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直說到心率變異性與自律神經的活性是有關係的,那麼怎麼量化呢?
我在micro:bit裡頭也實作了兩個時域分析,只要按下A+B鍵就會將先前紀錄的脈搏資料作分析,算出SDNN和RMSSD
脈搏與心輸出感測程式操作方法
1.將程式傳入micro:bit之後,開啟Show Data觀看圖表
2.確認閾值落在第一高峰之下,而不會碰到第二高峰。你可以按A和B調整閾值高低
3.先按下A+B,它會先將之前資料做運算以及歸零,然後畫面會停止
4.在按下A+B,圖表開始記錄目前的脈搏波形以及算出BPM
5.大約3~5分鐘後,按下A+B,輸出會停止,就會看到剛剛那段時間的時域分析
SDNN是兩個正常心跳之間間隔的標準差,單位是毫秒。此數值越高表示自律神經比較平衡
NN是 normal-to-normal
SDNN是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NN interval
RMSSD
RMSSD是RMSSD (Root Mean Square of the Successive Differences),代表兩正常心跳心率間隔差值(後一個心率間距和前一個心率間距 RR 的差值)的均方根。差值平方後相加,再做平均,然後開根號,單位為也是毫秒。此數值越高表示副交感神經越活躍
這個計算來自1996年時,歐洲心臟醫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制定的心率變異性臨床指引
Heart rate variability Standards of measurement, 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linical use
有了數據,那麼到底多少才算正常或太高、太低呢?這就需要常模了,因為心率變異性受到年齡、身體狀況、是否運動、量測姿勢...等影響。所以需要跟同齡常模來相比會比較合理。
SDNN常模
先列出幾個SDNN的常模
1.medi-core的 SA-300P的資料
http://medi-core.com/download/HRV_clinical_manual_ver3.0.pdf
2.Andreas Voss等人在2015年調查不同年齡階段的各種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的指標數值
論文Short-Term Heart Rate Variability—Influence of Gender and Age in Healthy Subjects
http://medi-core.com/download/HRV_clinical_manual_ver3.0.pdf
2.Andreas Voss等人在2015年調查不同年齡階段的各種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的指標數值
論文Short-Term Heart Rate Variability—Influence of Gender and Age in Healthy Subjects
EHRV這個網站有再將資料表格整理如下
3. 2011年有一個研究有韓國人的分齡常模
男性常模
女性常模4.在此診所的HRV判別報告說明裡也有兩張圖表可作為常模參考
這些常模來自不同的研究和不同的族群,要說應該用哪個常模來比較,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是可以看到的現象是SDNN會隨著年齡遞減。也就是年紀越大,心率變異性會降低。
除了和別人比以外,其實自己和自己也是很好比較的對象。確保自己每次都在同樣的狀態、同樣的姿勢、同樣的時間點量測。比較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的差異,去看自己的SDNN或RMSSD的變化,也是很有趣的。
又或者你可以再回頭試試看,當你整個人縮在電腦前低頭駝背含胸時,你的SDNN會是多少。而當你能自然擴展胸腔,並且進行腹式呼吸時,SDNN又會是多少?
除了SDNN和 RMSSD之外,在時域分析上也會使用 pNN50,這代表正常心率相鄰兩個間距時間差超過 50 毫秒佔全部心率間隔數量的百分比。單位為 % 。也會用於自律神經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