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

生態系探索的行動學習-webquest

今年的生態系換了一個方式,改由學生蒐集資料進行報告,最後再由我進行補充說明。
課程做完了,回頭再看,其實是webquest的方向,不過還差一些東西。


課程細節是這樣
本課程目標有三,一是認識生態系的組成,二是學習利用網路資源與分享資訊,三是善用媒體溝通與表達。

我在上學期初的時候講生物的適應時,就已經讓學生以不同生態系的生物如何適應作為主題,讓學生作過簡單的口頭報告了,而這次主體是生態系的環境。

在之前的一些課程中,學生都是兩人一小組合作,而在此次課程我是設計任務,讓學生一小組或兩小組合作完成工作。一個任務有兩個子題,一為利用Google地球搜尋某生態系的衛星圖像,二為搜尋該生態系的相關問題(生產者、消費者...)




衛星圖像題資料搜尋整理題
1(1)列表比較海洋生態系、河口生態系、淡水生態系的生產者種類,(2)寫出三個生態系中共有的生產者。
2(1)列表整理陸域生態系(森林、草原、沙漠)的年雨量,(2)每個生態系中各舉出一種初級消費者
3香山濕地主要的生產者?消費者種類?
4頭前溪出海口主要的生產者?消費者種類?
5台灣最大的天然湖泊生態系此生態系的深度為何?生產者為何?初級消費者為何?
6台灣的草原生態系台灣哪裡有此生態系,此生態系的主要生產者種類為何
7溫帶草原生態系哪裡有這種生態系,此生態系的高級消費者為何?
8世界最大的沙漠生態系列表寫出此沙漠的兩種代表生物,並說明牠們如何適應環境。
9台灣的常綠針葉林生態系台灣哪裡有此生態系,此生態系的生產者為何
10台灣的常綠闊葉林生態系台灣哪裡有此生態系,此生態系的生產者為何


使用的軟體包括

  • Google地球:iPad上或PC上皆有軟體,可以看衛星圖像,但並非即時影像。
  • Keynote:簡報軟體,相當於PC版的Powerpoint
  • Airdrop:是一種通訊服務,可以讓兩台iPad互相傳輸檔案
  • AirPlayer:是安裝在筆電上的軟體,筆電連接單槍,airplayer可以讓iPad的畫面可以藉此無線投影畫面到投影機。
  • Google Drive:就是ipad上的Google硬碟,本次課程用它完成以下幾件事 1)學生藉此看到任務單,了解該進行何種任務。我藉由每班狀況,可即時進行任務調整,而無須印製紙本,達到無紙化的目標。  2)學生於報告時可進行網路互評  3)簡報完成後,可以上傳至雲端進行保留彙整。


Google 硬碟的設定有點複雜,懂了之後,就很方便了,因此我另外說明。
學生端的載具都用同樣的公用帳號登入Google硬碟,而任務單或是互評表都是由我私人帳號製作好文件,再分享[編輯]權限給學生公用帳號,因此學生可以在他那台的 Google硬碟上透過[與我共用的文件]中看到這份文件。而在文件中我會將部份儲存格(題目、姓名)的編輯權限限縮編輯模式,讓學生無法修改。

待學生完成編輯之後,我關閉[可編輯]的模式,成為[僅能檢視]的模式,讓學生只能看。下課後會將檢視權限完全收回,因此下一班不會看到上一班的資料。

而學生上傳的簡報資料,我會再收集在同一資料夾中,開啟共用檢視模式後。我提供縮網址或是QR code的資訊給學生,學生就能在家下載。


課程有故意設計一點東西,因為我還沒有特地去教生產者和消費者,所以故意設計那些比較高層次的題目,心中想要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為了解題而去找定義。

