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19參加了有機稻場的活動-地方物產豐收季【芋頭篇】,目的地是大甲阿旺的芋頭田。活動包括認識芋頭、採芋頭,下午則是做芋頭料理。晚上我自己加了一個顯微鏡下看芋頭的私人活動。

先認識一下芋頭,咱們吃的芋頭是芋頭的地下莖,能採的芋頭,它的地下莖會膨大到在地面就可以看得見,而旁邊通常會有走莖往旁邊延伸長出子芋。地面上看到的,絕大部份是葉子和葉柄。

芋頭田的主人阿旺,本身在鐵路局有份工作,但仍然利用空閒時候照顧芋頭,雖然賺的錢相當微薄,雖然有機的芋頭田產量不比其他,但仍堅持自己的一份理念,努力種植有機的芋頭。

阿旺正在講解手裡的芋頭,母芋是我們主要採收的目標,而旁邊的子芋有時也必須拔除,若是周圍的子芋太多反而會影響母芋的成長。

挖出來的子芋小小一顆

在市場上偶而也可見到,通常是蒸熟後剝皮沾醬吃

雖然芋頭可以用地下莖來繁殖,不過實際上還是會拿旁邊的小苗來種,就像阿旺手裡這種大小。

芋頭是栽種在水田裡的,不過阿旺為了今天的採芋頭活動,在前幾天就已經把水放乾了。

活動進行的當天,也有新唐人電視台前來拍攝

拔芋頭原來不難,只要用專用的芋頭刀把母芋周圍的走莖切斷,就可以直接從土裡把芋頭拔出來。

把附著在地下莖外頭的膜狀物拔除之後,就可以看到莖和葉柄交界的部份了。

這是我們幾個人採收的成果,大概一個人採了三四顆左右。

採芋頭除了要學會把芋頭從土裡拔出來,還要學會把葉柄切掉。切掉的葉柄也可以拿來吃,就是台語說的《芋ㄏㄨㄞ/》(芋梗)啦

在芋頭田旁,還撿到了幾隻綠肥肥的天蛾科幼蟲,主人說這種會吃芋頭葉啊。

肥嘟嘟的樣子看起來還挺可愛的,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的樣子耶。

這有另外一隻小的

左邊這位是主人的小孩,好懂事的一個小朋友啊。

因為我們昨天帶著yoyo一起去,所以這個小朋友一直圍在我們的身邊繞來繞去,後來我拿著芋頭告訴他,這裡頭有一些運送水份養份的維管束,沒想到小孩子居然說 「在竹子裡頭也有,就是猴子臉啊」。
才小學四年級而已就這麼聰明,問他怎麼知道,是不是老師教的,結果他說是電視上有播,更進一步詢問才知道原來是看兩週前的《追追追》知道的。
打蛇隨棍上啊,我就告訴他,知不知道那個猴子臉是誰拍的啊,是我拍的啊,你在電視上看到的老師也是我啊!不過畢竟不是我的粉絲,所以一點激動的感覺也沒有啦,哼~~~
芋頭採完,主人家還很熱情地的,煮了好多好吃的東西給我們,像這個就是芋頭西米露,裡頭還有芋圓和地瓜圓哩

回到有機稻場用過餐之後,下午就是做芋頭料理的時候啦,是請米漿奶奶教我們怎麼做芋圓。

先要把芋頭切薄片蒸熟

然後就是加入樹薯粉,揉捏之後加熱水讓澱粉糊化,再加上糖繼續揉捏。

最後就是把他弄成一顆一顆的,不過我跟梅子一起做的真是有「芋圓多樣性」啊.!小的、大的、圓的、方的,還有長角的。

芋圓的吃法通常是煮熟之後加糖水,不過米漿奶奶還教我們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直接用中火下油鍋炸,直到表面酥黃就可以起鍋了,這樣的料理真是好吃啊!當天晚上我就把帶回的芋圓通通炸掉吃完啦
接下來就是同場加映的顯微鏡下的芋頭啦!
芋頭大家都很熟,切開來可以看到一條一條紫色的東西

其實那些就是莖裡的維管束啊,其實我看不太出來紫色部份的實際構造是什麼,但是倒可以看見紫色旁邊有略為透明的導管啊。

來,放到複式顯微鏡下來看看,中間可以看見導管喔!

不清楚是吧,再近一點,看仔細啦,這些都是肥肥粗粗的螺紋導管耶。

那芋頭裡的澱粉哩,坦白說不是很容易觀察,雖然我有自製的針筒顯微切片機,不過還是切得不夠薄,所以只能看見隱隱約約的細胞啊。中間有很多小顆的就是澱粉粒。

怎麼知道?滴碘液就知道了!

再來,看高一點的地方,這是我在切掉葉柄的時候,意外得到的一個切面。正好可以很清楚的看見,維管束如何從下部的莖延伸到上部的葉柄。

這個角度則是可以看見在葉柄裡分佈著帶紫色的維管束

切下來仔細看

其實裡頭充滿了通氣的組織

縱切一條來看看,周圍可以看見許多晶瑩剔透的細胞耶

雖然這裡是葉柄,但在周圍的細胞裡也看得到許多澱粉粒

滴了碘液更清楚看見澱粉粒的存在。

葉柄裡充滿了通氣組織

放大一點

最後則是來看看葉子,從側面看來,葉肉裡有許多空洞。

直接從下表皮撕掉表皮,看看到底葉肉長啥樣。「海綿組織」,果然名不虛傳,看上去真的像是海綿蛋糕一樣!

