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9日

以筆記本作為學生的歷程檔案

對於多元評量,我總是想盡辦法找出各種可能性。不過裡頭那種檔案評量,好幾年來,我一直沒想清楚可以怎麼做,其實也從來沒看過實際案例。


最多是在《是檔案評量或是檔案堆積?談實施檔案評量時教師應注意的事項》這篇文章中讀到一個檔案評量的案例。




可是看了之後,就知道怎麼做嗎?坦白說,就算我是學生也看不懂我應該怎麼做。


退而求其次,看看學習檔案的要求是什麼吧?檔案評量的文獻中,講最多的Arter和Spandel,他們說:「學習檔案有目的地蒐集和保存學生在某個(些)領域的作品(works),訴說著他們在學習上的努力、進步和成就的故事,學習檔案還必須包含了作品選擇的標準和評定的標準,以及學生的省思。」


照著這樣的方向,再加上學者們對學習檔案的要求,像是必須有明確的評分標準、有系統的資料蒐集、有目的性的資料篩檢等。那麼檔案該長怎麼樣呢?


現行看到的檔案評量作法,肯定是不行,我看到的比較多是藝文領域製作作品的部份,以我們學科的性質,應該要有不同的作法。


以筆記來呈現如何呢?
我過去從來沒要求過學生要在一本特定的本子上記筆記,總是開放地讓他們要記哪就記哪?真的要學生用筆記本來做檔案評量,那可能都長得一樣吧,筆記不就都是我的板書嗎?

如果要用筆記來作為學生的歷程檔案,那麼筆記裡應該要有些不同的東西。把實驗紀錄本併進來如何?

我一直不喜歡出版社給的活動紀錄簿,我常覺得活動紀錄簿設計的問題很糟糕,沒有辦法達到我想要的評量結果。然後我也埋怨,為什麼要在最前面加上"活動目的",一是學生常常忘記寫,二是到底寫那要幹嘛,學生也只是抄課本而已。如果只是抄,那何不看課本就可以了,反正也都可以了解啊。然後每次活動紀錄本改都很難改,我習慣一次改一個問題,例如,一次改完全班所有的第1題之後,再去改所有的第2題。可是現在活動紀錄本愈做愈厚,把實驗步驟都加進去了,偏偏我希望學生上實驗課也要帶課本,所以實驗紀錄簿裡的實驗步驟就變成累贅了。除了這以外,改也很難改,改一個小實驗的作業,就要翻一面才改得完,我好討厭當翻面機,影響我改作業的順暢度。


抱怨這麼多,出版社也不會因為我而改,乾脆整個放棄,砍掉重練。自己重新設計活動、題目和紀錄的東西,這樣我也很好改。此外,我也根據每次的批改,設計評量準則,讓我有穩定的評量標準,學生也能知道到底自己的作業表現是什麼,同時也讓家長看到學生的這些表現。出版社給的活動紀錄簿只有用在寫練習題的時候會用。



我用筆記本結合活動紀錄之後,開始規劃讓學生紀錄學習歷程。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的實驗紀錄,那麼實在不算什麼歷程檔案,應該要加一些高層次的評量類型進去,像是之前設計顯微鏡的作業。

筆記本放些什麼?
這個學年度的開始,看了 The Biology Teacher's Handbook 之後,更加讓我確定應該這麼做。裡頭第11章是《How to Use Science Notebooks in Your Classroom》。書裡說到科學筆記本的重要性在於:

1.日常文件紀錄(包含紀錄數據、做筆記、繪圖、經由概念圖整合想法、回家作業、紀錄問題) 
2.概念發展:紀錄每節課的想法、寫下對活動的反思
3.與家長溝通

有這樣的想法之後,我在上學期初就開始給了一些規定:筆記本用環圈式,規格是18K。沒帶筆記本的,我也不會處罰,當節課就用其他紙書寫之後,黏貼在筆記本上。設定那樣的大小是因為我給的學習單都會用A5大小,筆記頁面至少要比這個大。

我在下規定要用什麼款式的筆記本時,在環圈式或活頁式這兩種,想了很久。後來怕他們東一頁西一頁,所以決定用固定頁數的環圈式。但是後來我就後悔了,因為有時學習單已經貼上筆記本了,要改就得整本抱來改,偏偏一本又很大本,反而比活動紀錄簿還難改,而且要添加新頁也很難。像我後來要幾個沒做目錄的,在前面要增加幾頁寫目錄,就沒辦法再新增了。

所以我明年要重新規定,只要用26孔的活頁紙和外殼就行了,開學時就發單張給他們當範例。我會在教室準備一包活頁,讓他們沒帶的可以借用。這樣要收作業來改,也只要收單張就好了,就算要改整本,也可以請他們用另外的環扣扣住那期間的筆記頁交過來就好,這樣就不用整本抱來抱去。

筆記本裡除了上課筆記,還有他們的活動紀錄和學習單黏貼,像之前的科學寫作、科學繪圖等,他們在課文後的討論如果有找到相關資料,也可以放進來。

此外觀察完花之後,就把花貼進筆記本裡,還有在筆記本上直接畫胡椒蛾生存的折線圖、畫蕨類的孢子囊。我還會設計額外的探究課程(像是之前做酵素的探索課程),他們也在筆記本裡寫寫他們設計實驗探究的過程,以後還要寫心得。


其實這些設計有幾個目的在,第1個,出版社的活動紀錄本,紀錄的表格畫的太詳細,學生不用想要怎麼紀錄,反正就按表填進去。當我把活動紀錄本拔掉之後,他們得自己在筆記本裡設計紀錄的表格,這就是一種探究過程的訓練。此外,我也可以讓他們自己想這次教學活動的主題,我覺得這是幫助他們聚焦的一種方式。再者,原先的活動紀錄本都會要求學生寫活動目的,但是不妨改成在筆記本寫上「這次活動我學到了什麼」「我有什麼想法」,與其由外告訴你,你該學些什麼,不如從內反思我學到了什麼。

第2是之前上課的經驗,學生到了9年級,活動紀錄本早就不知到了哪裡,我們複習的時候,也不可能叫他們帶那個東西來,於是學生真正的歷程不見了,課本裡留下的只是老師上課的東西,沒有學生自己的東西。學習應該要把整體資料都集中在一起。這種資料集中,還包括貼上錯誤題目,就像這篇《考卷怎麼訂正》一樣。

本來筆記本黏貼資料和書寫的方式,我的規定是,筆記一律寫右頁,資料(學習單、訂正、補充資料)一律貼左頁。不過下次我會規定,就按照時間的順序整理這些資料吧,最好都是貼在單頁。

明年我會把這些規定重新整理成這樣

  • 使用26孔 B5活頁紙
  • 活頁夾外要設計封面,寫上班級、座號、姓名
  • 我事先設計好筆記本的評量準則,讓他們貼在第1頁
  • 筆記本要留至少兩頁當作目錄頁(不夠,未來可再添補)
  • 目錄要寫日期、標題、頁數
  • 每頁要寫標題、日期和頁碼
  • 每次考試剪下至多10題做訂正


我知道我稱這樣為歷程檔案,跟學者們所稱的有很大的出入,畢竟我沒有讓學生篩選放進去的資料。不過我希望做到的是讓學生用一本筆記本呈現他們一年來的學習歷程。


最後,推薦這個網站 http://www.sciencenotebooks.org/
如果你要看別人家的科學筆記本是怎麼做的話,這裡有很豐富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