多數學生對這些生產者或消費者都算了解,有些是小學有教,另外就是過去課程也常提到,不過也有學生對生產者的概念幾乎為零,但這算少數。

面對這樣的學生,我並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用問的,問到她們自己懂。

比方說有個學生負責找頭前溪的生產者,像這樣的問題,網路上不會有直接的答案,所以他們得拐彎才能找到答案。先知道頭前溪是河口,然後再找河口有什麼生產者。

學生看著資料問我,螃蟹是不是生產者,於是我就問了
我:「生產者是什麼意思?」
生:(翻課本)「會行光合作用」
我:「螃蟹會行光合作用嗎?」
生:「不會」
我:「那螃蟹是生產者嗎?」
生:「不是耶」
我:「那你覺得哪個是生產者?」
生:「紅樹林」
我:「為什麼?」
生:「因為紅樹林會行光合作用啊,所以它是生產者」

這樣的問答雖然花時間,我一句話就可以告訴她答案,可是這樣來來回回的問答,其實是幫助學生自己找到答案。因為我都只有一直問她問題

另外,題目設計有找衛星圖,也是讓學生了解如何搜尋。如果沒先教清楚的話,學生通常是直接就把問題貼在Google地球的搜尋框裡找答案了。比方問他世界最大的沙漠生態系,他們就會直接把「世界最大的沙漠生態系」整句話貼在Google地球裡。

透過這樣的課程,他們也大約知道可以先搜尋答案之後,再把中文名稱或英文名稱放到搜尋框裡。


當學生找到資料之後,我教他們用keynote製作一頁或兩頁的簡報,並在第二節課進行發表。發表的時候,學生們用手上的載具直接用airplayer鏡射到我前面的筆電來投影報告。

我也針對這個時候做了一些實驗,一種是讓學生原位站起來報告,另外一種是到前面報告。兩者效果很不同。原位報告因為還是在學生群中,所以比較不會害怕,可是就沒辦法和簡報畫面同時呈現在同學面前了,而在台前報告,就可能讓一些學生害怕了,但卻可以讓同學們同時看到報告者和報告畫面。

而報告之後,就讓學生們進行互評。後來我有一個班請大家來觀課之後,老師們提意見讓我覺察,其實評分時,可能學生們就不會專心聽報告。而且由於是將生態系分開主題來講,所以重點應該要放在讓學生們都能專心聽到其他組的報告內容,所以後來一個班我就改了另一種作法。

取消互評機制之後,同學們手上會有一張任務的學習單,大家必須要專心聽同學報告之後,透過同學們找到的答案,才有辦法回答手上的學習單。試了之後,發現這樣果然有助於專注聽講。

幾個班的課程都結束之後,其實我也在想我要怎麼把這種課程弄得更好。

首先,我應該可以用協作平台做一個webquest的平台,上面有列出搜尋資源,請學生用那些網站來查資料,這樣可以避免學生亂槍打鳥,隨便看個網站資料,就覺得那是正確的。

再來是搜尋技巧的部份,學生們應該還沒有常常用關鍵字搜尋,我去翻閱學生們的搜尋紀錄,往往會看到整段題目一字不漏的丟進Yahoo去找。也許我日後可以設計階段性的題目,比方說要找世界最大的沙漠,第一題可以要他們先用沙漠搜尋,然後看第一頁的資料或是拍下來,第二題再叫他們搜尋「沙漠 面積最大」。用這樣一步一步的練習,應該就能進行比較有系統性的搜尋了。



來觀課吧!

這個課程進行了兩個班級之後,我突然想到也可以讓老師們來看看怎麼操作這樣的課程,於是就在前一天晚上(上課前10小時)發了一封信給老師們,看誰要來觀課,結果半夜會收信的老師果然還不少,當然觀課的作業就是寫心得。以下是部份的心得和我的回應,其他心得是講載具利用的,我就不貼了,我比較關心的是課程部份。



