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1日

霜毛蝙蝠觀察與蝙蝠屋製作

8/5-8/6參加了一場活動「看見傳說中的霜毛蝠」



新竹有霜毛蝠的新聞,最早是在2010年出現在媒體
霜毛蝠60年罕見! 新竹煙囪一窩500隻

不過那時候我沒有特地去看個究竟,直到七年後這個活動才算真的認識這種生物。

根據這篇研究報告《新竹地區霜毛蝠的族群生態與食性研究》,霜毛蝠其實幾十年前就被發現了,不過當時只有屍體,後續都只有發現很少數量,直到2010年才發現一個幾百隻的族群,而且就在市區的廢墟中。
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File.aspx?fno=63157


霜毛蝠在臺灣的首筆紀錄是由美國學者 David H. Johnson 於 1952 年採自台中縣東勢馬鞍寮的一隻死亡的雄性霜毛蝠個體,之後超過半個世紀的歲月,在國內皆未有任何的捕獲或發現記錄。直到超過半個世紀後的 2006 年始由東海大學林良恭教授研究團隊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觀霧地區(海拔約 1,900m),捕獲一隻雌性成體霜毛蝠(陳家鴻等 2007),而在 2010 年才發現首次出現的群集,也是本計畫觀察研究的對象。
2010 年 7 月,於新竹市內一處屬於二次世界大戰遺址的廢棄煙囪內部發現一群蝙蝠群棲息於夾縫處。經臺灣蝙蝠學會與東海大學林良恭教授的捕捉鑑定,確認為罕見的霜毛蝠,該處經估算約有 600-700 隻聚集而成的群集,本次發現為國內第一次發現霜毛蝠棲所的紀錄,而且該處霜毛蝠重要的生殖育幼棲所。這一次的發現與先前發現記錄不同的是,本次是在平地都會區的人工建築物中發現,而且是霜毛蝠的生殖群集。




當天的講座有特生中心的鄭錫奇老師,他特別帶來了一隻受傷正在人工飼養的霜毛蝠,讓大家有機會近距離看看牠的樣子。顧名思義,是一種身上有霜白毛髮的蝙蝠。
DSC01267


DSC01263



DSC01266


當天除了介紹之外,在傍晚也特地帶大家進入大煙囪以及走到附近社區去看霜毛蝠。今年進入大煙囪棲息的數量已經變少了,雖然附近社區也是有幾百隻的數量,但是並不能直接確認就是蝙蝠不住大煙囪改住社區了,也有可能是一直以來都有一群都住社區,而住煙囪的變少了。

說牠們住煙囪,其實也只是短暫居住幾個月而已。來這裡棲息的個體大多數都是雌性個體,而且是來這邊生小孩的,換句話說這裡有點像是坐月子中心。等到八九月之後,這些蝙蝠又會離開這邊,至於去哪裡?是去台灣的高山還是飛往其他國家,目前都沒有答案。

這段影片中是鄭組長帶來的小蝙蝠活動情形,32秒之後就是傍晚去社區看蝙蝠,我看到牠們從樓頂的鐵皮屋縫隙飛出的樣子(影片有經過剪接,所以不是立刻好幾隻接連飛出)

 





這個就是大煙囪,當天棲息在內的蝙蝠數量僅有數十隻,而不是數年前觀察到的5
、600隻。

DSC01270




隔天的課程是製作蝙蝠屋,由黃金蝙蝠生態館館長張恒嘉教導,讓大家將一片片已經切割好的木板組裝成一個蝙蝠願意住進去的小屋子






最後大家再進行彩繪



根據一些研究,蝙蝠屋的架設位置會影響蝙蝠的入住意願

較受蝙蝠喜愛的架設位置如下
位於年輕且缺乏樹洞的林分
製於棲所附近
懸掛高度超過4m
面向東、南方
前方較無遮蔽
較少人為干擾
離水源、建築物或樹林距離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