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7日

聽演講《漢字對世界文明的影響》

5/23去清大聽劉兆玄老師講「漢字對世界文明的影響」,演講不長,有許多有趣的知識。

漢字的大宗並非象形文字,最多的是形聲字。形聲字從甲骨文中的27%,到秦漢時的80%,現今已經有90%的形聲字。


有趣知識一,因為劉兆玄老師是學化學的,所以他特地用元素週期表來解釋形聲字。形聲字是讀邊旁加上視覺辨識的特徵,在元素週期表就有不少,例如金屬就用金字邊,非金屬就用石部,氣體就用气部,液體就用三點水。這倒是讓我想到之前聽施建輝老師說過的
醚:會讓人昏迷,所以就叫醚,例如乙醚
醇:酒都是讓人享受的,所以就叫醇
酯:旨這樣的東西都是好東西,所以芳香類的就稱為酯
烷:碳能接的都接完了,又可以燃燒,所以火+完
烯:能接的碳稀少了,也可以燃燒,所以火+希
炔:因為能接的碳都缺的不得了,也可以燃燒,所以火+缺


有趣知識二,江、河、溪,也是形聲字,右邊的工、可、奚代表水的各種聲音。河水裡那些工工工、可可可的聲音,讓我想到的是水底石子碰撞的聲音。

有趣知識三,用統計學分析漢字的起源。
甲骨文在3300年前,在那之前,中國應該已經使用文字近千年了,黃鍔院士用漢字數量來分析漢字的起源,他歷代字典所使用的漢字數量和甲骨文、陶文等文字,作成橫座標為年代,縱座標則為字數量的對數圖。(下圖為梅子的筆記)
漢字筆記.


那些數據點的分佈可以畫出一條趨勢線,3500BC時,文字應有數百字了,這個時間點和倉頡造字的傳說差不多時間,而這條線追溯到最早,則大約是在5575BC,這就是漢字的起源了。(可惜這個研究成果還未發表)

為什麼用對數來看呢?原因就在漢字的形聲字和會意字,就像是生物數量的成長,成員愈多,成長就愈快。



最後劉老師還介紹中華語文知識庫,我好喜歡這兩個影片,推薦給大家。


翰逸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