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日

2009高中基礎科學教學研習會,開始報名啦

有一個研習會,我一直很喜歡,也非常推薦各位去參加,就是思源科技基金會辦的高中基礎科學教學研習會
我從2005年開始,每年都參加,也都從裡頭學到不少教學方法和新知識。
2005高中基礎科學教學研習會
2006高中基礎科學教學研習會
2007高中基礎科學教學研習會
不過2008年和2009年,因為在修練經驗值,所以都缺席了。

這個研習會上午有兩場專題演講和科學關卡展示,下午則是分科研習,這邊我就只貼生物科的部份。

【專題講座】
李偉文醫師
中山醫學院牙醫系畢,現為湯城牙醫診所負責人、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同時為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著有《教養可以這麼浪漫》、《我的野人朋友:16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一個牙醫師的荒野大夢》等。有別於歷年物理化學及科普主題,這次專題演講邀請到李偉文醫師進行感性的分享。

陳之華小姐
芬蘭教育經驗分享
著有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等書
其北國風情部落格:http://blog.udn.com/Yolanda24,述說芬蘭、歐洲及世界各地的生活、人文、設計、藝術、教育等感受與體驗,獲2007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生命紀錄首獎。


【生物科】
呂宗信老師
講題:校園內建立生態長期監測站
大綱:在校園中嘗試以某大樹為中心據點,長期監測其生物與非生物的環境變化。使學生能長期蒐集數據與分析,瞭解大樹週遭環境一年內的週期性變動、逐年發生的改變與偶發性的劇烈變動。建立長期的生態監據點,可讓學生體會生物的細微互動,感受環境是否真得在發生改變,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建立背景資料,而不再是空談。整個過程也可讓老師取得最在地的生物教材。
簡歷:呂宗信,台灣大學植物研究所畢業,曾任建國中學生物教師,現任台中一中生物教師。研究所階段以淡水河紅樹林為主題,探討水筆仔、蘆葦與週遭動物的變遷現象。該研究運用地景生態學的概念,以數年的航照圖資料搭配地表的採集與化學分析,歸納該地區動植物變遷的可能原因。作者曾於科學月刊等雜誌刊載科普文章,並著有鳳凰谷鳥園動植物解說摺頁。2007、2008年獲得科學人桂冠科普文章獎第三、四名。

廖達珊老師
講題:敬請期待
講師簡介: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生物科教師

韓中梅老師
主題:探討活動探討了什麼?
內容簡介:探討活動的設計方向包括了將課文內容描述的現象具體化及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目前的探討活動是否能達到這樣的目標?讓我們看看不同的探討活動設計,一同發想如何能將探討活動變得更完整、更有挑戰性。
講師簡歷:台灣師範大學生物所畢業,目前在一所森林中的學校很快樂地教生物。



有沒有看到,今年的研習還有韓中梅女士的演講


不過到時應該不是用這兩種打扮上場啦,我想。

我對這個研習這麼感興趣,是因為它的分科研習,都是請該科裡非常有經驗的老師作分享,所以是很實務的。

然後啊,裡頭最有趣的安排是經驗分享

參與者的主動分享及與講師之雙向交流是本研習最大特色,鼓勵參加研習老師提出自行研發之小教案或小論文與會發表,是資深老師傳承教學經驗,以及新進實習老師發揮的舞台;並安排教學疑難問題討論單元,參與老師提出教學實務遇到的狀況或疑難問題或者難教的單元,經由與主持人及在場資深教師討論激盪出豐富思維及解決方案(每科限報名3-5組教案或小論文分享,於報名時註明主題,報名時亦可先提出疑難問題,供主持人預作準備)


前幾年我參加的時候,都會有老師提出小教案作分享,不過最近好像比較少看到了,希望今年還是有。






關於分享,其實我一直有個夢想是要舉辦一個生物的punch party!

punch party是源自日本的一群設計師活動-Pecha Kucha,在台灣是前兩年 Carol所發起的,讓大家可以上台交流分享。
但是大家上了台就會停不了口,所以就設定了一個規則,每位講者只能用20張圖片(投影片),每張只給20秒的時間來解說,總計6分40秒的時間,必須交代清楚。

很迷人對吧,每次我們去聽研習,動不動就是2小時、3小時,精彩是精彩,可是如果我可以花3個小時,就聽到10幾個人的精彩,那不是很棒。
就像punch party一樣,我想弄的party裡,有數個人的7分鐘快講,也有30分大講,用短短3小時,讓知識滿載!

不過這個想法,到目前為止都只是想法,還沒付諸行動。真要做下去,我想也要等我半年後能順利畢業再說。