樣子
蝙蝠標本08.JPG

蝙蝠標本09.JPG


喔,對了忘記說,這隻真的很小很小耶
蝙蝠標本10.JPG

蝙蝠標本11.JPG

連眼睛都還留著耶
蝙蝠標本12.JPG


跟4年前那隻東亞家蝠相比,這隻大概還是幼兒,而且還是男生。(第1張照片有牠的陰莖和睪丸)
蝙蝠標本14.JPG
7月份好像是東亞家蝠幼兒落巢的高峰期呢?

這篇說是簡單製作,就是真的很簡單啊,雖然全部的的製作時間要泡要蔭乾,需要好幾天,不過實際動手的時間只有5分鐘-撕皮攤屍,就這樣而已啦。


喔,對了,有鑑於本blog都是屍體文,所以還是要來推薦一下有活體的部落格
【我思‧故我在】李小安的教學紀錄簿
裡頭有小安老師照顧蝙蝠寶寶的紀錄啊,這篇還可以看到蝙蝠的臍帶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