1.一開始讓同學自行閱讀課本,連結過去學習經驗,使學生對本次課程有心理準備,在舊有的先備知識上增加新的挑戰,是很棒的引起動機!
2.載具教學步驟清楚流暢,並在15分鐘之內完成任務分配,學生有足夠時間蒐集資料、製作簡報。如果無線網路有問題(無法搜集資料、找地圖...)會有備案嗎?
3.在報告的過程中,有些組別忘記放上圖片(不會操作?忘記?來不及?),是否在第一節課裡學生進度的掌握上,老師能再做些什麼?
4.評量方式只依據學生打的分數嗎?兩個分數:(1)內容 (2)方式,會不會想要給具體的評量項度,讓學生能更精準打分數?
5.「生態系統」感覺是個很龐大的主題,看了課本內容實在很多,除了上台報告讓學生對自己認領的主題主動學習,聽同學報告之外,是否會透過其他方式,加深學生對此主題的學習?
6.各組上台報告時,有兩組聲音非常小,只看到嘴巴動,擔心後方學生聽不到;其實也了解學生對於台上報告的會分心是正常的,阿簡老師會有什麼策略提升學生的專注力?不然除了對自己組別的報告內容了解之外,對其他內容的了解程度可能不高。
以上是我聽了第一節+第二節一半的觀察和心得,謝謝阿簡老師:)
O玉



O玉老師
您觀察的真是敏銳,而且也看出這堂課的問題。其實我也想藉由這堂課跟老師們研討可以怎麼做。前一個班級操作的時候,狀況很不好,許多同學答非所問,或是寫了太多跟題目無關的東西,所以後來我就在第一節課盡可能去巡,結果還是有漏網之魚。我想到的方式,是任務應該再更明確一些,目前幾個任務還是比較模糊的,所以學生會搞不清楚該放哪些資料進去。評量方式你給的建議非常棒,的確是應該有具體的評量項目進來,才能讓學生更精確地進行互評。如果還是用google 文件來做,可能就會採用一組評分者用一個活頁表的方式,之後課程可以試試看。大主題拆分之後,再進行各別任務完成集體報告,的確會有你說的問題。所以我說你觀察的很敏銳,學生不一定對其他主題熟悉。我在第二節後段10分鐘,是發給一張簡單整理表,再把這個單元的學習重點提綱挈領說一遍,事後再以紙筆評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補救。提升學生聽報告的專注力,我想可以這麼做。任務單不只有電腦版本,尚有紙本的,上頭有許多待答的項目,學生們需聽其他同學講解之後,才能寫出答案。我幻想應該是可行的。真的很謝謝你的觀課,我很喜歡你提出的問題,非常棒!日後有時間,麻煩再多來幫我觀課,提供給我建議。志祥



阿簡老師:)
真是太好了!
你不會覺得“圍觀人群”太困擾
可以有個學習的對象真是開心
雖然不同領域但教學法也是能通用的
當然也學到很多app的運用
我們也正在構思如何應用至輔導活動課
希望之後阿簡老師能持續讓我們進行觀摩
有時間我非常樂意觀課
然後和你分享討論心得
希望讓自己的教學愈來愈進步
謝謝您!
O玉





觀課心得回饋:
1.用google drive來派任務,記清楚明瞭又快速,是很好的方法(很喜歡"停留區"這個概念,可以掌握學生的達成率)
2.以google earth可以模擬現場感覺,拉暨各種生態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許一開始就教road的近距離畫面擷取技巧,要求一定要擷取一張近照放在簡報中,效果可能會更好.
利用南寮舊舊港的空照圖來解說營養鹽的堆積,是很棒的聯想
3.學生能在老師要求的時候將視線離開iPad,並注意台上的講者,這一點學生素養很好
只是,如果不要自評和互評,學生就有更多時間專注在台前了(而且就上次觀課經驗,學生並不會因為分數的有無而選擇付出程度的不同)
在老師說高爾夫球場的那一段,老師講的很棒,連水流域圖都可以連結進來,但是學生卻很多正在查高爾球場的資料,這是兩節課裡大多數學生唯一沒有聽台前講述的時刻, 很可惜
4.派的任務皆小而美,小問題但卻直搗核心問題(容易迷失的概念)
5.最後的統整可以把發散的概念收攏回來,畫龍點睛啊!
O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