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檢驗唾液分解澱粉」的實驗,材料有碘液(裝入點眼瓶)、封口袋、米飯、棉花。設計的目的是能在教室裡操作,而不需要被實驗室裡的設備綁住。
- 請學生拿一團棉花放在嘴裡,再拿幾顆米飯放進封口袋之後,倒入少許水,用手指隔著封口袋擠壓搓揉米飯。
- 等到米飯都揉碎了,再把嘴裡的棉花團吐到封口袋裡頭。接著用手握著封口袋,用手將它加溫。
- 一段時間後,滴入一些碘液,看看呈色反應。上圖左邊有加入含唾液的棉花團,右邊則是沒加入棉花團。
可以用這實驗討論以下幾件事情
- 對照組的設計:此實驗的解釋是否只有「唾液能分解澱粉」一種?其實這也可以解釋為「棉花能分解澱粉」,但如何設計實驗排除此可能性呢?以下幾種設計,哪種較好?為什麼?
a.把棉花放入封口袋,加碘液測試
b.把棉花放入含有破碎米飯的封口袋,加碘液測試 - 此實驗和與課本實驗相比,執行上有什麼差別?此實驗是檢驗澱粉(反應物)是否完全分解,而課本的實驗是檢測麥芽糖(生成物)是否產生。為什麼課本不檢驗澱粉的分解,而是檢測麥芽糖的生成?若是澱粉沒有完全分解,則碘液就會有呈色反應。但如果檢測麥芽糖生成,則只要有生成,就會有反應。
- 此實驗也可以進行麥芽糖生成的檢驗,只要將實驗步驟第三步改成加入本氏液,再放進熱水裡泡著就可以。
- 可以用加入本氏液的此實驗進行挑戰任務,根據已知的科學原理,挑戰對唾液作處理,然後在某限定時間內,不可以檢測出麥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