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4日

原住民文化與保育的相關爭議

或許這篇也可以放進 生物課本裡的爭議吧?

這是2011天下教育特刊中的《如何走出自卑與仇恨?》,採訪的主角是林慶台,他說

現在,雖然原住民和平地人的關係,已經逐漸改善,但我們的生活卻沒有太大改變。因為政府很多規範,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計。政策來了,卻沒有考慮原住民要什麼。
就像打獵,這是我們原住民生活最重要的一環。事實上,我的五個孩子,都是靠我打獵養大的。
我雖然在教會工作,但沒有多少錢,必須要用自己的「恩賜」,一面做裝潢,當木工、蓋房子,一面打獵抓野獸,才能養他們。
我們原住民很有保育概念。十一月開始去抓野味,到隔年二月就收掉,繁殖期三、四、五、六月就不打。
但政府訂「保育法」,卻完全不尊重我們,強制把規範律法丟到山上。
那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聖經》說上帝創造萬物,是要給人管理的,政府突然來個法說要「保育」,連最起碼的尊重、商議、溝通都沒有。
我們是「公民」嗎?我懷疑。《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充滿反省和檢討。當時的莫那魯道可以選擇不打,但不打會被蹂躪,打了失去所有百姓同胞。到最後,日本人輸了士兵,我們失去同胞,大家都輸得很慘。

保育的法令與原住民的文化看來難以有交集,幾篇文章《 原住民的生態哲學與自然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原住民文化延續:邁向合作模式》都探討了這個問題。

但怎麼讓學生了解這兩方面的關係呢?也許可以從幾個問題著手。

  • 了解原住民的狩獵文化
  • 了解保育法令的規定
  • 找出兩者相抵觸的部份
  • 尋求解決之道


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這樣的思考歷程應該是現代公民所必須擁有的,明確合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並提出相關證據,並不是單純的情感因素考量。

除此之外,這樣的相關議題,也可延伸到為什麼有人反對馬告國家公園的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