能有機會參加這個活動真是不錯,不僅深刻瞭解這些食物,更可以知道農業所面臨的困境。這些都不是坐在電腦所能體會,一定得走出去才知道!
先認識一下芋頭,咱們吃的芋頭是芋頭的地下莖,能採的芋頭,它的地下莖會膨大到在地面就可以看得見,而旁邊通常會有走莖往旁邊延伸長出子芋。地面上看到的,絕大部份是葉子和葉柄。
芋頭田的主人阿旺,本身在鐵路局有份工作,但仍然利用空閒時候照顧芋頭,雖然賺的錢相當微薄,雖然有機的芋頭田產量不比其他,但仍堅持自己的一份理念,努力種植有機的芋頭。
阿旺正在講解手裡的芋頭,母芋是我們主要採收的目標,而旁邊的子芋有時也必須拔除,若是周圍的子芋太多反而會影響母芋的成長。
挖出來的子芋小小一顆
在市場上偶而也可見到,通常是蒸熟後剝皮沾醬吃
雖然芋頭可以用地下莖來繁殖,不過實際上還是會拿旁邊的小苗來種,就像阿旺手裡這種大小。
芋頭是栽種在水田裡的,不過阿旺為了今天的採芋頭活動,在前幾天就已經把水放乾了。
活動進行的當天,也有新唐人電視台前來拍攝
拔芋頭原來不難,只要用專用的芋頭刀把母芋周圍的走莖切斷,就可以直接從土裡把芋頭拔出來。
把附著在地下莖外頭的膜狀物拔除之後,就可以看到莖和葉柄交界的部份了。
這是我們幾個人採收的成果,大概一個人採了三四顆左右。
採芋頭除了要學會把芋頭從土裡拔出來,還要學會把葉柄切掉。切掉的葉柄也可以拿來吃,就是台語說的《芋ㄏㄨㄞ/》(芋梗)啦
在芋頭田旁,還撿到了幾隻綠肥肥的天蛾科幼蟲,主人說這種會吃芋頭葉啊。
肥嘟嘟的樣子看起來還挺可愛的,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的樣子耶。
這有另外一隻小的
左邊這位是主人的小孩,好懂事的一個小朋友啊。
因為我們昨天帶著yoyo一起去,所以這個小朋友一直圍在我們的身邊繞來繞去,後來我拿著芋頭告訴他,這裡頭有一些運送水份養份的維管束,沒想到小孩子居然說 「在竹子裡頭也有,就是猴子臉啊」。
才小學四年級而已就這麼聰明,問他怎麼知道,是不是老師教的,結果他說是電視上有播,更進一步詢問才知道原來是看兩週前的《追追追》知道的。
打蛇隨棍上啊,我就告訴他,知不知道那個猴子臉是誰拍的啊,是我拍的啊,你在電視上看到的老師也是我啊!不過畢竟不是我的粉絲,所以一點激動的感覺也沒有啦,哼~~~
芋頭採完,主人家還很熱情地的,煮了好多好吃的東西給我們,像這個就是芋頭西米露,裡頭還有芋圓和地瓜圓哩
回到有機稻場用過餐之後,下午就是做芋頭料理的時候啦,是請米漿奶奶教我們怎麼做芋圓。
先要把芋頭切薄片蒸熟
然後就是加入樹薯粉,揉捏之後加熱水讓澱粉糊化,再加上糖繼續揉捏。
最後就是把他弄成一顆一顆的,不過我跟梅子一起做的真是有「芋圓多樣性」啊.!小的、大的、圓的、方的,還有長角的。
芋圓的吃法通常是煮熟之後加糖水,不過米漿奶奶還教我們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直接用中火下油鍋炸,直到表面酥黃就可以起鍋了,這樣的料理真是好吃啊!當天晚上我就把帶回的芋圓通通炸掉吃完啦
接下來就是同場加映的顯微鏡下的芋頭啦!
芋頭大家都很熟,切開來可以看到一條一條紫色的東西
其實那些就是莖裡的維管束啊,其實我看不太出來紫色部份的實際構造是什麼,但是倒可以看見紫色旁邊有略為透明的導管啊。
來,放到複式顯微鏡下來看看,中間可以看見導管喔!
不清楚是吧,再近一點,看仔細啦,這些都是肥肥粗粗的螺紋導管耶。
那芋頭裡的澱粉哩,坦白說不是很容易觀察,雖然我有自製的針筒顯微切片機,不過還是切得不夠薄,所以只能看見隱隱約約的細胞啊。中間有很多小顆的就是澱粉粒。
怎麼知道?滴碘液就知道了!
再來,看高一點的地方,這是我在切掉葉柄的時候,意外得到的一個切面。正好可以很清楚的看見,維管束如何從下部的莖延伸到上部的葉柄。
這個角度則是可以看見在葉柄裡分佈著帶紫色的維管束
切下來仔細看
其實裡頭充滿了通氣的組織
縱切一條來看看,周圍可以看見許多晶瑩剔透的細胞耶
雖然這裡是葉柄,但在周圍的細胞裡也看得到許多澱粉粒
滴了碘液更清楚看見澱粉粒的存在。
葉柄裡充滿了通氣組織
放大一點
最後則是來看看葉子,從側面看來,葉肉裡有許多空洞。
直接從下表皮撕掉表皮,看看到底葉肉長啥樣。「海綿組織」,果然名不虛傳,看上去真的像是海綿蛋糕一樣!
能有機會參加這個活動真是不錯,不僅深刻瞭解這些食物,更可以知道農業所面臨的困境。這些都不是坐在電腦所能體會,一定得走出去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