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覺得除了做成平均數外,其實數值有更好的統計方式。看這張圖就知道了,是否比較好呢?
做法很簡單,就叫學生自己量好了,就到教室一角去貼點點貼紙,貼紙就放在那處,不用發給學生。藍色貼平靜的,紅色貼運動後。
討論問題如下:
- 「我的脈搏正常嗎?」如何知道脈搏是正常的?從圖上怎麼知道
- 正常的脈搏是一個特定的數字,還是範圍?
- 運動後的脈搏和運動前有什麼不同?哪個比較分散?為什麼會比較分散?
個人身體的數值,如果只是計算出平均值,那麼就會消弭掉這些個別差異,只會看出運動後的全班平均值比平靜時要高(要知道這個就看個人資料不就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